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文明下的環境保護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當代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我國社會未來的良好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環境保護包括自然環境、地球生物、人類環境等的保護。隨著人類的發展,地球環境現已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在生態文明建設下,人類更應加強環境保護,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社會的進步。
關鍵詞:
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節能節電;垃圾回收
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過程中,通過保護生態環境來改善與自然的相處方式,實現和諧共處的目標,這些努力的過程和成果就叫作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包括人與自然之和諧共處、一起面對災難、建設美好未來的有關行為,要求人類改變與自然的相處方式和行為,從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性價值判斷。面對如今資源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環境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在自然界出現一些危及人類的相關問題時,應采取一些相應的保護措施,通過改善與環境的相處方式來保障和改善人類現實的生存環境,促進社會各方面健康良好的發展,這就是環境保護。環境保護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種,涉及到人類社會生活中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由于環境保護對象的特殊性,要求我們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在資源利用方面,合理安排和利用自然資源;在環境保護方面,應防止受到更嚴重的污染和破壞,以此來擴大社會資源的再生產,讓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和諧共生,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是保證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要想順利全面地建成小康社會,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國際形象,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這樣才能維持國家長治久安,促進社會資源的再生產和再利用。政府作為保護環境的主要角色,工作的重要任務就是保障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飲水、食品安全,為維護社會和諧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保障。一個國家若要得到長期的穩定和發展,就絕對不能忽視環境保護。因為空氣污染嚴重,在國外曾經出現過售賣空氣罐頭的情況;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導致全球的許多地方都出現了水資源嚴重缺乏的狀況。同時隨著土地沙漠化等問題的進一步惡化,能夠保障人類生存的土地也在進一步減少。如果再不加強環境和資源的保護,人類社會就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生存問題也可能會處于非常嚴峻的境地,國民經濟也無法得到健康穩定的發展。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要保護環境來維護人民健康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也不能為滿足生存發展需求而破壞環境。在政府的工作中,環境保護是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
2我國環境保護的現狀
2.1土壤的嚴重破壞
土壤作為培育植物的根本,既為植被提供最基本的生長支撐,同時也能保障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就目前而言,全球有超過100個國家的耕地肥沃程度在逐漸降低,這對國家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在一些熱帶國家,因為人類的不恰當耕種、過度放牧等行為,原始森林遭到破壞,使許多土地失去了植被的保護,無法留住土壤中的養分。裸露在外的土地變得非常脆弱,在風雨長期的侵蝕下,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情況十分嚴重。因為農業的發展,在種植農作物時,在土壤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土壤土質遭到嚴重破壞。還有工業廢棄物的隨意堆放等,都是導致土地遭到嚴重破壞的重要原因。
2.2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是指在人類社會中,因為生產生活產生的一些廢棄物,采用某些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和利用方式,使得一些對環境有害的物質進入到空氣中,并達到一定的濃度,因此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現象。在我國北方,因為工業發展的需要及城市居民供暖所產生的廢氣,每天都有大量的廢氣排放到空氣當中,這些廢氣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的健康,甚至使許多人失去生命。
2.3城市化的快速發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但是基礎設施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導致城市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出現城市人口爆炸、生活用水需求擴大及地下水受到污染等狀況。同時隨著一些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人類的活動范圍很有可能會延伸到自然環境,使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2.4生物多樣性減少
因為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進一步加劇,使得許多原本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物種因此失去了生存空間,也由此導致了很多物種的滅絕。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主要體現在這些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而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將會直接影響到人類未來的生存狀況。
2.5資源浪費
近些年,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源浪費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這種浪費主要表現在水資源的浪費上。據有關預測,再過20年,全世界處于缺水狀況的人口將進一步增加。
2.6海洋環境污染
由于人類對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導致海洋里的生物資源進一步減少。這不僅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還有許多靠著捕撈魚類生活的人將會有可能因此失去生活來源。不僅如此,因為海洋環境的污染,許多海洋生物也會因此受到污染,攜帶給人類一些危害身體健康的物質。對那些食用海洋食品過多的人而言,這種威脅是致命的。與此同時,沿海地區也受到了空前巨大的人口壓力。現在全世界有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區,這種巨大的人口壓力使得脆弱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3環境保護的措施
3.1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完善相應機制
對環境保護來說,最嚴格的制度才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保障。地方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要想建立良好的環境保護制度,政府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首先,應當建立健全科學的決策機構,讓相關責任人做出正確的決策,并且承擔主要責任;其次,建立環境考評制度,以資源利用、環境利用、生態效益等為指標,考評一個地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引領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走上正確的軌道;再次,應該建立自然資源的相關用途管理制度,建立起完整的追責機制和環境保護監督機制;最后,國家應該以立法的形式,將相應的制度賦予法律的效應,例如對環境保護區的劃定等,都應該仔細考量。
3.2提倡節能節電
因為現今能源緊張的狀況越來越嚴重,要求政府進一步開展節能節電工作。各種新型的節能型產品日趨完善及普及,同時國家也在大力提倡使用節能節電產品。比如,在夏天的時候,將室內的空調溫度調得稍微高一點,這樣就可以節省非常大一部分的電力,對整個城市來說,既緩解了供電壓力,也節約了許多的資源。在冬天的時候也是如此,可以將室內空調的溫度調低一些,也可以不打開室內空調,在感覺有些寒冷時可多加件衣服。其實很多小的措施就可節約許多電力資源,這對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還可將家中的普通燈泡換為節能燈泡,節能燈比白熾燈可節約電能80%,這樣就能節約許多的電。
3.3做好垃圾回收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有接近一半的垃圾屬于可回收性垃圾,具有很大的再利用價值。據統計,進入20世紀以來,我國每年可利用卻未得到正確利用的廢棄物價值超過200億元,其中以廢鋼鐵、廢紙為主。目前,我國有許多的廢棄物都沒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如果能將這些垃圾很好地利用起來,就能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和浪費。垃圾分類和回收是一項繁雜而又巨大的工作,需要政府采取許多有效的措施,在各個部門和行業之間進行綜合管理,實現垃圾回收利用。比如,因為不同垃圾的性質,在回收和利用它們時,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也需要社會企業的相應配合,應實施垃圾分類管理,并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體系。
3.4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
我們應重點防止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首先,對工業生產導致的廢棄物排放進行嚴格管理,要求在排出廢棄物之前,利用相關的機器設備進行過濾,將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力降到最低;其次,對某些大量排放廢棄物的工廠實施排放規定,盡量做到節能減排。在交通運輸方面,需要加強對新能源的開發和研究,減少汽車尾氣和噪音對環境的破壞。環境破壞主要體現在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開發方面,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相應交通點的設置及大型工業項目等,都是造成環境大面積破壞的重要原因。
3.5加強自然環境保護
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不僅要保護自然界的生存物種,還要保護它們的生存環境,特別是保護自然界的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以及自然發展過程中留下的相關遺跡等。另外,在城市化的過程中,要進行合理規劃,將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應治理土地沙漠化、控制人口增長及合理配置資源等,這也都屬于自然環境保護的內容。
3.6日常生活行為的環保
對普通公民來說,應通過生活中的一些行為進行環境保護。比如,在進入自然保護區時,將人為的破壞力降到最低;多使用低碳的交通方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不隨意燃放煙花爆竹;節約紙張,多次利用;不浪費食物,節約糧食;合理適度消費,節約公共資源;隨手關燈;隨手關閉水龍頭,節約用水等。這些措施看似微不足道,但要是人人都這樣做,產生的效果一定是不可忽視的。
4結語
做好環境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們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好環境保護,對人類所需要的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和必要的保護,這不僅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對全世界的生態環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成.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到生態文明建設[J].思想理論教育,2014,(4).
[2]王建安,賈亞娟,黃哲.論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的內在統一性[J].環境與發展,2014,(6).
[3]楊艷.淺議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3).
作者:侯麗平 單位:泰州市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