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視覺藝術論文:書法藝術在設計中的視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劉纓單位: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系
在中國文字藝術中占重要地位的書法藝術在平面設計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漢字本身既表音又表意的特征,決定了設計者會考慮在設計中用到漢字,因為這解決了平面設計中要求一形多義的問題。由于書法的形式多樣,不同的書法體呈現不同的式樣,同樣也彰顯不同的內在意蘊,那么書法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視覺轉換,實則是用有中國韻味和文化氣息的文字元素與現代結合,結合現代的觀念以及集合現代信息的一種藝術處理手法。
書法在平面設計中的視覺轉換,一個是象,“象”可作“形象”之“象”解,亦可作“象征”之意解,形和意義的問題也是平面創意中所強調的。杰出的創意需要簡潔精準的手法表現,怎樣把眾多的概念集中到一個簡潔的形中,需要我們恰如其分地表現,書法本身的形以及作為漢字其獨特的表意特點使之成為可能。另一個是墨,借助傳統書法中運用的材料墨和宣紙,體現其獨特的筆畫層次和筆勢特征,借以表達漢民族的歷史屬性以及傳遞文化信息。這種手法在中國香港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的設計作品中有充分的體現。我們說任何一種視覺藝術的革命,都不可能離開古典傳統的規范,離開了其傳統的歷史屬性,就如同人類沒有了靈魂。
既是視覺轉換,就涉及如何轉的問題,如何轉也是我們平面設計中表現方法的探索。既然是轉化就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原封不動地照搬只會使創意陳舊、老套、毫無新意。強化作品的視覺效果,是書法藝術向現代設計轉化的核心。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也是平面設計中對形的要求。轉換的手段多種多樣。第一,同構。可以對文字進行同構手法的處理,也就是將不同的文形、不同的文字種類進行組合、拼接,所書寫的文字在似與不似之間。這個手法在現代藝術家徐冰的作品《新英文書法入門》中得到充分體現,作者用標準的楷書筆畫對應英文字母,采用漢字的方塊字型和間架結構書寫成新型“文字”,這是一種新語義的轉化,也是對傳統文字樣式的顛覆。
在平面設計中所不同的是我們還強調文字的可讀性,在可識別性的基礎上進行語義的轉化,來達到平面創意中所要求的信息傳遞的功能。第二,求異。可以在表現形式上,采用新材料、新工具來達到新的視覺效果,借用現代表現手法改變傳統的工具表現,保留書法體本身的字形特點。傳統的書法材料是毛筆、墨、宣紙,那么在平面設計中的書法可以是除毛筆之外的任何工具,木棍、塑料,甚至是電腦都可以與書法來結合,這也是運用新材料、新工具與傳統書法的結合。既傳承了書法本身的文化屬性,又結合現代手法,這也是平面設計中所提倡的打破常規的思維習慣達到求異的效果。第三,借用。
運用書法體本身運筆特點,借用局部書法筆畫來結合現代圖形,借用的是書法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屬性以及書法筆畫瀟灑恣意的形態。結合其他有現代感的形來產生鮮明的對比關系,這種手法在一些標志設計和包裝設計中都有很好的表現。第四,意象。用書法本身具有的氣韻體現內在的精神氣質,注重的是“勢”,勢有形勢、姿勢、態勢之別,就其整體形來說關注的是整體形的精神面貌。是厚重少文的穩勢?是典則俊雅的雅勢?是質而不野的拙勢?
是如癡如狂的狂勢?還是解發佯狂的癲勢?此時文字的視覺形象超越于其可讀性之上,我們需要解讀的是整個態勢所呈現出來的視覺張力,這種態勢在草書中呈現得淋漓盡致。所謂“意在筆先”亦是如此道理吧。在平面設計中有很多巧用這種態勢的例子。
任何設計都應該有其文化本源,沒有文化本源的設計如同沒有根的樹,無論如何是活不久的。善用本民族的一些藝術符號永遠是我們設計藝術要探尋的課題,就像本文提到的書法藝術,這種帶有明顯的民族印記和文化屬性的視覺符號是我們一直要傳承下去的,那么運用到平面設計中來,視覺轉換和如何轉換更是我們此課題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