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政文化傳播的運行系統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借鑒文化的研究內容主要是行為和行為模式、人際關系、心理現象、認知與符號、文化殘余等客觀文化材料。因而,行政文化傳播的主要任務是對行政行為、行政關系、行政心理、行政認知與符號等客觀材料進行研究,探尋行政文化信息系統良性循環的機制。
行政文化傳播的構成要素和傳播模式
1.行政文化傳播的構成要素。行政文化傳播作為文化傳播的組成部分,把社會信息系統中與行政管理有關的部分及其運行規律作為研究對象,考察系統及其各部分結構、功能、過程及其互動關系,筆者參考美國傳播學者H.施拉姆1954年在《傳播是怎樣運行的》一文中對于傳播要素的歸納將其總結如下:傳播者———行政主體。指的是傳播行為的引發者,即以訊息發出的方式主動作用于他人的人。在行政文化傳播中,傳播者稱為主體,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行政組織或社會群體。受眾———社會公眾。即訊息的接受者或反應者,傳播者的作用對象。作用對象一詞并不意味著受傳者是一種完全被動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過反饋活動來影響傳播者。行政文化的受傳者同樣也可以是個人,或行政組織和社會群體。行政文化信息。指的是由一組相互關聯的有意義的行政符號組成,能夠表達某種或完整行政意義的信息。媒介。又稱傳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行政文化信息的搬運者,也是將傳播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連接起來的紐帶。在行政文化傳播系統中,媒介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人的口口相傳,也可以是信訪活動或聽證會等。反饋。指受眾對接收到信息的反應或者回應,也是受眾對傳播者的反作用。獲得反饋信息是傳播者的意圖和目的,發出反饋信息是受眾能動性的體現。事實上,構成與影響傳播過程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信息可以分解為符號和意義,這種分解在本文中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本身行政文化本身也分為三個層次:物質—行為模式—意識形態。下文將進行具體論述。
2.行政文化的傳播模式。以上五種要素是行政文化傳播系統運行得以成立的基本條件,他們是缺一不可的。
行政文化的傳播層次及其內涵
1.行政文化的傳播層次。任何行政實踐活動都是具體的,行政文化即是在歷史的傳承和特定社會發展時期共同影響的背景下形成的綜合有機體。行政文化的傳播主要包括三個層面:技術體系、社會行為體系和價值觀念體系。技術體系是文化傳播的表現形式和傳播載體,包括行政符號、傳播媒介等客觀材料。“行政問題是十分復雜的,有許多信息和資料需要交換”,行政個體和組織通過接觸符號和媒介來收集行政信息,通過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來分析理解行政信息,通過溝通網絡完成對行政信息的交換和溝通,最終促成行政行為和活動。懷特對于“技術體系”的決定作用極為重視,他認為文化進化的程度,與人類獲取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能源的技術水平密切相關。技術體系的發達與豐富,決定了文化整體的發達與豐富。社會行為體系是行政文化傳播系統的中層結構,包括主體對于行政體系的結構、運轉程序、決策過程、行政人員對行為態度的控制,以及行政客體按照共同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行為準則來監督和調整自己的日常行為,使個體行為與群體行為相一致,齊心協力實現行政目標。這些行政行為、行政過程和結構組成行政文化的中觀層次,即社會行為體系。這一層次包括了行政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經過行政生活逐步形成的,其內容具有普遍意義。行政價值觀念體系是行政文化傳播系統的深層結構,也是行政文化的核心。行政文化的價值觀念體系是行政主、客體對行政價值物、行政價值關系、行政價值創造活動及其結果的反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心理取向、評價標準和行為定勢。其實質就是行政主、客體需要和利益的內化。豐富多樣的技術體系表現形態和直觀的行政行為體系都是圍繞作為核心的價值觀念生發出來的。技術體系、行為體系、價值觀念體系之間的關系是互相影響、層層深入的,而非單純的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的單項決定、單向控制與制約。
2.行政文化傳播的深層內涵。價值觀念系統是行政文化傳播系統的核心,一旦價值觀念發生沖突就將促使整個行政文化系統更新。社會的巨大變遷一方面使傳統價值觀所表現出來的舊觀念、習慣、風俗及其他不同的文化形式仍在傳播的過程中控制著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新的價值觀開始影響人們的思想與行為,但是這些新的價值系統和行為規范雖然產生但卻不能對全社會發揮約束功能。在這種情形下,系統地更新行政文化技術體系,改善行政文化的社會行為體系,促進價值觀念相互碰撞、沖突,實現從價值觀念到文化模式的更新,將有利于最終促進社會的發展和轉型。(本文作者:劉然單位: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