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保陶藝與文藝的對比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張行舟單位:合肥學院藝術設計系
幾千年來豐富的陶瓷裝飾技藝更是為“色”的完成提供了相對成熟的經驗,彩、印、噴、刷、貼、堆、捏、剔、刻、劃、鏤雕、腐蝕等多種手法為環境陶藝創作出五彩斑斕的色彩感受,而且每種手法還有豐富的內容,可謂形式多樣,色彩豐富,這些都為環境陶藝進入公共藝術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環境陶藝在公共藝術中的表現形式
公共藝術的“共存性”為環境陶藝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環境陶藝在公共藝術中的藝術表現主要是通過壁畫和雕塑的形式來完成。現代陶藝壁畫作為裝飾建筑與環境空間的主要載體,以其大膽的想象,豐富奇特的色釉變化,獨特的材質肌理,靈活多變的表現手法塑造美,展示美,給人帶來或輕松愉悅,或強烈震撼的視覺心理感受。陶藝壁畫有的主題明確,生動地塑造了某一形象和主題,有的沒有具體的形象和主題,似是而非,卻可以給人無盡的想象空間。在與環境的融合上,陶藝壁畫運用陶瓷燒成的色釉搭配和豐富多變的凹凸肌理,深淺浮雕的合理表現,馬賽克的拼貼方式等,使之與周圍的環境相輔相成,既提升了環境品味,使單調建筑物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又完善了環境空間,為公共環境增添了無窮的藝術魅力。
陶瓷雕塑是環境陶藝參與公共藝術的另一種極常用的藝術表現形式。陶瓷雕塑一般以立體造型陳設在空間供人們從多角度欣賞,以其豐富的藝術語言與人們獲得情感上的交流,每個國家或城市更是用某些陶瓷雕塑作為該國家或城市的象征。陶瓷雕塑除了具有一般造型藝術所共有的形象的物質性和具體直觀性以外,還有它獨自的藝術特性,即表現的概括性;形象的單純性;結構的完整性;比例的和諧性以及動態的靜穆性。這些藝術特征使得陶瓷雕塑具備了公共藝術的與功能與氣質,被應用于室內外公共環境中具有不可比擬的美學價值。陶瓷雕塑與公共環境的融合既增添了人們的審美愉悅,又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建筑空間環境。
環境陶藝介入公共藝術的優缺點
環境陶藝應用于公共藝術具有其他材料無法實現的藝術效果。由于陶瓷這種材料直接取材于泥土,富有天生的樸素與真誠,經過水與火的洗禮,具有回歸自然的屬性,很容易讓人產生親切感,另外陶瓷具有質地堅硬、經久耐用、耐風化、耐腐蝕、永不褪色等特點,因此將環境陶藝應用于室外公共環境中既能充分發揮其材質的優勢又能與公眾產生一種親和力。環境陶藝介入公共藝術領域還因為它的美麗釉色和特有的肌理表現能豐富公共空間環境,同時它無鉛、無毒的特性有利于環保,無污染、不變形和保存長久的優勢為其履行公共藝術的職責創造了條件。
當然,環境陶藝被用于公共藝術中也有一定的缺陷。公共藝術可以通過不同的材料表現不同的主題,而環境陶藝自身具有局限性。在塑造較大的形體時,由于陶瓷本身的支撐力差,因而制作巨幅雕塑作品時常采用部分組合,即分燒再重組的方法,我們看見的大多數環境陶藝都是以鋼筋混泥土為骨架,外附陶瓷材料的藝術品。另外在塑造形體方面,由于陶瓷必須經過燒成,一些復雜多變的形就難以實現預計的效果,所以當將陶瓷材料應用到公共藝術領域中時,我們需要盡量選擇合適的范圍,充分發揮其材質的優點進行設計制作。
在公共藝術成為現代文明標志的今天,以現代陶藝壁畫、陶瓷雕塑為主的環境陶藝應用于現代建筑的環境空間中,給現代公共藝術帶來了風格獨特的藝術感受。在當今城市環境公共空間中,環境陶藝的應用已成為時尚,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完成了一系列具有獨特藝術語言的環境陶藝作品,近幾年我國的一些陶藝家和公共藝術創作者也致力于環境陶藝的創作與推廣中。在未來的發展中,環境陶藝將作為一支新生力量發揮其巨大的潛力,公共藝術也將由于環境陶藝的介入而獲得更為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