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家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圖書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是圖書館履行公共文化服務在新時期的需要。文化創意開發工作可加大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力度,增強圖書館教育功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國家圖書館在文化創意開發工作方面走在了業界前沿,取得了一些經驗。未來文創工作可以從加深開發的深度、加強系列化開發、拓展傳播途徑、豐富合作模式等方面發展壯大。
關鍵詞:國家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國家典籍博物館
1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制定了各種政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圖書館作為有著深厚文化資源的公共文化機構不僅要為民眾提供便利的文化服務,更要增強自身實力,努力挖掘館藏中的優勢資源,為大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創意產品。2016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為《文物工作指導意見》),強調“深入挖掘和系統闡發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文創產品開發意見》),要求深入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文化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力爭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與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從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角度出發,文化文物單位應活化館藏資源,用開發文創產品的方式把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其次,從新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來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開發質量上乘、富有文化內涵的文化創意產品是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國內消費升級換代、各行業進行的供給側改革,都給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和營銷帶來了機遇?!段膭摦a品開發意見》規定,文化文物單位主要包括各級各類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群眾藝術館、紀念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及其他文博單位等掌握各種形式文化資源的單位。
目前,公共文化機構中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熱點不斷,如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都推出了大量系列化的、叫好又叫座的文創產品。但是總體來看,國內圖書館的文創開發處于初創階段,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圖書館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而文化創意產品是將優秀傳統文化激活并廣泛傳播的重要渠道。文獻資源缺乏形象性,但文化底蘊深厚,更適合用創造性的方式和手段呈現。如何把圖書館深厚的文化資源創造性轉變、提煉、升華成具有審美特征的實用性物品,并經過推介、闡發文創產品內涵,讓觀眾認識到其中的知識和精粹,引起購買的欲望,是圖書館在新時期面臨的新的挑戰和機遇。目前,文化部備案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有55家,涵蓋36所公共圖書館。2017年9月12日在北京成立的“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是由文化部推動并指導,全國圖書館文創試點單位自愿參加組成的非營利性行業聯盟,該聯盟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以引領和推動行業文創產業發展為宗旨,為圖書館界文創起步晚、規模小、資源較為分散、品牌效應不強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指導各成員通過文創研發、營銷渠道、人才培養等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圖書館文創研發整體水平[1]?!叭珖鴪D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的成立,也為全國圖書館文創事業的發展注入動力,提升圖書館文創研發水平,讓傳統圖書館煥發生機與創意,實現文化教育職能和文化產業職能共同發展[1]。國家圖書館在2000年初被列為文化機構改革試點單位后,就開始了文創產品的開發探索,并且為2017年1月16日文化部確定的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七家試點單位之一,在圖書館界文創產品開發工作中起到“領頭羊”作用,為其他兄弟館開展文創工作提供示范和指導。目前,國家圖書館的文創工作正在不斷發展壯大;未來,國家圖書館可利用自身優勢資源、發揮優勢、創新理念、深刻挖掘館藏資源,開發出具有書香特色、風格高雅、兼具實用價值與文化教育價值的文化創意產品,引領圖書館界文化創意產品工作,催生圖書館文創產品消費熱點。
2國家圖書館開發文創產品的優勢
2.1得天獨厚的古籍善本資源和信息資源優勢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國家總書庫、國家書目中心、館藏宏富,截至2017年底,中外文獻超過3700多萬冊(件),數字資源長期保存量超過1500TB,中文文獻收藏量世界第一,古籍善本有290余萬冊(件),由甲骨、金石拓片、敦煌遺書、善本、普通古籍、名家手稿、革命文獻、古舊輿圖、少數民族文字古籍、西域文獻、老照片、年畫、外文善本等門類共同組成。中華文明自古秉承著“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的記錄傳統,中華典籍源自殷商,厚載中國歷代卓越人士的智慧成果。中華民族護書、愛書、敬惜字紙的優良傳統使得保存下來的典籍浩如煙海。國家圖書館直承南宋以來的皇家藏書,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政府向國家圖書館多方調撥藏書,成為國家圖書館館藏基礎;另一方面,眾多藏書家慷慨捐贈,百年國圖人不斷搜求,形成了國家圖書館洋洋大觀的宏富館藏。這些記載、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典籍是國家圖書館開發文創產品的最大內容資源優勢。新頒布的《公共圖書館法》明確國家圖書館國家館地位,主要承擔國家文獻信息戰略保存、國家書目和聯合目錄編制等國家圖書館職能,并依法接受出版單位交存的正式出版物。國家圖書館的地位決定了其館藏為全國之最,并且這些文獻資源均經過有序加工處理,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這些都成為開發文創產品的寶貴資源。
2.2圖書館與博物館融合發展的優勢
2012年7月,經中央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復,國家典籍博物館成立,國家圖書館同時加掛典籍博物館牌子,國家圖書館同時成為國家典籍博物館。國家典籍博物館于2014年9月9日國家圖書館105歲生日當天正式開放,為國內首家典籍類博物館,為國圖增加了一種全新的圖書典籍閱覽形式。依托國家圖書館宏富館藏建立起來的國內首家典籍博物館建筑總面積11549平方米,共10個展廳,展覽包涵了從甲骨、敦煌遺書、善本古籍、金石拓片、輿圖、“樣式雷”圖檔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西文善本等眾多國家圖書館特色藏品,全面生動地展現了中華民族多元豐富的書籍文化。依托館藏和展覽資源,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專門開設了文創藝術品商店和淘寶“國圖旺店”,設計開發了富有書卷氣息、與館藏相關、豐富多元的文創商品,在線上線下銷售。圖書館文創商店被稱作圖書館的“最后一個閱覽室”,在這里,觀眾對展品的興趣和認同可通過文創產品實物化,進而轉化為文化消費,把傳統文化帶回家,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變,亦可擴大國家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
3國家圖書館開發文創產品的現狀
3.1古籍復仿品等傳統文創產品開發
國家圖書館對文創產品的開發早在10余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早期產品以館藏典籍復仿品、出版物為主。典籍中的裝幀、版式、紙張、書法、鈐印等都是其文物屬性的外在表現,具有藝術審美特性和文物、史料研究價值。國家圖書館直承南宋以來的皇家藏書,經由捐贈、購買、調撥等形式入藏了大量傳統藏書家的藏書、民國時期書籍、革命書籍、名家手稿等。這些豐富的資源都可借助復制的形式化身千百,飛入尋常百姓家,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比如按1:1復制的司馬光手書《資治通鑒》手稿、《永樂大典》“湖”字冊單頁等等都是比較受歡迎的品種。展覽圖錄依托展覽資源制作,保存了展覽的精華和展品的風貌,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學術價值,也是國家圖書館傳統的文創產品品種之一。
3.2依托館藏資源設計文創產品
3.2.1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統一
以往國家圖書館的文創產品曲高和寡,多以古籍復仿品為主,目前的文創產品設計更加貼近生活,具有日常實用性,這樣的文創產品不僅更“接地氣”,也能使優秀的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國家圖書館文創產品形式包括了體現典籍文化元素的T恤衫、公交卡、日歷、馬克杯、帆布包、書簽、明信片等生活用品。國家圖書館推出的新春福袋充分體現了文創產品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統一,春聯、福字、紅包等都是中國人過年時家家必備的物品,而國家圖書館的福袋則透出書香味道和文化氣息。歷年新春福袋中的春聯和“?!弊譃闀易煮w,門神、年畫、剪紙、紅包和膠帶的設計也大多取自傳統典籍中的圖案。如國家圖書館2016年猴年新春福袋中有顏真卿書法字體集成的對聯;2017年新春福袋中的門神出自陜西鳳翔木版年畫,福字取自乾隆皇帝御筆等等,這些福袋不僅有濃濃的年味還具有歷史文化底蘊。
3.2.2從典籍中提煉形象衍生出系列產品
目前國家圖書館已開發出幾大系列文創產品,受到廣大觀眾喜愛,并多次獲獎,主要是慶賞生平系列、十竹齋系列、三山五園系列、甲骨文系列、芥子園系列等,這些系列大多是從館藏典籍中提取出鮮明的形象、具有造型新穎、風格高雅等特點。國家圖書館藏的《慶賞昇平》是清朝宮廷演出機構升平署的彩繪戲曲人物圖譜,多出于徽班劇目中的實際扮相,圖譜畫工精細,色彩豐富。國家圖書館以幾十位彩繪戲曲人物為基礎,進行提煉、抽象、變形,創造了公主、狀元、孫悟空、哪吒、門神等卡通人物形象,保留了戲曲人物的神韻、服裝和妝容等傳統元素,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卡通和現代元素,設計為“二頭身”的Q版人物,使得人物形象既復古又活潑有趣,制作了以此為主題的T恤、公交卡、鑰匙扣、筆筒、布包、書簽、新春福袋等實用產品,受到了讀者們的廣泛歡迎。《芥子園畫傳》是清代人王概等編輯的一本風行海內外300多年的中國畫技法入門教程,集合了中國歷史上諸代國畫大師的精髓畫法要論,齊白石等人即以《芥子園畫傳》做參考,接受中國畫系統的基礎訓練。國家圖書館設計制作了以《芥子園畫傳》中的圖案為元素的帆布包、明信片、鼠標墊、便簽紙等產品。
3.2.3從典籍中提煉內容元素設計文創產品
圖書館開發文創產品是弘揚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要把傳統典籍里的精華通過現代設計用富有創意的手段展示出來,創意的元素不應局限在書本本身,更重要的是書里的內容,把典籍內容“活化”、利用起來,為當今社會服務,實現文創產品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有效統一,達到圖書館文化教育職能與文化產業職能共同繁榮。國家圖書館開發的“知行筆記”系列產品,是國家圖書館“中國古代大思想家言行系列”文創衍生品項目先導產品,其創意來源于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傳習錄》?!爸泻弦弧笔峭蹶柮鞯暮诵乃枷耄爸泄P記”摘錄了《傳習錄》中的經典原句,將抽象的哲學思想具象成三種“木”“鏡”“泉”三種物象,構成三大主題,筆記還以培養讀者科學閱讀習慣、鍛煉“知行合一”能力為目標,設置了“目標記錄”“讀書心得”“讀書清單”“知行足跡”“知行合一”五個欄目。又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制作出版的《國圖日歷•2017•本草養年》《國圖日歷•2018•修身養德》,分別取自國家圖書館藏明代彩繪孤本《食物本草》和明清文人醒世讀物———“處世三大奇書”:《圍爐夜話》《菜根譚》《小窗幽記》中的內容。其中《國圖日歷•2018•修身養德》還把傳統典籍文化與現實生活中的節氣、物候緊密結合,把國家圖書館藏清咸豐三年(1853)鈐印本《三余印可》中的二十四節氣印章和七十二物候印章編排到日歷中,讀者在了解節氣、物候文化的同時,還可欣賞中國傳統的篆刻藝術。
3.3開發體驗式教育活動及配套的文創產品
圖書館開發文創產品不僅要考慮經濟收益,最終目的還是要透過教育使人們認識歷史,增加知識,開啟智慧,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物化的文創產品有文化教育的作用,而圖書館開展的體驗式教育活動有更直接的教育作用,也是文創產品的一種形式,成果是體驗式課程、教材、講座、教具等?!暗浼┪镳^社會大課堂”是典籍博物館與學校合作教學,由學校組織學生到典籍博物館現場參觀講解與互動項目結合的教育模式。專家或者典籍博物館公共教育人員根據展覽資源授課、教學,并充分利用典籍博物館多媒體設備、互動體驗項目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目前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與多家單位、教學機構、中小學進行社會大課堂合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中國書法家協會、朝陽區教研中心等單位支持下開展的“名家帶你臨名碑”“跟著趙廣智爺爺走進‘樣式雷’”,與中科院附屬實驗中學合作舉辦“青少年走進典籍博物館互動體驗系列活動”之“燦爛的中華文化”等一系列“走進典籍博物館大課堂”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加以實際動手操作環節,讓青少年近距離接觸和感受中華典籍,培養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3.4與社會力量合作開發、生產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開發意見》中突出強調“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由此可見,文化文物單位在發展文創產業、研發文創產品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尋求與文化創意企業、設計機構、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等機構合作,鼓勵文化文物單位與社會力量深度合作,建立起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3]。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積極與社會各界力量合作,目前以合作形式開發了精美雅致的《芥子園畫傳》定制法蘭瓷,與北京市海淀區旅游委合作開發“研學游”項目,與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合作開發“翰墨書香”智能書法學習盒等,都是整合多方的優勢資源,強強聯合,開發出在各個領域具有優勢的文創產品。目前國家圖書館文創開發處于初創期,文創產品系列化程度不高,開發的體驗式教育項目單一,產品宣傳推廣力度不高,資金匱乏、產品設計人員短缺,設計經驗不足是影響其發展的瓶頸。國家圖書館沒有直接投入文創產品的生產,而是委托制作商制造或者直接代銷。針對以上問題,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改進國家圖書館文創工作,進一步繪制國家圖書館文創工作發展的藍圖。
4國家圖書館文創工作未來發展策略
4.1提高挖掘的廣度和深度,開發系列化的文創產品
目前國家圖書館的文創產品設計,雖然已形成幾大主要系列,但系列化程度并不高。系列化產品設計不僅可以滿足受眾人群的多樣化需求,而且可以進行多維度傳統文化表達和傳播。孤立的文化元素產品設計,孤掌難鳴,不利于形成讀者對館藏文化元素的強烈印象,因此國家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在深入研究館藏的基礎上,提高展品挖掘的廣度和深度,提升文創產品的系列化程度。國家圖書館收藏甲骨達35651片,占世界存世總量的1/4,是世界收藏甲骨最多的單位。在國家圖書館文創商店可以看到一塊塊紋路清晰的“甲骨”,這其實是國家圖書館根據館藏甲骨制作的手工皂,這些形狀、紋路各不相同的“甲骨”,組成十二生肖“甲骨皂”。現有甲骨系列除了甲骨皂,還有甲骨文靠墊、甲骨文馬克杯等等。作為國家圖書館的“名片”之一,甲骨系列可繼續擴充產品家族成員,比如可以制作甲骨餅干、甲骨拓印套盒、甲骨鑰匙墜、甲骨橡皮等等。具有中國傳統宮廷戲曲元素的《慶賞昇平》系列可以從中挖掘提煉出更多的人物形象,形成系列化的人物形象和產品。擴大產品種類,比如,可以參考故宮娃娃,制作成更為立體的擺件、玩偶,也可制作成書簽、冰箱貼、手機座等產品。根據其戲曲元素,與外部力量合作開展戲曲普及教育,演繹、再現宮廷戲曲劇目等。
4.2將文創產品的開發、推廣與傳統媒體、新媒體傳播結合起來
國家圖書館(國家數字圖書館)將文創開發與“互聯網+”戰略結合,推出了中華傳統文化虛擬現實體驗系列產品。對于國家圖書館來說,從古代典籍中可挖掘的故事很多:比如優秀歷史人物故事系列、傳統美德故事系列、藏書家和藏書樓故事系列、善本遞藏流傳故事系列等,都可以制作成動畫片或做成連環畫出版。把古籍中的插畫制作成資源庫或改進、設計成動畫片也是國家圖書館館藏元素與媒體結合的方式之一,如果開發成功,可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國家典籍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典籍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微信公眾號“文津街7號”都設有專門板塊大力推廣國家圖書館文創產品?!盎ヂ摼W+”時代,新媒體的影響逐漸增強,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信息多元化、互動性強、受眾定位精準、成本低廉等特點,這些特點能夠幫助國家圖書館文創實現彎道超車,趕超已經較為成熟的博物館文創。博物館文創具有鮮明的形象性特征,圖書館文創相對缺乏形象性,較為內斂,但文化內涵更為豐富,因此更適合用講故事的方式,把蘊藏在珍貴典籍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挖掘闡釋出來,通過多種途徑傳播。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強的特點,使得文創產品在開發設計前期即可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上與讀者互動交流。
4.3開發傳統文化體系化、體驗式課程
國家圖書館已經成功設計實施了多次“走進典籍博物館大課堂”活動,但都是配合展覽的活動,缺乏系統性的課程設計。為了更好發揮國家圖書館“社會大課堂”的職能,形成多樣化的文化創意產品格局,就需要主動開發一系列傳統文化課程,比如文字的起源、甲骨文、書籍演變史、古代哲學、古代文學、古代科技、藏書家與藏書樓、篆刻藝術入門與欣賞、書法、古代藏書文化等課程。通過教材的開發,深入挖掘國家圖書館的教育資源,利用場景化教學形成與學校教育不同的互動體驗式教育課程,補充學校教育缺乏形象化、參與感。探索建立常規化的課程,開發教材,不僅在“社會大課堂”教學中使用,并向其他學校、教育機構、社會中廣泛推廣。配合教材,開發與課程相關的教具,比如雕版印刷材料包、制作印章材料包、拓印甲骨材料包、制作線裝書材料包等等。
4.4加強與社會力量合作發展文創事業
國家圖書館可通過館校結合、館企合作等方式加強文創設計開發工作;積極申請、利用各項國家、地區扶持文化產業基金;并與文化企業、金融公司、科技公司等在確保知識產權的前提下開展全方位的合作,發展壯大國家圖書館文創產業。繼2017年7月“全國公共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后,同年12月,在文化部文化產業司指導下,由“聯盟”主辦,北京國圖創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創新論壇暨優秀校企對接會”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來自“聯盟”的30余家副省級以上圖書館與來自全國各地40余家企業進行了充分交流,并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此聯盟不僅可實現公共圖書館內部的資源共享、開發設計交流、互助銷售,也可以依托“全國公共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一體化平臺”實現圖書館與社會力量的資源無縫對接。國家圖書館可充分依托此平臺,發展壯大自身文化創意產業,擴大對外合作,并對其他兄弟館的文創工作開展提供示范和指導。
參考文獻
[1]中國新聞網.“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在京成立[EB/OL].[2018-03-12].
[2]馬祥濤.關于圖書館與文創產業發展、文創產品開發的思考[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7(1):36-39.
[3]祁述裕,趙一萌,楊傳張.文化文物單位發掘文化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理念與思路[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128-134.
[4]胡曉濤.藝術物化之道———國家典籍博物館藝術衍生品開發設計研究[J].設計藝術研究,2015(3):98-101.
[5]莫曉霞.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探討[J].圖書館建設,2016(10):98-101.
作者:徐云平 單位: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