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學生人際關系引導的必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些年來,全國高校都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設置專門教師崗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2011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再次強調了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實效性已勢在必行。高校新生面臨人生的轉型期,人際關系引導是做好新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新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校園和諧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大學生活,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高校;新生教育;人際關系;引導方案
我國針對高校學生開設心理輔導的時間較短,本身并不成熟。很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由本校學科教學教師擔任,這些兼職心理健康教師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學科教學任務,另一方面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理解和培訓,從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挖掘與探索。新生作為高校教育的起點,對學生的大學生涯來說有著重要意義,而人際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成長。因此針對新生人際關系的引導對于新生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1概念的界定
1.1人際關系的定義國內對人際關系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包括社會中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一切方面。狹義的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人際關系作為一種與人類起源同步發生、伴隨一個人終身發展的社會現象,有其廣泛的外延,包括朋友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等。大學生主要的人際關系包括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親子關系等。
1.2人際交往的定義在對人際交往的解釋上,心理學界迄今仍沒有形成一個一致的說法。盧家媚等認為,人際交往只是一個過程,一個由協同活動的需要引起的發展人際接觸的多結構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交往者之間的信息交流、相互認知以及相互作用過程。金盛華等認為人際交往具有兩方面的含義,既包括互動的動態過程,又包括互動作用所形成起來的情感聯系。本文將人際交往界定為學生與父母、教師、同伴等之間溝通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協調行為的互動過程。
2大學生的主要人際關系
2.1師生關系目前關于師生關系的總體發展狀況還存在異議,學生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師生關系比較和諧,但也有學生對師生能否成為知心朋友持模糊、甚至否定態度,少部分學生甚至認為老師對師生分歧反應平淡、不支持鼓勵,甚至反對。既然研究中有爭議存在,我們就不能篤定師生關系是良好的,而國內對師生關系的干預研究還十分欠缺,所以我們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與創新。
2.2同伴關系同伴關系主要是指同齡人間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同伴關系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存在,而大學生同伴關系對其以后適應成人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對朋友的意義和從前相比會有顯著的不同,但是很多時候還是片面的,尤其在異性關系的處理上還缺乏經驗,所以這一點上需要相關教育從業者加以引導。
2.3親子關系有學者概括出親子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文化和社會階層、父母的性格、父母的教養態度、榜樣的作用、孩子的需要和行為期待等。具體地說,中等經濟收入家庭的母親對孩子的需要更敏感。城市生活的父親對孩子有更多的情感理解與溫暖,城市母親與農村母親在對孩子的情感溫暖與理解方面沒有差異。認真、專注的父母總是更在意孩子社會化的過程。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更有利于親子關系的發展。
3大學生人際關系主要存在問題
研究表明,在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中,人際關系所引起的心理問題已經超過半數,其中尤其以戀愛問題為首。通過研究,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3.1以自我為中心由于大部分學生都是獨身子女,過去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和同齡人相處交往的經驗。獨身子女接受到整個家庭的照顧和溺愛,往往缺乏分享精神,也很少重視別人的感受。第一位考慮的往往是自己實際的需要,忽視了別人。同時由于家長對子女過度的愛護,大學生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缺乏磨練,往往接受不了失敗。
3.2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學生最常見的就是以學習成績和個人能力來衡量一個人的好壞。在進入大學后,許多學生會找不到適合個人發展的領域,逐漸失去與別人交往的信心。由于缺少自我表達的機會,大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容易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在誤解產生后,又缺乏必要的技巧去解決,久而久之影響與別人的交往。
3.3與異性交往不當大學生與異性交往的頻率增加,同時顯現的問題也較為突出。大學生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由于個體成長尚不成熟,所帶來的沖突和誤解也較其他年齡段相比更多。而大學生正常與異性交往的基礎是擁有良好的戀愛觀,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培養正確地與異性交往的意識,有助于大學生適應戀愛關系,避免不良的戀愛觀可能造成的依賴和在戀愛關系中導致的矛盾沖突。
4大學生人際關系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4.1人際交往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處于心理成熟期的大學生,在同伴中尋求的是認同感。在心理狀態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是否得到認同和支持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大學生通過人際交往,和同伴分享喜悅,分擔痛苦,這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傾訴的愿望,也緩解了不良的情緒。
4.2人際交往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途徑面對全新的大學生活,學生的心理狀態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也會產生許多心理矛盾。一般來說,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大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同樣我們也可以發現,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的大學生,在對待大學生活的適應程度上,要明顯差于其他學生。而普通的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會發展成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4.3人際交往是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途徑通過人際交往過程中得到的反饋,大學生通過與人交往不斷認識自己。并根據他人的態度來不斷改進自己的處世態度,以達成人格的完善。在大學生活中,學生作為群體的一員,能夠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此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認清自己的價值。人際交往對于大學生來說有比其他年齡段人群更重要的地位,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不斷成長,逐步實現社會化。在與不同的人的交往中,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因此無論作為大學生還是大學生本人,都應當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并且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去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以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鄭全全,俞國良.人際關系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楊倩倩.小學高年級兒童人際交往專題的教案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11:3.
[3]盧家媚,魏慶安,李其維.心理學-基礎理論及其教育運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494-495.
[4]金盛華,宋振韶.當代青少年同輩交往的影響機制及其引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版),2000,(5):102-108.
[5][6][7]董莉,周少賢.心理健康教育指導[M].科學出版社,2003:11,41.
[8]劉萬里,高校輔導員應重視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工作[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月報,2012,(5).
[9]李銀未,淺談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重要影響[J].新西部,2009,(14).
作者:杜世艦 方越 單位: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