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功能角度下的聲樂藝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聲樂藝術是音樂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它具有一般音樂藝術都具有的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和認識功能。關于音樂藝術這三方面功能論述的文字已經很多,本文就不過多贅述。主要針對聲樂藝術在這三種社會功能中所體現的特殊性進行說明。
1.教育功能
聲樂藝術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提煉出的真實的生活感受,是對社會生活做出的政治、道德、倫理等方面評價的藝術化表現。聲樂藝術的教育功能也主要體現于此。這些評價融入到聲樂作品中,在人們中間傳唱擴散,其中的感受一旦被認可,就對傳唱者和聽眾產生了教育和影響。聲樂作品的這一教育作用在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方面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如時代的多數紅色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三大紀律八項主義》等口號式的歌曲,教育目的尤為突出。這些歌曲在革命隊伍中傳唱,旋律鏗鏘,歌詞規整,并將革命的紀律、要求潛移默化的傳輸給每一位戰士,傳唱起來朗朗上口,使得戰士們在革命工作中更加精神振奮,紀律嚴明。如20世紀80年代的《眾人劃槳開大船》宣揚的就是團結起來力量大的精神內涵。在現代社會這樣的歌曲也是屢見不鮮。如譚晶在汶川救災過程中慰問演唱的歌曲《生死不離》也是極大的鼓舞了人們在面對災難時要勇于抗爭永不放棄的英勇精神。再有為呼喚世界和平所創作的《讓世界充滿愛》,表現倫理親情的《?;丶铱纯础?,表達軍民情誼的《十送紅軍》等。這些歌曲立意深遠,主題旋律積極鮮明,在社會中起到了很好的凈化社會環境,樹立良好的社會精神道德風貌,激發群眾愛國熱情的教育功能。
2.認識功能
我對聲樂藝術中此項功能的認識和理解是參照了河南大學王思琦教授的《中國當代城市流行音樂》一書。作者認為流行音樂具有認識功能,即人們可以通過感受流行音樂來認識社會生活,體驗人的情感,同時也認識了作品及創作者的感情趨向。聲樂藝術的此項功能則更甚之一般音樂的敘述往往是象征性的,抽象的模擬和暗示。它的認識功能就相對弱一些,如一些器樂作品或純音樂作品,我們在欣賞時就需要有一定的相關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欣賞能力(平靜的心態,細膩的藝術認同感)才能達到認識的功效。聲樂由語言和旋律結合組成,是人類語言心聲的藝術化表達。這種結合起來的表達方式會更直接,更通俗化,認識功能也會大大增強。尤其一些優秀的聲樂作品,其音樂旋律細膩深刻,情感變化豐富,加之歌詞常由詩詞組成,或優雅含蓄,或豪邁磅礴,或無私深沉。再加之歌唱家聲情并茂的傾情演唱。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心靈震撼油然而生,這樣的作品所引起的激情和認同感是強烈的,是身心的共通,是精神的升華,甚至可以上升為一種使命感和精神信仰。所以它的認識功能是強大的。不同的聲樂作品表達的是創作者不同的情感體驗,不同的聲樂作品弘揚的是不同的道德精神,價值觀念。這些豐富的聲樂作品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社會情感。熱愛歌唱藝術的人們大都了解,欣賞聲樂作品和自己親自演唱聲樂作品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欣賞作品時人們處在一個旁觀者的位置,人們在被動的觀察來自外界的情感變化,而當歌者親自演唱作品時,作品本身的情感深意,加上作者的自我消化創作演唱,意義則會更加深刻,情感體驗也會更加豐富。所以聲樂藝術也是一項很好的促進人們去感受真情,并學會表達真情的藝術活動。這種詩歌舞三者高度結合的綜合藝術形式,是培養人類良好的思想情操,增強人們情感表達和溝通的最有效方式。
3.審美功能
聲樂藝術的審美功能主要體現在:(1)聲樂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旋律美;(2)詩詞美;(3)表演美;(4)形式美。前三種藝術形式的高度結合使聽眾的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愉悅,從而達到了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的目的。這里要重點解說一下聲樂藝術中的形式美。這也是近些年來聲樂藝術不斷發展創新的主要方向。聲樂藝術的演唱形式非常多樣,它主要包括獨唱、重唱、對唱、領唱、齊唱、組唱、合唱、輪唱等演唱形式。主要演出形式有演唱會,歌劇,音樂劇,綜合類文藝演出等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更加豐富了聲樂的藝術內涵和審美趣味。何為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指人們面對一些美好的事物所感受到的滿足感和快樂感,這種滿足感和快樂感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具有精神意義和社會意義。近年來具有高度審美功效的優秀聲樂作品也是比比皆是。但由于社會的高速發展,信息更迭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尤其以盲目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習氣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惡化了聲樂藝術的審美環境。這種精神環境惡化現象不僅僅存在于音樂藝術行業。聲樂作品數量巨大(以流行音樂為主),但由于受社會商業性、娛樂性和快餐文化的影響,聲樂藝術的審美功能受到抑制,各種聲樂作品質量良莠不齊,大量為迎合社會盲目快節奏,乏味,雷同,審美內涵缺乏的作品風行。這些作品多是以娛樂功能存在的。
作者:韓冰單位:洛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