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高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研究范文

高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研究

高校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現代社會中,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的多重影響,高校學生具備很強的可塑性,其生態文明素質與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息息相關。

一、生態文明的內涵與素質研究概述

1.生態文明的內涵生態文明是我國學術界在面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探討可持續發展及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等問題過程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而目前國外學者并沒有明確提出這一概念,只是形成了一系列類似的概念和思想。“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一個很重要的創造性成果。生態文明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泛的概念,存在著多種不同的理解,本文采用的是俞可平教授的定義:“生態文明就是人類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過程中,為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著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進步狀態”。

2.關于生態文明素質的研究鮑宗豪認為:“市民文明素質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城區能否形成良好的發展‘軟環境’的關鍵,是‘軟環境’建設的核心”。市民文明素質是民族文明素質的主導和標志,市民文明素質的提高是民族文明素質提升中的一大難題。黃艷等認為:“大學生素質生態水平是衡量大學生作為‘大學人’和‘社會人’是否實現全面發展的一面鏡子”。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90后”大學生生態文明素質水平呈現正成長性的綜合發展趨勢。只有國民擁有良好的生態文明素質,才能更好地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高校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其生態文明素質的高低,很可能會影響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的提高要融入實踐行動中,處于“象牙塔”里的高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的塑造,既是一種理想型的,也是一種實踐型的。高校的生態教育課會使學生激情澎湃,但走出校園,社會大眾的實際行動很可能就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從眾心理和不堅定的決心會令他們做出錯誤的行為。學生生態行為的這種不穩定性,是影響其生態文明素質的重要原因。

二、調查基本情況

1.調查的內容和目的本研究組織的問卷調查內容主要涵蓋了高校學生的生態知識、生態文明素質、生態責任、影響高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因素的自我認知4個方面,能夠全方位了解他們的生態文明素質。本次調查的目的,在于調查了解當前高校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狀況,并通過對高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議,從而有效地提高高校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真正實現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2.調查方法和研究對象本調查正式始于2013年11月,歷時1個月。選取了上海、南京、杭州三座城市中的8所高校作為調查樣本,選取的研究對象限于公辦高校的碩士學生和本科大學生。調查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與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對8所高校共發放650份問卷,收回558份,有效率為85.84%。從表2可看出,性別分布:男生占50.54%,女生占49.46%。年級分布:大一占6.63%,大二占21.33%,大三占20.97%,大四占6.09%,研一占24.91%,研二占12.90%,研三占7.17%。學科分布:工科占37.81%,理科占32.26%,文科占29.93%。3.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SPSS16.0進行分析,運用簡單相關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種方法,分析影響高校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的各種因素。

三、調查結果分析

1.高校學生生態知識分析在分析高校學生生態知識方面,筆者選擇兩個較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分析,一是單選題“1‘生態文明’是在哪次會議上正式提出并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的”,二是單選題2“‘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其中,單選題1(正確答案為“十七大”)回答正確的有207人,正確率為37.10%,選擇“不知道”或選擇錯誤的高達62.90%。單選題2(正確答案是“6月5日”)回答正確率為51.61%,僅過半數,選擇錯誤的占48.39%。從回答狀況可看出,高校學生對生態文明相關政策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學校不重視生態文明教育,設置的生態教學課程比較少,學生系統學習生態知識的機會較少;二是在現代社會就業壓力和生存壓力日趨增大的境況下,高校學生群體更多關注的是與學習、工作密切相關的東西,沒有時間與精力去補充與前途“無關”的知識,會疏忽對生態知識的關注,影響著自身生態知識水平的提高。問卷統計數據顯示,在生態知識方面,男生回答正確的比例要高于女生。這是因為,有關生態方面的知識很大程度上與政府政策、時事政治緊密相連,男生相比于女生而言,對時事政策關注更多,導致生態知識掌握方面存在性別差異。

2.高校學生生態行為分析生態行為是生態文明素質的外化和集中體現,是一種表現生態文明素質最直接的方式。高校學生生態行為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生態惡化現象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和重視;另一方面,在政府、社會、學校、大眾傳媒等各方主體宣傳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產生了責任感,并將掌握的生態知識、生態技能轉化為一種保護生態的情感和責任;另外,學生將自身的生態責任和生態意識逐漸外化成生態行為。從表4、表5可看出,高校學生已逐漸將生態文明意識轉化為生態文明行為并付諸實踐,杜絕使用一次性物品,自覺使用可循環物品,參與綠色環保宣傳活動等。但是,在參與實踐活動方面,學生交付的試卷并不十分滿意。這說明部分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并未完全轉化為文明的生態行為,在知與行、觀念選擇與行為選擇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以上兩項生態文明行為之外,高校學生作為具備較高生態素養和公德意識的群體,也有其他的生態文明行為。問卷統計顯示:超過76%的被調查者能夠做到不隨地亂扔垃圾;超過62.5%的被調查者能夠做到購物自帶購物袋;超過50%的被調查者能夠向有關部門反映排放污水的行為。根據調查數據,現實生活中多數高校學生能夠做到愛護環境,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愿意參與有組織的生態保護活動,并身體力行通過多種途徑做有利于保護環境的事情。但是,學生的生態行為缺乏主動性,沒有強烈的保護環境的意識,對環保和生態發展的責任感不強。一節生態教育課或者演講后,學生的熱情被激發,熱情澎湃地要投身于生態環保建設中,但離開那個特定的環境,激情褪去,“隨大流”的本性就會顯露無疑。對于這種情況,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擺脫不了責任:幼時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熏陶,入學后教師的教導、學校環保活動的組織,接觸社會后社會風氣的影響、大眾傳媒的輿論導向等,這些都是影響高校學生自身生態文明素質和生態行為的重要因素。

3.高校學生對目前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如何,通過周圍的生活環境就能體現出來。學生對自己周圍環境狀況評價的調查結果為:3.90%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好”,29.00%的被調查者認為“比較好”,41.00%的被調查者認為“一般”,19.40%的被調查者認為“比較差”,6.60%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差”。這說明雖然政府近幾年在大力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去改善生態環境,但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因為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系統的、長久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對目前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3.23%的被調查者對目前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是“非常好”,20.61%的被調查者認為“比較好”,49.28%的被調查者則認為“一般”,認為“比較差”和“非常差”的仍占21.33%和5.55%(見表6)。同時,根據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顯示,不同性別的學生對目前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的T檢驗值為2.108;不同年級的學生對目前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的描述性數據,是應用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one-wayANOVA)得出P值為0.356。這兩組數據均表示,針對目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狀況,學生有理性的認識,對其評價是相對客觀的。而且這兩組數據是相互關聯的,學生認為周圍環境狀況好的,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就會高;認為周圍環境狀況不盡人意的,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自然就會降低。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針對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高達73.70%的被調查者歸責為“政府缺乏相關監督政策,行動不到位”,這又驗證了被調查者對生態文明建設評價不高的結論。一方面,是因為政府采取的改進生態環境措施正在實施中,這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而當前生態破壞嚴重,效果不會立竿見影;另一方面,有些部門在應付上級政府和公眾,未真正貫徹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措施。我國政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面對資源日趨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應全面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聽取各方意見,明確各方責任,制定可行性措施。既要保證經濟的發展,又要做到愛護保護生態,讓社會群體切實感受到政府實際行動的效果。

4.高校學生自評生態文明素質狀況分析圖2顯示:10.21%的高校學生被調查者認為,自身的生態文明素質非常好;45.70%認為自身的生態文明素質比較好;36.38%認為自身的生態文明素質為一般;剩余7.71%的被調查者則認為生態文明素質比較差或非常差。調查數據說明,絕大多數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自評還是不錯的。通過調查發現,影響學生生態文明素質的因素有很多。在影響因素中選擇“家庭”、“成長環境”和“朋友”的比例是較高的,尤其是“家庭”這一項,比例高達82.3%。這說明學生認為,家庭教育對其生態文明素質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親屬尤其是父母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子女的一生;作為教書育人的高校,在生態教育這方面的工作比較形式化,缺少專業的教師任教,生態宣傳及專業活動組織不足,無論是“軟件方面”,還是“硬件方面”都亟待改進。調查結果顯示,84.4%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所在高校的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現狀是“不重視,這方面工作較少”。就高校的生態教育工作而言,81.7%的被調查者表示,提高學生生態文明素質及其踐行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生態文明相關教育課程,成立生態環保社團組織。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學校生態教育工作已做得很成熟,我國高校可借鑒其成功的經驗發展學校生態教育,設置相關生態課程,成立專門的環保組織,組織并帶領學生參與環保活動,逐漸強化學生的生態意識,提高其生態文明素質及參與生態行為的機會與能力。根據調查數據做的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見表7),T值為1.60。這份數據表明,高校學生個人生態文明素質與性別關聯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相上下,生態文明素質不會因為性別之差而有明顯差異。

5.高校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看法生態文明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和三大文明建設的一個支撐點,高校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認識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生態文明建設能否取得預期效果。本次調查設置了一道主觀題:“請談談您對現在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看法及建議”。調查結果顯示:(1)學生認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政府特有的角色決定了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政府作為政策的主導者,其態度直接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實現。(2)生態文明建設是政府、企業、公民的共同責任,企業需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納入其核心價值體系中,自覺遵守保護環境的基本原則,在企業盈利的同時,也要對生態保護承擔起應盡的責任。(3)社會組織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承擔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社會組織要利用其“人員多、涵蓋范圍廣”的優勢,加大生態保護的宣傳力度,組織環保活動,傳遞正確的生態文明價值觀,提高大眾的生態文明意識。(4)大眾傳媒在現代社會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因此,大眾傳媒應利用自身優勢傳播正能量,呼吁公眾保護生態環境。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此次調查研究顯示,大多數高校學生對當前的生態現狀有客觀的認識,對自然環境的現狀及其相關政策的關注度也逐步提高,但其自身的生態文明素質和生態實踐行為表現得卻不盡如人意,總體水平尚待提高。(1)高校學生的生態保護知識水平不高、認知不明確,對基本的生態知識和政策缺乏關注和了解。(2)高校學生的生態意識雖已覺醒,但生態責任感不強,不能主動將自身納入保護生態的角色中。(3)高校學生的生態行為雖已養成,但明顯滯后。日常生活中,學生的生態文明實踐行為與其掌握的生態知識、生態責任往往是脫軌的,不能很好地將生態道德情感、意識、準則等應用到實際的生態行為中。

2.建議(1)在生態知識方面,以自學為主,學校教育為輔。生態知識是生態文明素質中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它主要包括,通識性生態學知識、生態保護知識和生態政策法規三部分。本文中的“生態知識”著重于后兩者,即生態保護知識和生態政策法規。高校學生拓展生態知識面主要應依靠自身,主動閱讀相關的生態書籍,學習生態保護知識,積極了解當前生態現狀、生態環境建設狀況及其取得的成就,關注政府的生態政策法規等,以此提高自身的生態知識水平。目前,我國的高校教育主要以專業知識教學為主,生態教育體系還不完善,更多的是一些德育課程。因此,高校應在現有教學體系的前提下,強化或增加有關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輔助學生學習生態知識。(2)在生態責任方面,應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高校學生的生態責任意識。高校學生的生態責任意識不會自發形成,需要通過系統地培養逐步形成。一是重視家庭教育在學生生態責任意識形成中的作用。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子女責任意識的形成。因此,家長要為子女做榜樣,做到言傳身教、言行一致,培養子女的生態責任。二是充分發揮高校在生態文明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高校應把生態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校園實踐活動中,使生態責任意識深入到學生的思想中。同時,拓寬學生參與環保的渠道,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生態責任感。三是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態氛圍。利用大眾傳媒的優勢,宣傳生態責任新理念,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增強其生態責任意識。(3)在生態行為方面,拓寬參與實踐的渠道,改進高校學生的生態行為。要提高高校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水平,良好的生態知識水平和生態責任意識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一是高校可通過制定校園行為規范制度,強制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發揮校園媒體、環保團體等的監督作用,督促學生將生態文明行為當做一種習慣。二是學生應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生態實踐行為中的主體作用,主動參加生態保護實踐活動,進行嚴格的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生態行為。在當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狀況下,高校學生作為時代的先鋒,其生態文明素質水平還達不到國家和社會的要求與期望。因此,高校學生應認真學習生態文明相關知識,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行為與習慣,并爭取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從實踐中找到解決生態問題的途徑,為緩解嚴峻的生態壓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郅玉玲 徐麗麗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 浙江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爽|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播放 |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 亚洲欧洲自拍偷拍 | 免费的色视频 | 婷婷丁香视频 | 国产免费视屏 | 三妻四妾韩国电影完整版在线播放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 四虎成人网 |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 羞羞网址 | 男女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黑人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 亚洲免费视 |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 最近免费视频中文 | 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成人毛片精品不卡在线 |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 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首页 | 亚洲男人天堂网 | 天堂网av2014| 久久久99精品久久久 | 亚洲综合免费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 羞羞色男人的天堂 | 麻豆画精品传媒2021直接看 | 东方亚洲东方欧美色二区 | 夏娃的诱惑之吻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美女视频一区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第九 |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 污视频在线网站 | 国内精品久久精品 | 自拍偷拍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