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幫文化對古建筑群審美文化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商幫指的是以鄉土親緣為關系紐帶,有標志性的建筑及會所機構的商業幫派。“商幫”這一名稱被各省的商人們逐漸使用。商幫文化指的是不同商幫所崇尚的文化精神。如徽商追崇的文化是儒家文化,龍游商幫則是商人文化,浙西古建筑群審美文化就是在此商幫文化的熏陶中孕育而成。衢州,位于有著“煙雨江南詩畫”之稱的浙江的西部,有著圍棋仙境、南孔圣地之雅稱,居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交叉之地“,四省通衢”之稱也是因此而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從一開始就成為浙西經濟、政治、文化的繁華中心,商業貿易活動頻繁,文人墨客云集此處,兵家戍邊必爭之地,這種交匯性也給衢州的建筑審美文化藝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1。明清浙西古建筑以衢州古建筑為代表作,本文將側重于商幫文化對浙西衢州古建筑審美文化的影響加以分析。
一、商幫的經濟促進明清浙西古建筑的發展
1.興建徽商儒家文化的民居。明清時期的浙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所受到的商幫文化影響也是極大的,其古建筑群的設計也是帶有不少商幫的文化特征,如代表徽商文化的人文氣息,偏有儒商特征,儒家思想文化,全部都體現在衢州傳統民居上。以開化霞山鄭宅民居為例,自南宋時期孔氏族群從南方遷徙到衢州,世代相傳的儒家思想文化對浙西衢州的古建筑群影響極為深遠。明清時代的衢州徽商的民居,大多具有這種儒家風格的設計,從大院內觀去多有與讀書有關的楹聯,楹聯上刻著惟有勤儉,才是正路,這都反映出徽商的儒家文化的觀念。屋內還設計規劃了書房,如“翰軒居”書房,書房擺有紅木茶幾,雕花窗戶,每一處都彰顯出文人書卷氣息,另外在開化霞山鄭宅中牛腿、隔扇門處都雕有一些類似于田園山水的文人題材。還有些牛腿上刻著“忠、信、孝、悌”篆書,有著不俗的寓意。從宅中的每一處都可以看出,徽商的儒家氣息都體現于建筑方面,并且融入建筑裝飾中,從建筑方面亦可以看出徽商儒家文化對于整個的融會貫通做得極為徹底,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
2.修建龍游商幫宏偉的廟堂。在浙西的古建筑中,磅礴大氣的廟堂較為常見,此為龍游商幫的歷史遺物。龍游商幫在當時投資修建重點建筑之一便是廟堂,廟堂是最為凸顯龍游商幫的商人富氣奢侈的文化。占得天時地利人和,財富萬貫纏身,正好當時在明清時期是龍游商幫最為活躍的時期。由于錢財不缺,龍游商幫也樂此不疲的到處興建廟堂,留下屬于龍游商幫的歷史遺跡。而現如今衢州大多數廟堂保存較好的都建于明末至清代時期,正是龍游商幫財富豐厚的結果。據文獻記載,紙商林巨倫積累的上千萬的財富,用于修建廟堂祠堂,聯合賀田族內,創立宗譜。廟堂在建筑上所崇尚的是宏偉莊嚴,大氣磅礴豪華的特色。以龍游滋樹堂為例,始建于清道光晚期,從建筑的外形到建筑的內部無不彰顯著龍游商幫的財富豐厚之處,建筑門樓采用的是仿木結構,四柱三樓重檐牌樓式門樓樣式,屋內各類擺飾十分精細,雕有山水花鳥、鯉魚,寓意非常,代表著喜慶吉祥,后代子孫延綿,事業有成,內容豐富。另有用于鎮宅辟邪的石獅,彰顯威嚴。這些建筑物結構宏偉、大氣磅礴符合龍游商幫當時的商人文化。
3.興建浙商公益性的書院。據文獻記載,紙商傅元龍曾說,一生中若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付出全部心力去完成。修建書院、路橋、廟堂等等,與大家共同努力為之。其中包括著名的鳳梧書院,修通駟橋、明倫堂。紙商林巨倫以一己之力獨資修建石虹塘寺、馬戌口涼亭、竹溪諸橋,修建石橋等等。對于這些公益性的建筑,浙商十分熱心為之,所以,在修建書院及公益性建筑方面,浙商都是積極捐資,不遺余力,廣建書院及公益性的建筑。如朱彝尊故居曝書亭,因朱彝尊著作《曝書亭集》聞名于世,曝書亭是一座經典的浙西古建筑物,由于年已失修,建筑物墻體大面積剝落,在1963年正式對朱氏家祠修葺,并將祠堂內的朱彝尊石刻像移入石壁當中。室內存有不少有關朱彝尊的手書條幅、“曝書亭”全景的畫卷以及一些歷史文物。在建筑物的中心處,環境素潔幽雅,荷塘上曲折石橋,曲折幽靜,很有一番詩畫江南的味道,是整個曝書亭最為有名的景點之一。亭子的東面有假山,六峰亭翼然其上,曝書亭質樸淡雅的藝術風格,完美無缺的結構布局,體現出浙商在修建公益性建筑時的文人爾雅的風韻。
二、商幫文化對古建筑群審美文化的影響
1.建筑儒家思想的文化內涵。在浙西古建筑群中以衢州的古建筑為典范,而衢州的古建筑不得不提徽商儒家文化的影響,此為衢州的古建筑中最突出的文化內涵形式。在浙西衢洲古建筑民居中,民俗建筑裝飾文化與儒家文化緊密結合,具有特定地域風格,反映出不同商幫文化所呈現出的社會歷史環境。比如,開化霞山鄭宅民居中,牛腿上刻著“忠、信、孝、悌”四篆書,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必須要以孝、忠等儒道嚴格恪守,據文獻記載,宗族宗親,必須以禮相讓,后代子孫如不遵守此規矩,以后民眾也會失去這個規矩。王安石在《周官新義》中也說道“:禮俗,以馭其民者。其民所履唯禮俗之從也。”徽商的儒家文化影響的不僅是當時的建筑,還影響一些民眾的思想。民眾為反映出這些孝道,在建筑裝飾上做了大量文章,例如柯城區航埠鎮萬川村的陳氏祠堂,門窗上雕刻《二十四孝》圖,有“王祥臥冰求魚”“、孟子哭筍圖”“、二十四孝”等等,儒家思想的文化內涵已深入至衢州古建筑群的文化精神當中,體現出建筑家主對儒家文化的崇尚。
2.建筑裝飾體現時代審美觀。龍游商幫在建筑上要求磅礴大氣,徽商則是加入儒家文化,各有所需,各有所表,建筑匠人在進行建筑裝飾藝術時,針對不同建筑家主的愛好分別設計,表現形式因人而異,經商者要求建筑裝飾擺飾雕上有關福祿財運元素,加官晉爵者則多取仕進題材,文人雅士則要體現隱逸之樂的文化內涵。在建筑裝飾細節上同樣要求十分精細,在不少的建筑擺飾上也是運用美好寓意的做法,人們都希望可以有好的生活。從精巧的雕刻細節中可以知道商人祈愿發財的愿望。方式多樣化,如鎮宅辟邪的石獅,獅身上刻有古幣圖案,寓意錢財滾滾而來、如意發財美好生活的愿望,是龍游商幫作為商人文化中的希望發財的愿望。雕有山水花鳥、鯉魚,寓意非常,代表著喜慶吉祥,后代子孫延綿,事業有成,年年有余,是商幫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建筑裝飾元素。建筑裝飾中物件符號的美好象征,是歷史的文化傳承,讓后來人熟悉這裝飾物件所代表寓意,成為該物件特定的符號,以達到傳遞美好祈愿的效果。由于現今商業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風氣的逐漸奢侈,建筑裝飾創作逐漸將社會審美文化引導得別有一番味道,從原來別的題材轉向民間題材,其審美標準逐漸向民間建筑靠攏,轉向關注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世俗大眾思想,表現出整個社會對建筑裝飾的審美觀標準,這種規律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審美常識。
3.建筑歷史對現代教育的影響。明清時期的古建筑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對于后來人的意義非凡,因為它體現的不僅是歷史的變遷,更是當時中國人民對于“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態度,不可否認,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饑寒交迫的農民隨處可見,商人卻將錢財用于建筑房屋上,并不是說是誰的過錯,只能感嘆歷史造就了一切,一棟棟大型的浙西衢州古建筑還屹立于歷史的風雨中,訴說不與人知的過往。衢州古建筑總體上包含了許多的商幫的文化內涵,有徽商的儒家文化,龍游商幫的商人文化,以及浙商的美好祈愿等等,從這些建筑物的設計風格也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的商幫都有崇尚的思想,美好的祈愿。讓后來人可以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時代的發展趨勢,每一座建筑物都是歷史變遷的見證者,對后來人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影響。
建筑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述說當年的歷史,也是很好的參考物,為現今的建筑業提供很多復古元素,無論從建筑的整體結構,建筑內部的飾品擺設還是雕刻方面所蘊含的意義,都是屬于頂級的藝術造詣。現代的建筑物若想有那種文人書卷氣的設計,則必須在衢州古建筑中尋找靈感,可以借鑒衢州古建筑而衍生出不一樣的建筑風格,返璞歸真,學習當時的商幫文化,因為商幫文化對于明清浙西的古建筑的審美文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這其中包含了許多的因素,地域、宗教思想、習俗等一些商幫文化內涵。細節決定一切,建筑物中的雕刻裝飾物也是屬于學習重點之一,雕有類似于田園山水、花鳥、鯉魚以及刻著一些勉勵文字的篆書,建筑裝飾的藝術文化內涵與具有教育價值的浙西衢州古建筑物可以說是社會的相互結合的產物,衢州古建筑物的裝飾可以說是人文精神的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這是鑄就在商幫文化下建筑出大氣磅礴建筑物的必備條件。
本文著重講述商幫文化對明清時期浙西古建筑群審美文化的影響,進而把握明清時期浙西古建筑物為何有那么多不同設計及寓意,幫助后人了解到以前所不能體會到的歷史背景,亦可以在以后的建筑設計上有所借鑒,重現明清時期浙西古建筑群的輝煌、大氣磅礴的歷史面貌。
作者:楊勇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