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英名字文化差別與本性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姓氏起源不同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姓氏起源于上古原始氏族時代,是母系氏族的產物,如神農氏姓姜,黃帝姓姬,舜帝姓姚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口的不斷遷移,姓氏的母系標志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1)以國家名、地方名做姓,如宋美玲的宋,晉、楚等姓也是于此而來。2)以祖先族號或開國皇帝姓氏做姓,如唐是堯的族號,由此可知唐駿是堯的子孫后代;“趙”作為百家姓首位也是來自于趙匡胤建立宋朝時的國姓。3)以職、位做姓,如巫丹的巫(做巫師的),司馬昭的司馬(朝中做官的),王菲的王(后宮妃子),商(商人)、屠(屠夫)等姓也是由此而來。4)以自然界動、植物做姓,如馬龍的馬,熊倪的熊,苗、花、柳等〔1〕。5)以數字做姓,如陸游、伍子胥等。英美國家的姓氏起源很晚。最初英美人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如Tony,George,Mary,Adam,Thomas等等??墒敲值闹貜托院艽?為了更好地區別人與人,姓名的識別性特征在此起到了作用。首先,以人的性格、體貌特征作姓,如Cunning卡寧(漢譯是狡詐的,指人的性格),Armstrong阿姆斯特朗(漢譯是有臂力的,指人的體貌),Fairlady費勒第(漢譯是淑女,形容人的品行)。其次,追隨祖父或父親名字,如父親叫Richard,兒子崇拜父親,認為這個名字很好,于是就在其后加son,最后演變成姓氏Richardson,Wilson(威爾遜),Thomson(托馬森),Johnson(強生或譯成約翰遜)均是由父姓演變而來。需要注意的是,該姓氏用法在蘇格蘭用Mc代替英格蘭的son,在威爾士用O.表示。例如,Donald作為姓氏在英格蘭表示為Donaldson(唐納德森),在蘇格蘭表示為McDonald(麥克唐納);在威爾士則表示為O.Donald(歐唐納德),其文化含義相同。再次,以人的職業作姓,Smith史密斯(工匠,如金匠、鐵匠等),Carter卡特(漢譯是趕車人),Mason梅森(漢譯是泥瓦匠),Fowler富勒(養雞人)。最后,以大自然的山水動植物名稱和現實生活中工具作姓,如Lake雷克(漢譯是湖),Stone斯通(漢譯是石頭),Stone-breaker斯通布理克(漢譯是碎石機)等。
實質解析:
從上述關于漢英姓名文化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漢英姓名文化的差異,其實質是兩種文化的差異。具體地說,這是中國傳統的“集體主義”、“倫理綱常”、“學而優則仕”的觀念與西方強調個人主義和崇尚個性自由的思想的截然不同所導致的差異。
1.個人主義文化與集體主義文化的實質不同。
個人主義文化也叫“自我文化”(Icultrue),它是西方社會推崇的一種文化,主要思想體現在“實現自身價值”、“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行為、道德準繩規范自我,推動社會進步。集體主義文化也叫“團隊文化”(weculture),它是東方社會,尤其是中國社會的文化模式,主要思想體現在“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實現社會進步靠全體努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以團隊為單位,以集體智慧為行為、道德準繩,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2.兩種文化的碰撞。
由于受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影響,西方文化在承認自然科學的同時也將自我的情感意志和個人本能無限放大了,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于是英語中“先名后姓”的姓名形式證明了個人主義文化行為實在不足為怪。個人主義文化(Individualism)強調個性,崇尚通過個人的努力證明自己,而不是靠家族。因此,名字的重要性要超過姓氏。而類似“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具有個人主義文化色彩的自我標榜在中國是含貶義的、沒有市場的。東方文化宣揚“自我只是社會這個大棋盤上的一顆棋子”,一切以社會和集體的利益為重。這種集體主義文化模式體現在姓名構建上必定會是先姓后名。集體主義文化(collectivism)推崇舍小家、保大家,有國才有家。這樣就不難理解“有姓才有名”,由于中國姓氏起源極早,是祖傳下來的,又是一個家族的標志,光宗耀祖至今仍然是中國人傳統觀念。至于個人名字,理應當放在姓氏之后。姓名構建、姓氏起源的不同是西方以自我為核心的思想與中國個人服從集體思想的碰撞。
反思:歷史文化不同,相互尊重
“姓名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語言,它反映著一定民族的社會歷史和文化精神和宗教風俗,是這一民族發展的重要文化縮影之一?!毙彰鳛槲幕囊徊糠?不僅可以用來傳播中國文化,而且可以用來加深英美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熱愛。中國人有必要尊重英美人的姓名規矩,我們的姓名規矩外國人也要尊重。中國人姓名全稱比較短,沒有教名(middlename),容易記憶,的確沒必要生搬硬套地用英美姓名的規矩,不用把我們的姓名順序顛倒。在何其莘教授主編的5新概念英語6和仁愛出版社主編的5初中英語6第一冊里,漢語名字都是“姓前名后”的。在“姓前名后”和“名前姓后”上,并不存在誰是標準的問題,只存在著互相尊重的原則。我們沒必要處處以“與世界接軌”為理由,遷就別人的文化,在對外交流上喪失自我。
姓名與語言的其他現象一樣,同復雜的社會、文化有著廣泛而深刻的聯系。因此可以說,姓名從一個側面能反映出一個民族諸多方面的信息,是一個了解社會的窗口。沈家煊先生說得好:“我們不僅要從中國看世界,更需要從世界看中國。只有研究和了解世界,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國?!?/p>
作者:黃鵬飛白玥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通遼市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