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創新與文化產業融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912年,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提出了現代創新理論,第一次把創新這種非物質文化力量作為一種重要因素引入經濟活動過程,對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拓展經濟發展視野發揮了重要作用。創新的關鍵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應用,文化產業就是一種創新型產業,其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即1926—1947年,文化產業的工業化發展階段;1948—1997年,文化產業的產業化發展階段;1998年至今,文化產業發展的全球化階段。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豐富拓展了文化產品的表現形式以及生產方式,也使文化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復制和傳播能力。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創新型文化產業的發展更離不開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和文化產品的質量與科技成果的物質轉換效果是成正比的。科技創新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動力和重要手段。只有借助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才能使優秀的文化資源、文化創意轉變成為消費者所認可和欣賞的文化產品,而且文化產品的存儲、傳播以及對文化產業整個運作過程的各管理環節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不斷催生出文化消費的新需求和文化市場的新領域,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銷售的成本,最大程度上體現了資源效益的最大化原則,提高了文化產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保定文化產業的科技創新狀況
近年來,在保定市政府的大力推進下,作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的文化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取得了顯著成績。據統計,2013年保定市擁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達1537家,同比增加206家;制造業法人單位568家;文化產業從業人員近200萬人,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85.1億元,占全市GDP的3.43%,增加值總量位居全省第三,占GDP比重居全省第四。保定文化企業依托地域傳統文化資源優勢,逐步形成了以工藝美術品生成、出版印刷發行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業態,同時將網絡、數字、計算機信息等先進技術引入文化產業生成、制作、傳播等領域,逐步形成了以影視傳媒、游戲動漫、創意設計為代表的新型文化業態。在文化產業加速發展的同時,保定的科技創新也在不斷增強。據統計,在高新技術領域,保定市2013年共獲批省級以上項目18項、資金5.895億元;政府投入科技經費1.02億元,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23億元;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21家,這充分說明古城保定具有強勁的創新活力。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應用于文化產業領域。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保定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的融合程度還不夠深入,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還不是很高,文化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優秀的文化資源的科技挖掘尚存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科技創新與保定文化產業融合的有效機制
1.以政策為引導,營造文化科技創新環境。為了推動文化科技創新,京津冀三地應從政府層面積極鼓勵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科技創新,努力營造創新的文化環境,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與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在寬松、開放、積極向上的大環境下,保定市應以增強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有針對性地制定文化科技創新與發展的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通過健全和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基礎條件等,為文化科技創新研究與應用提供支持和引導,不斷推進高新技術成果與文化產業的高效結合。同時,重點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文化產品,加大發展與高新技術密切結合的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力度,將科學創新成果廣泛應用于文化產業發展及文化產品開發、制作、傳播、流通的各個環節,從而提升保定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
2.以項目為引領,深入拓展產學研平臺。目前,保定市正以重大項目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深入拓展產學研平臺,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保定市已建成科技創新平臺和企業孵化器23家,已擁有國家、省、市三級科技創新平臺共120余家,將科技成果的研發、轉化、交易、服務等功能集于一體。同時,依托當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助力文化創新。依托現有科技平臺,不斷拓展新的產學合作平臺,實現文化產業與科學技術的“聯姻”,從而不斷增強文化產業的科技研發能力和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并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的輻射效應和聯動作用,帶動保定文化、旅游、餐飲、物流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3.以科學技術為支撐,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實現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的關鍵。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專門人才知識與能力結構的構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目前,保定應圍繞文化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加快培養文化產業綜合性人才,即能適應數字技術環境中多種產業需求的文化資本人才、數字藝術軟件開發人才和媒體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快速培養出一支專業人才隊伍。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拓寬人才選拔途徑,優化優秀人才交流引進環境,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集資聚本。
作者:張靜 白日欣 王靜 單位: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