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閱讀教學審美與鑒賞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審美與鑒賞能力的生成,是想象能力與思維能力達到一個相當程度之后的自然結果,就像蘋果樹開花之后,蘋果自然地在枝頭慢慢長出來。語文學習中的審美與鑒賞,也像一棵期待結果的蘋果樹,它不能脫離語言建構與運用以及思維發展與提升而自動實現。也就是說,學生的一切審美與鑒賞活動,都是在廣義閱讀這個飽含了語用和思考活動的學習過程中實現的。
筆者認為,只要我們真的確定一個作為閱讀對象的文本是有審美與鑒賞價值的,那就應該在對這種價值的熱烈追尋中投入一種“垂直性閱讀”。這種閱讀是充滿了熱情的,是被因文本而生的想象和思考所驅動的積極的閱讀。它呼喚閱讀者全身心投入,以真正找尋到作者埋藏在文本中的隱秘意圖為目的并力圖超越這一目的。這是因為,一切以尋求解析與闡釋為目的的閱讀活動,都與審美與鑒賞有所距離。作為閱讀者,必須在洞徹作者的全部意圖之后再進一步,才可以企及審美與鑒賞的微妙領域并有所發掘。真正具備審美鑒賞價值的作品對閱讀者是有抗拒性的。但學生在文本面前并不是被動的,他們完全應該讓自己成為一個主動的,甚至帶有雄心與傲氣的閱讀者,應該把穿越文本看透作者意圖的審美與鑒賞行動視為一項安靜進行著的“壯舉”。這樣的閱讀壯舉需要通過周密的閱讀活動來謹慎而有序地完成。
一般來說,在第一遍閱讀中,學生在文本面前幾乎是惶惑不解的。這一階段的閱讀帶有太多的被動性,學生需要調動自己全部的語用能力、催發所有的思維力去克服作者設置的障礙,才能進入作者小徑分岔、鮮花紛繁的美麗庭院。但只完成這第一步的翻越是完全不夠的,學生必須馬上邁出下一步,在伴隨著緊張思考的充盈想象之中立即進行第二次閱讀。在這一階段,學生會像進入了陌生人園子的小孩一樣,被吸引著,一步一步踏出去,想看看作為主人的作者究竟在文本的深處掩藏著什么。就這樣,作為閱讀者的學生慢慢地參與到了作者的創作之中,就像那個身在花園中的小孩參與到了庭院主人的設計之中。就這樣,他終于抵達了那扇通向密室的門,并一步跨了進去。這時,作為閱讀者,他可能已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對文本的第三遍甚至第四遍的閱讀。在這樣閱讀中,他邁著更加自信的腳步,穿過客廳,來到了作者反鎖的密室之前,叩響了那扇門。
當終于步入作者的心靈密室,學生會驚喜地發現,作為文本主人的作者其實一直在等待著他這樣孜孜以求的閱讀者。他可以坐下來在傾心的交談中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想法,并謹慎地提出自己對作品深思熟慮的建議。這建議,正是他作為一個閱讀者在尋索之路上以小心翼翼的心一步一步預判、一步一步驗證得來。而這,最終將在與作者的對話中以自己“建議”的形式呈現出來。它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作為一個讀者,他通過努力已經與作者知道的一樣多,甚至更多。概言之,審美與鑒賞,是學生以一個閱讀者的身份,從謹慎的預判開始,通過不斷深入的挖掘逐步接近文本的核心,但這種接近的最終結果,不應是對文本含義的簡單揭露或闡明,而應該是從自我意識出發,在與文本、與作者的深層碰撞中收獲一種意料之外的驚喜與震撼,并從得到了豐富與加強的自我意識之中剝繭抽絲一般呈現它。
當一個閱讀者用充滿自己精神力量的意識之眼審視了文本,用飽含自己靈魂之光的話語說出了文本完美與不完美的奧秘,并用自身全部的存在力量銘記了作者的經驗與教訓,我們就可以說,面向文本的審美與鑒賞實現了。而歸根結底,朝著審美與鑒賞而去的閱讀并不是一條單行道。當我們攜帶著自我意識投入審美與鑒賞的閱讀活動時,作為閱讀對象的文本也在悄然改變著我們,使我們在活動的終點不知不覺地變成一個個攜帶著文本價值與意義的發光體,并在傳承與發揚之路上以傳燈者的姿態一路照亮。這既是審美與鑒賞的結果,也是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開始。它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構成了語文核心素養這一豐富的共同體。
作者:牟艷娟 單位: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