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賽珍珠作品的跨文化傳播方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古以來,農民一直占中國人口的大多數,而王龍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其實代表的就是大多數的中國人。通過這種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賽珍珠讓世界了解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改變了中國人在世界心目中的形象,正像在1938年瑞典皇家學院授予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型宴會上,主持人介紹說:“賽珍珠女士,你通過自己質地精良的文學著作,使西方世界對于人類一個偉大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重視?!纱?,你賦予了我們西方人一種中國精神,使我們意識到那些彌足珍貴的思想感情,才把我們大家作為人類在這個地球上連接在一起。”由此可見,賽珍珠在改變中國人在世界心目中的形象,同時也極大促進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在《大地》這部小說中,作者采用跨文化的敘事視角,也就是以主人公王龍的眼睛看這個世界,而王龍是一個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國農村的中國農民,他日夜心心念念的都是他的土地,土地是他的命根子和全部希望。小說中曾多次提到中國農村的自然風光和氣候,都是以王龍的口吻在敘述。小說開篇“一陣柔和的微風從東方徐徐吹來,濕漉漉的。這是個好兆頭?!保ü3)這里所描寫的農村風光,完全是一個普通農民在關注天氣對莊稼的影響,而不是西方文人眼中秀美的自然風光。除此之外,小說中還有很多地方如此描寫農村的自然風光,在此不一一贅述。賽珍珠采用中國農民非常熟悉的觀察角度來描繪自然,干凈利落,但也非常明確地告訴讀者,自然界的風雨對于作為農民的王龍來說意味著糧食的收成和全家人活下去的希望。賽珍珠站在王龍的視角看這個世界,除了讓西方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中國之外,也想為無聲的中國說話,她從中國人角度觀察世界,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真實地再現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種寫作手法,能讓西方讀者了解更真實的中國,體會別樣的異國情調和中西的文化差異,這無疑有助于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大地》這部小說是以中國農村為題材的,描寫的也是中國農民的故事,但賽珍珠的目的讀者卻是西方大眾。因此,賽珍珠用英文創作這部小說。文學作品也是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媒介。傳播是通過信息編碼和譯碼來賦予意義的過程,編碼必須以接受者能夠理解為前提,否則信息難以傳遞。而在跨文化傳播中,由于傳播雙方使用的是不同的編碼本,這無疑會造成傳播的障礙,進而造成文化的誤讀。根據羅杰斯的觀點,“在跨文化傳播中,要想使一個文化群體接受某個新觀念和新事物,……需將新觀念和新事物轉化成該群體可以接受的語言、觀念等進行傳播”。(孫英春p164)
《大地》這部小說雖然描寫的是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作者的目的卻是是想向西方介紹中國,介紹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小說的主線——戀土意識,則最能體現中國農民的傳統價值觀。用英文進行長篇小說的創作,得益于賽珍珠的雙重文化身份,正因為她對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接受的西方高等教育,才使她能夠用英文駕輕就熟介紹中國文化。這種創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益于中國文化的外傳,比起中國文人的作品,賽珍珠的作品,西方人讀起來更容易理解。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美國總統尼克松會在她的葬禮悼詞中,稱贊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彼钇鹆酥形鞣轿幕涣鞯臉蛄?,為雙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本文作者:段玉莎單位:河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