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問題及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校寢室惡性事件不斷發生折射出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存在“寢室人際交往呈現冷漠化”、“寢室人際交往趨于金錢化”、“寢室人際關系認知偏差化”“寢室人際關系問題處理極端化”等問題,在認識到這些問題之后,提出重新構建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問題;對策
從2003年云南大學馬加爵寢室殺人事件到2013年復旦大學林森浩寢室投毒案,再到最近沸沸揚揚的四川師范大學盧海清被室友殺害事件,網友紛紛微博自嘲:感謝室友不殺之恩。高校寢室惡性事件的直接導火索大多都是因為寢室關系惡化,因此了解當代90后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實效性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一、當代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在寢室人際交往方面除了具有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外,還呈現出一些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寢室人際交往呈現“冷漠化”1、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寢室關系“冷漠化”。當代大學生處在網絡和信息更為發達的時代,高校寢室幾乎人手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尤其是很多高校寢室可以使用WiFi,學生在寢室更多的時間都留給了網絡,寢室成員之間的交流自然變少。2、當代大學生個性所帶來的寢室關系“冷漠化”。90后大學生一方面個性張揚,很多同學常常奔波于學校的各個組織和社團,于是常常出現“寢室外人緣不錯,寢室內常常沉默”。
(二)寢室人際交往趨于“金錢化”當代大學生的寢室人際交往中“情感”、“友誼”的因素正在弱化,“金錢化”的因素趨于加強,這也是高校校園人際關系的一個新特征。很多同學為了搞好寢室關系,在拿到助學金、獎學金時會請室友吃飯,甚至有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在生日的時候咬牙拿錢請同寢室的室友吃飯。這種趨勢的出現一方面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的90后的“全新生活觀念”有關,另一方面也受到大學半社會環境下“人情消費”的風氣的影響。
(三)寢室人際關系認知“偏差化”當人際認知出現偏差且與個體的期望值出現較大差距時,人際關系往往更容易出現障礙。當代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認知的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中國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缺失。中國應試教育體制下,更多強調的是考試、成績、排名,對于人際交往的技能等則鮮有提及,學生進入大學后,面對半社會化的環境,缺乏人際交往技能,在“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刻板效應”等的作用下,人際認知更加容易出現偏差。2、大學公寓化管理模式下學生普遍存在“業主”意識。當前,絕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公寓化管理,這就導致學生普遍存在“業主”意識,認為寢室內出現的問題都可以找物業處理,東西壞了找物業修,忘拿鑰匙了找宿管拿,甚至寢室有問題直接找老師換一間就好。這種認知下,寢室人際交往出現問題時,“業主”直接要求換房間,往往不會尋求自我解決,導致人際交往技能愈發缺失。
(四)寢室人際關系問題處理“極端化”當代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問題的處理常常呈現出“極端化”的特點,這種極端主要體現在當寢室人際關系出現問題時,要么選擇逃避,要么選擇“以牙還牙”。選擇逃避的這部分人常常只有睡覺才會回寢室,其他時間都呆在自習室、圖書館、或其他同學寢室,回到自己寢室幾乎不與室友交流;而選擇“以牙還牙”的這部分人則常常做出一些過分舉動,例如你影響了我休息,那我一定會在你睡覺的時候故意弄出很大的動靜。這兩種極端化的處理方式,都更容易引發寢室惡性事件。
二、大學寢室人際關系重建對策
(一)公寓化管理模式下優化寢室人員組合、加強寢室文化建設。系統論認為,當系統內分散的各部分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即1+1>2。因此,為更大限度發揮整體功能,在公寓化管理模式下優化寢室人員組合。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要實現公寓化,另一方面也有適時參與,如在分配寢室時放棄傳統的隨機組合模式,根據地域、專業、年級、性格、個人意愿等優化寢室人員組合。與此同時,大力加強寢室文化建設,通過“寢室文化秀”、“樓棟活動”等多重途徑調動樓棟內各寢室積極參與,增強寢室的凝聚力。
(二)建立并完善大學生心理咨詢體系、健全學生人格。如今,高校中普遍都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但鮮有高校在學生公寓設有流動心理咨詢處等類似機構,這就要求我們繼續完善大學生心理咨詢體系,使得心理咨詢真正走入學生身邊,走進學生日常生活中,進而引導大學生遇到寢室人際交往等問題時及時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通過這種幫助,一方面學生通過傾訴,釋放了壓力,緩解了焦慮;另一方面,在這種幫助下,糾正了自身原本錯誤或者偏激的認知,起到了健全學生人格的作用。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甚至避免寢室惡性事件的發生。
(三)大數據結構下精準掌握學生寢室人際關系情況,第三方適時介入。大數據結構下,高校應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公寓電子信息檔案,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公寓樓棟干部、學生黨員的作用,摸清學生寢室相關情況,隨時更新電子信息檔案,從而使輔導員、心理咨詢老師等能精準掌握學生的寢室人際關系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同學、輔導員、心理咨詢老師等能及時介入進行處理,提高大學生寢室問題處理的實效性。
(四)針對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建立一套完整的寢室危機事件處理預案。據統計,除去睡眠時間,我國大學生平均每天在寢室的時間大概有5-6小時甚至更長,如此長時間的接觸,寢室人際關系出現問題不可避免,因此,要針對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建立一套包括“防范”、“預警”、“干預”、“反思”等在內的寢室危機事件處理機制,力爭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來有預警,事中有干預,事后有反思,力爭實現寢室危機事件處理得當且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湯建南.人際關系心理[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林曉.大學生寢室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01).
[3]呂鵬.重慶市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調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作者:杜建清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