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課堂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語文是教育學生認識我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學知識的一門課程。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些都是老祖先為我們留下的瑰寶,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繼承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過程。語文課堂,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一、著眼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首先要通過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而語文課堂的教學,不止是教導學生記住課文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教導學生領悟課文的意思。語文課文是我國的語文教育家經過精挑細選,決定出來的,每一篇課文都有獨特的美感和內涵,都能告訴學生們一定的道理[1]。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教導學生記住課文的同時,向學生傳達課文要教給學生的道理,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得到提升,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文章為什么讓學生感動,為什么會讓很多人心生悔意,教師在教導學生這篇文章的同時,要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正是一個青年們具有強烈反叛精神的“五四”時期,那個時期到處都是“壞爸爸”一說,而朱自清這篇散文去正面的刻畫了一個父親的形象,讓學生在感動之余不禁深深思考,是否對父母太過苛刻,是否對父母要求太多,讓學生體會中華傳統(tǒng)的百善孝為先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又例如教師在向學生教授《狼牙山五壯士》、《飛奪瀘定橋》等抗戰(zhàn)文章時,學生因為距離那個年代比較久遠,不能夠很深入的理解當時我國千萬同胞浴血奮戰(zhàn)的真正含義。這個時候教師應該詳細的介紹我國當時的歷史背景,通過具體事例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后用慷慨激昂的聲音將課文朗誦一遍,把學生帶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讓學生感受到那段歷史的真實和殘酷,然后讓學生牢記愛國情懷和曾經那段不能忘記的傷痛,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二、著眼提高學生的處事能力
處事能力是學生該具備的人文素質之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處事能力,就要加強學生對各種事情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而語文課堂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語文課文包羅萬象,無所不談,都能告訴學生們正確的道理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教師應該利用語文課文的這種性質,在教學過程中不時的穿插一些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事情,交給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來判斷,從而增強學生的處事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2]。例如初中課文《散步》,講的是祖孫三代人去外面散步,但是在走哪條路的時候,作者的母親和作者的兒子發(fā)生了分歧,這個時候作者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能委屈兒子,但是作者的母親卻提出尊重孫子的意見。教師在教導學生這一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對于作者該如何選擇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展開辯論,讓學生思考有沒有更好地處理方法。從傳統(tǒng)孝道上來說,應該尊重母親,委屈兒子,選擇母親的建議,但是從對孩子的教育來說,尊重兒子的意見能夠滿足兒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欲望,能夠讓兒子成長為一個更出色的人。從這兩方面讓學生展開討論,鍛煉學生的處事能力和對事情的判斷能力。
三、著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因素之一。而在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應該要借助課文的力量[3]。語文課文都是具有豐厚文字功底和生活閱歷的作家所寫出來的,這些課文本身就擁有可以觀察的方面。讓學生觀察課文的細節(jié),觀察記敘文的敘述方法,觀察小說的描法,觀察散文的時間順序等。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課文之時,要著重強調作者在寫作之時的觀察方法,要讓學生知道記敘文的作者是通過怎么樣細致的觀察,才能將一個人的神態(tài)、動作刻畫的栩栩如生,才能夠將自然風光的奇絕瑰麗、鬼斧神工描寫的如此動人。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將桂林山水描寫的似在眼前,教師就應該跟著文章,詳細的告訴學生作者是如何觀察微小的細節(jié)來描寫桂林山水的景色,如何觀察溶洞、如何觀察水面、如何觀察山色等這些細節(jié)。此外,教師應該布置一些課后的練習,讓學生去觀察自己家里的人,觀察自己上學路上的風景,觀察自己生活中碰到的人或事,寫一段文字。這樣在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著眼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鑒賞能力指的是對一件事或者一件東西或者一個人的品鑒能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這條路上有巨大的作用[4]。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的欣賞水平,就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語文課文都是我國歷史上以及現(xiàn)當代的文學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也具有極高的美感和品味,通過對語文課文的遣詞造句,以及文章的框架,文章的結構,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欣賞,能夠讓學生對于藝術有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鑒賞能力。例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兩句詩中的“綠”字,有故事流傳,王安石在用這個“綠”字之前,用過“過”、“吹”、“拂”等字,但是都不合心意,直到最后“綠”字涌上心頭,王安石才開心的大笑,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除了“綠”字,其他幾個字都比較普通,不能適合詩句。但為什么這個字用的好,教師就要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講解,這個“綠”字有一種動態(tài)的感覺,也有真實的感覺,將春風吹過的整個江南的動態(tài)情境,用一個字就體現(xiàn)了出來等,通過這樣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詩句和字眼本身的魅力,增加學生的鑒賞能力。又比如“紅杏尚書”宋祁最有名的兩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綠楊煙外曉寒輕”,民國大學家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里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個“鬧”字為什么好呢?是因為這個字將整句話的氣氛烘托了出來,讓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的百花爭艷的景象,又仿佛看到了春天人們萬象更新,熱熱鬧鬧的景象。通過對語文課文中各種古文詩歌,現(xiàn)代文章的品鑒,學生的鑒賞能力大大提高,人文素養(yǎng)也隨之增加[5]。
五、著眼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來寫作
寫作,是每一個有著漢語基礎的人都能夠完成的事情,但是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寫出具有高水準的文章,究其原因是沒有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和閱讀基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能夠增加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寫作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語文考試體系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行之有效的閱讀,才能寫出燦若星河的文章。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精讀每一篇文章的重點部分,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更多的好書,讓學生有寫作的積累。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就要讓學生有一個規(guī)范的寫作方法,要培養(yǎng)學生的條理性階段性,高中作文一般都是議論文比較多,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題目理解能力和清晰的思路,這就需要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讓學生們多進行練習。例如在學到好的議論文課文時,讓學生仿照其中經典的句子寫一段話,學到抒情文時,讓學生寫寫自己對世界、對自然、對家人、對朋友的感情。良好的寫作習慣,不僅要靠以上的兩個方面,還要靠學生自己的日積月累,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輝煌文明的國家,我國的文字博大精深,只靠語文課堂的學習和積累,很難真正的學到更多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文化傳統(tǒng),所以在閑余時間的日積月累,才能夠讓學生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才能夠讓學生有一個優(yōu)秀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夠將我國的文明發(fā)揚光大[6]。
總而言之,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需要各學科各階層的教育者共同努力,也需要學生自身的不懈努力。在語文課堂上,著眼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著眼提高學生的處事能力、著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著眼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著眼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來寫作,做到這些就能夠讓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就能夠讓學生有一個更加良好的未來,就能夠讓我國充滿更多具有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張金坤 單位:福建省詔安縣官陂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