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縣發展文化產業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潁上縣發展文化產業的比較優勢
當對發達地區和皖北農業縣文化產業發展進行比較分析后,會發現,有的發達地區文化產業起步時的優勢并不明顯,但是卻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再看欠發達的一些地區,大部分縣市都具有豐厚的文化沉淀,都有值得挖掘的文化資源。以潁上縣為例,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在鐘靈毓秀的潁淮大地上,在淮河流域的歷史長河里,勤勞智慧的潁上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春秋時期大政治家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記載其學術思想的典籍《管子》一書博大精深,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內容,是一部讓世人享之不盡的文化寶藏?;ü臒?,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所蘊涵的文化空間、歷史風韻、民風民俗是潁上文化產業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它那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強烈的鄉土氣息會給潁上縣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鮮活的元素。作為皖北農業縣發展文化產業還有一個突出的比較優勢就是人的優勢。一般皖北農業縣人口較多,阜陽市就有近千萬人,常年有280萬人在外務工,潁上縣也有46萬,這些人離開家鄉在外務工多年,回來時,帶來的不光是資金,同時也帶來了思想觀念的變化、視野的開拓、市場意識的增強。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從事傳統民間藝術,如潁上縣陳橋鎮外出務工人員17600多人,就有近2000人從事街頭雜技,占外出務工人數11%;黃壩鄉郭圩村5867人,從事工藝草編1700多人,占全村人口比例的30%;潁上縣魯口鄉只有六個行政村,三個行政村有花鼓隊60多人(不包括在外從事花鼓燈藝術的人員)。
這些人經過多年的闖蕩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逐步的認識到他們所從事的那個行業的自身價值,雖然他們不會從理論上概括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和文化產業的關系,但是他們已經意識到他們從事這個行業是一個方興未艾的朝陽行業,顯然隨著他們對文化產業的認識逐步深化,他們會成為皖北農業縣文化產業發展的生力軍。近幾年從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成功案例中,已看到皖北農業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景。潁上縣陳橋鎮三王村創辦的第一家雜技藝校,就是返鄉創業成功人士陳進和宋悅悅創辦的,已培養雜技人才200多人。皖北農業縣有一個重要的是區位優勢。隨著中西部的崛起,各地都在打造省時、便捷的經濟圈,安徽提出以合肥為中心,打造“一個小時的經濟圈”,皖北各地的空間距離相對縮短了。潁上縣,三條高速公路、兩條鐵路橫穿境內,南鄰淮河,距合肥100公里左右,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近年來,潁上縣依托自然資源、區域位置、歷史文化等優勢,以旅游為載體,以文化為靈魂,以地方特色為支點,以區域風貌為根本,具有潁上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已經形成。中西部其他皖北農業縣很多縣市的情況也和潁上縣差不多,他們在結合當地的特點,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子已有不少成功的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當這些優勢充分的發揮時,中西部文化產業的發展一定會迎來姹紫嫣紅的春天。
2潁上縣發展文化產業的途徑
通過對皖北農業縣文化產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皖北農業縣要想實現經濟騰飛,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注重發展文化產業,沒有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就沒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和繁榮,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就后繼乏力。為此,應努力探索皖北農業縣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子,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要切實提高認識,把發展文化產業擺在重要位置。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去認識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真正把發展文化產業擺在議事日程。做到從組織上去保證發展文化產業工作的落實,把它作為一把手工程。有專門機構負責抓文化產業,有專人具體抓文化產業,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文化產業的局面,努力營造發展文化產業的濃厚氛圍,使每個黨員干部自覺的投入到關心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去。
二是制定切實可行、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皖北農業縣要根據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追求文化產業的繁榮不能急功近利,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因循漸進、逐步發展的系統工程。因此,圍繞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從人才隊伍的建設、財政資金的保障、基礎設施的投入、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品牌的培育、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措施、引導文化產業進入市場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真正使這些政策措施發揮作用,還要通過相應的機制保障其落實。文化產業的發展,政策措施固然重要,使這些政策在實際工作中落實更重要。
三是花大氣力培養發展文化產業的人才。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雖然皖北農業縣在發展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具有人的優勢,但不具備人才的優勢。沒有人才的優勢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因此,皖北農業縣對發展文化產業的人才隊伍要從長計議,采取不同形式,花大氣力,狠抓人才隊伍的培養。在一些皖北農業縣,發展文化產業大有人在,只不過沒有打磨和雕琢,只要認真加以培養,他們很快就可以脫穎而出,成為發展文化產業獨當一面的人才。
四是加大文化產業投入。皖北農業縣文化產業發展普遍遇到最大的難題是資金短缺。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投入要逐年提高。要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民間閑散資金投入文化產業,并且皖北農業縣要善于推介自己的文化、旅游優勢,吸引外商來投資文化產業。據統計,近年來文化產業的投資比重在逐年上升,蘊含著豐厚底蘊的文化產業這塊“蛋糕”同樣可以吸引八方賓客。
五是努力實施文化產業精品戰略。皖北農業縣文化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圍繞著名的歷史人物,獨特的民族民間藝術,整合民族文化資源,培植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民俗文化產業,打造名人文化產業。如,潁上縣管鮑祠管仲文化碑廊建筑規劃的制定,中國管園的規劃,尤家花園北園的修復方案的出臺,花鼓燈藝術學校的興辦,花鼓燈藝術團的籌建,文廟的修復計劃。所有這些都圍繞著潁上的地域特色。目前,這些活動的成效已逐漸顯現,潁上縣的管仲和花鼓燈這兩個品牌已經非常知名,圍繞這兩個文化品牌的后續工作正在逐步展開。
以上是我對皖北農業縣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點不成熟的思考。文化產業的發展在皖北農業縣絕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我們堅信,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經過當地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共同努力,皖北農業縣文化產業一定會又快又好的發展,這一點我深信不疑。文章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縣文廣新局領導及有關鄉鎮領導的大力支持,對他們提供的材料和數據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邵亮 單位:中共潁上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