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娛樂節目禮儀文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電視娛樂節目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輕松的娛樂內容、愉悅的現場氣氛,吸引觀眾眼球。但一些娛樂節目不顧大眾媒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教化功能,節目內容有“跑偏”傾向,具體表現為:行為舉止流于粗俗、口語表達失于文雅、服飾裝扮欠得體、體態語言欠文明。
1.家庭、學校禮儀文化教育不足。家長的言行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有的家長不重視個人修養的提高和禮儀文化的學習,其粗俗的言行舉止無形中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一些學校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依此而構建的評價體系,不同程度地重視智育而輕視德育,忽視禮儀文化知識的傳授和行為的養成,導致人們對禮儀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普遍不足。
2.娛樂媒體禮儀教化功能淡化。在傳媒業產業化、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影視的娛樂化特色在功利主義驅使下被無限放大。這就使得提升收視率、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成為一些電視節目的重要任務。同時,政府部門的監督不足,使一些電視媒體在娛樂節目中淡化了傳播文明和宣傳社會公德的功能,從而讓電視娛樂節目“劍走偏鋒”。
3.道德滑坡致使禮儀失范。如今,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一些人錯誤解讀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權,抵觸我國優秀的傳統禮儀文化,追求另類、個性,實用主義、功利主義至上,社會道德滑坡,禮儀失范現象頻發。在此背景下,部分受眾低級趣味、畸形扭曲的欣賞態度,與為迎合受眾故意制作“看點”的娛樂節目“一拍即合”。
二、電視娛樂節目禮儀文化回歸的對策
1.提高公眾禮儀文化素養。加大宣傳力度,明確禮儀文化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充分利用校園、街道、企業、機關等文化宣傳陣地,大力宣傳禮儀教育內容;廣泛利用媒體、宣傳欄等形式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儀文化,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迪;運用各種媒體向公眾傳遞禮儀文化信息,全面推動禮儀文化教育。從幼教開始,強化不同時期的禮儀教育。進行禮儀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并在不同的教育時期,制定禮儀守則和行為規范。同時,借鑒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禮儀教育經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禮儀文化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系統工程的重要內容,貫穿于人們不同的教育時期。公眾需加強文學修養,潛移默化地接受禮儀文化熏陶。中國文學典籍中蘊含著豐富的禮儀文化,閱讀文學作品對提高一個人的禮儀文化修養起著重要作用。禮儀文化素養提高了,審美水平也會隨之提高,從而能以高品位的眼光品評電視節目。
2.強化電視娛樂節目禮儀文化教化功能。電視娛樂節目不能膚淺地媚俗,而應品味高雅、制作精良,潤物無聲地提高受眾的審美趣味。一些以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視率為目的、追求淺層次情感宣泄和快感滿足的電視娛樂節目必須限播。
3.加強受眾媒介素養教育。“媒介素養是人們面對傳媒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應能力。”①媒介素養教育可以幫助受眾提高鑒別低俗信息的能力,自覺抵制和拒絕低俗信息的干擾。可以通過各種公共信息平臺,向公眾普及和推廣媒介知識,不斷提升受眾的媒介素養,使主題不積極、格調不健康的電視娛樂節目沒有受眾市場,實現受眾對膚淺低俗內容由被動收看向主動抵制轉變,回歸電視媒體的認知、審美和教化服務功能。
4.提高從業人員職業修養。隨著電視媒體的發展,電視從業人員隊伍快速壯大,但從業者的職業訓練和職業道德教育沒跟上,致使部分從業人員職業修養欠缺。首先,提升文化素養。優秀的電視人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積極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在以禮儀文化護航的前提下,將創新理念與諸多藝術元素相糅合,不斷推出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節目。其次,藝術養心。電視人要廣泛涉獵各種藝術門類,打牢藝術理論基礎,保持良好的藝術素質,在充分的藝術積淀的基礎上,創作不失禮儀規范、雅俗共賞的精品節目。再次,強化自律。庸俗、低俗、媚俗的電視娛樂節目,格調低下,腐蝕受眾心靈,毒化社會風氣。電視人應堅守“內容為王,品質至上”的節目制作理念,擺正心態,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自律意識,自覺抵制違反道德準則和禮儀規范的娛樂節目。
參考文獻:
①黃學建:《中國電視娛樂文化批評》[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②孫保國:《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形態學》[M],新華出版社,2009年版
③鄭向榮史金偉:《以文化提升娛樂品質用快樂實現文化傳播》[J],《中國電視》,2011年第12期
作者:李依和 單位:英國格拉斯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