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近代陶藝文學的材料淺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熊文婧單位:熊文婧陶藝景德鎮市
當代藝術中的綜合材料種類繁多,有各種金屬、木材、竹子、纖維、毛皮、石材、玻璃、塑料、橡膠、泥土、陶、瓷和各種復合材料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還有更多的材料加入近來,雖然綜合材料是起輔助作用,但是這些材料的加入亦能使作品極富個性色彩,形成個性語言和不同的視覺沖突感,極大地豐富了當代藝術的藝術語言。作品中觀念和美感在某種程度上要靠材料的運用來體現的。綜合材料不是直接地去感受和簡單的去運用,而是要求在此基礎上對材料原有的文化背景加以深層的認識和把握。每種材料都蘊涵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每一種材料都有其自身的語言,正是這種文化屬性和語言的不同,使作品中兩種不同的材質相互間形成對比,形成視覺上的沖突和文化上的撞擊,以傳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材質的拓展是現代陶藝發展的重要內容
在傳統陶藝走向現代陶藝的過程中,很大程度的受到當代藝術的影響。在現代陶藝中合理的引入當代藝術所帶來的有利條件——材料的豐富與創新,來充分表達陶藝家的內心世界和個人情感,使現代陶藝本身也得到顯著的發展。在現代陶藝中,舊的觀念不斷更新,新的認識日益深化,陶藝已經完全超越了實用功能主義的束縛,傳遞著現代審美的心聲。近代部分陶藝家在現代陶藝上已經開始了很多新的嘗試,其中有一部分是綜合材料在現代陶藝中的運用。雖然發展還不成熟,但確實把陶藝創作途徑拓寬了,陶藝創作由此也多了一種選擇,設計思維變得更加寬廣、自由。綜合材料介入現代陶藝使現代陶藝的創作產生了新的形式和特點,超越了以純陶瓷材料來表達語言的界限,集陶瓷材料語言與綜合材料語言于一體,展現現代陶藝豐富多變的藝術語言。綜合材料運用于現代陶藝中是一種多樣的視覺觀念,是一種現代美學的觀念,反映著現代陶藝家們熱烈豐富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合理的引入其它的現代材料來豐富陶藝作品的創作語言,使作者的情感得以宣泄,使作者的創作情感得以寄托,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增加作品各種表現的可能性,使陶藝創作的空間更加寬廣和自由,所以材質的拓展是現代陶藝的發展的重要內容
綜合材料建構現代陶藝的視覺沖突體系
綜合材料在構建現代陶藝的視覺沖突體系時,分別采用不同材料的質地、肌理、和文化屬性的對比來形成視覺的沖突,提高當代藝術的內涵和豐富現代藝術的語言。
首先,從質感、肌理、色彩、光澤方面看木材具有多變的紋理和自身不同的色彩;在現代陶藝中運用的也比較多;金屬材料品種繁多,色澤豐富,光澤感強,便于加工,可以滿足不同風格的設計需求,具有很強烈的時代特征;玻璃具有透光的晶瑩剔透視覺變化和多種顏色的變化,展現的是富貴與華麗;石材具有豐富的天然色澤,耐磨蝕、耐風化,比較粗獷、質樸;纖維型材料則注重纖維的復雜的編匯語言和豐富的肌理變化;陶、石、纖維的材質具有的雙重視覺特征,使粗糙的自然與質樸、光潔的華美與精工并存;塑料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品種的增多,其造型也層出不窮,滿足陶藝上的不同設計的需要。各種材料在質感、肌理方面的綜合運用所形成的視覺沖突,是作品給人的第一眼感覺。
其次,從材料的文化屬性上看,例如,金屬中的青銅材料,提及它便想到商周時期,因為青銅材料是在商周時期產生、發展、成熟,并逐步走向鼎盛的一種材料,它體現的是一種遠古的藝術語言,這是青銅器所固有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屬性;而同樣是金屬的不銹鋼則不一樣,它是現代高科技的產物,具有后現代性的語言,不銹鋼展示著后現代的冷峻以及未來的色彩,這也是不銹鋼所固有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屬性;木材屬于比較溫柔、敦厚型的材料,易于加工,是從古至今一直比較流行的材料,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陶瓷則是遠古的土與火的語言等等。這些是綜合材料所固有的語言,是要通過觀賞者自己思考、體會才能得出來的感受,這是作品給人的第二眼感覺。
綜合材料與現代陶藝的結合是把不同材質的質感、肌理和文化屬性的材料與現代陶藝相結合。綜合材料的運用是否得當也是影響現代陶藝審美的重要因素。要讓現代陶藝和綜合材料更完美的結合,就必須了解各種材料的質地、肌理、和文化屬性,具備駕馭材料、因材施藝的能力和氣質。
綜合材質打破舊關系創造新秩序
綜合材料加入現代陶藝,打破了現代陶藝中的舊傳統,開創了現代陶藝中的新秩序。每種材質都有其自身的語言和文化屬性,把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屬性的材料放在一起,就會沖破原有的關系格局,營造新的藝術氣氛。例如,紅陶與不銹鋼,紅陶是石器時代的產物,而不銹鋼則是工業文明的一個代表,將兩種具有不同文化屬性的材質放在一起,必然會形成視覺上的沖突,除了視覺上的沖突之外,也打破了紅陶的原始語言,和不銹鋼本身蘊涵的后現代語言,形成新的藝術語言。新的語言不止是這種古今文化屬性的對話,還有形態語言、質感、中西文化的對話。
陳光輝的“搖逸的風暴”,采用了陶和金屬材料來塑造整體造型,運用陶的粗糙敦實與金屬材質的細長靈動形成視覺上的對比沖突。圖中的陶椅是一把受到歷史侵襲的陶椅,具有歷史的滄桑感,靈動的金屬桿運用現代感十足的線條,把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擊展現在眼前,這是古今文化屬性的對話。
鄭煒的唐裝碟衣運用了瓷和布料展現了瓷質的冷峻與布料的溫柔。在顏色和文化屬性上都十分貼切。蝴蝶、女人,都是很溫柔的展現,紅色的纖維材質剛好給予這方面氣質的補助,這是形態質感的對話。
周武的殘缺運用了陶和石膏,運用石膏的白度與陶的灰暗粗糙形成對比。在陶瓷材質的創新上還有何鎮海創作的陶木結合系列陶藝作品,既有雕塑的語言,又有陶藝的表現內涵,將陶藝與木材巧妙的結合。這是陶木結合的創新典型。還有伍時雄的陶藝作品,巧妙的把陶藝與金屬桿結合在一起,是陶藝與金屬結合的創新典型。
陶藝本體語言與綜合材質的均衡關系
近年來現代陶藝的作品中最常見的是:鐵、不銹鋼、木材和玻璃,這些材料與陶瓷結合在一起,與陶瓷材料和諧地共存于作品的構架之中,以形成和諧的意境。陶藝本體語言與綜合材質的本體語言必須達到均衡的關系,作品才能得到和諧的意境。
在現代陶藝中陶藝的本體語言也很豐富,它取材于大自然的土石,有不同的面貌和自然特征,如瓷土的光滑細膩,極其精致,而大缸泥卻形成一種粗獷、古老的語言等等。綜合材質也有起自身的語言木質材料的沉穩祥和、竹藤的清新質樸、毛皮的華貴典雅等等,但大多數情況陶藝的本體語言與綜合材質的本體語言會形成對比,而且總是在對比中求得和諧,因為質地的對比、肌理的對比、色彩的對比和光澤的對比能賦予材料更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只有熟悉了這一切在面對一些材料時也可以具備駕馭材料、因材施藝的能力和氣質。“當你雕琢一塊石頭時,你將發現石頭中蘊涵的精神和屬性,并隨之對材料展開藝術構思。”
①著名陶藝家布郎庫西這段話,正是指出陶藝家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發掘材料屬性特點,并與之在精神上找到某種方式的對位。這種對位既可以是充分顯現物質材料本來的屬性,也可以對其進行改造。這都是以藝術家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為依據在對材料作用的不同過程中,呈現不同的精神內涵,從而使藝術家找到更符合自己藝術觀念的形成。
結語
在這個文化大發展時期,陶瓷文化也有更多人關注,現代陶藝也逐漸被更多人接受,去體會,去傳承。在現代陶藝中有很多新的設計元素被很好的運用,綜合材料也在現代陶藝的設計中占一席之地。綜合材料與現代陶藝的質感、肌理、造型形成視覺上的沖突;綜合材料語言與現代陶藝本體語言的對比,打破就格局,創造新關系,營造新的藝術氛圍。在一些陶藝家的努力下綜合材料在現代陶藝中的運用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功,并以此作為起點形成更大的發展。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也會有更多的材料加入進來,使陶藝創作的空間更為寬廣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