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研究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民族語言的差異對英美文學和評論的影響
縱觀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英國文學幾乎都是用很標準的英語呈現的,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語法結構,英國文學中的語言都顯得中規中矩,符合英語標準。雖然,在美國文學作品中也同樣使用英語加以呈現,但是其并非通英國文學那樣純正,確切地講,美國文學使用的是美語,因此其作品中對英語的使用上就非常能有效地給以突破,語言新、奇、自由,是對純真英語的一種超越。這主要是英國和美國語言文化的差異造成的。在一個民族內部,有通用的語言文化,這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另一個民族的重要標志。這種語言文化代表著這個民族文化的最優性,它也是一個民族文化是否獨立存在的重要體現。透過對文學作品的賞析,我們發現作家使用的語言都是經過了藝術性的加工,具有很高的鮮明民族性。通過對不同國家文學作品的比較,我們就可以很明顯地發現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也能找出不同民族風格區別,因此,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對于英美文學的發展影響作用很大。英國英語是英語語言的“正宗”,英國英語有著悠久的歷史,被世人所推崇。在文學家進行藝術創作時,他們就會不自覺地使用這種純正的英語,以體現文化上的傳承,更體現作家對英國英語的尊崇。因此,無論是英語文學還是英語評論,在語言使用上,都嚴格地按照標準、典雅的方式進行。然而,由于美國的英語是基于英國英語基礎上衍生而來,因此,盡管美國人也使用英語,但其語言要素并沒有改變。這樣一來,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就產生了差異,其結果是美國英語就顯得不夠標準,世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不會以美國英語為標志,而是選擇英國英語,這就說明,美國英語已發生了變化。這種語言文化的變化是源自于政治的變革,自從美國成為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后,它的一切文化,包括政治制度、民族文化、意識形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美國民眾在戰斗中學會了突破與創新,他們憑著自己的奮斗改寫美國歷史的同時,也使自己的民族文化發生深度變化。美國人更相信創新,更相信突破,即使在文學作品和文學評論中,依然彰顯著毫無顧忌、勇于突破的精神。這就使得美國文學和美國文學評論較英國文學在語言使用上,更有活力,這是對傳統英語的巨大突破。
2文化內涵差異對英美文學及評論的影響
(1)從英國文學評論看保守與突破的英倫文化英國文學真正意義上開始應該是從文藝復興時期算起,雖然中世紀的英國也出現了一些文學方面的作品,但是,沒能形成一定的影響。直到14世紀的后半葉,英國文學才在模仿法國、意大利作品中漸漸發展為英國的本色寫作,表現出英國文學的自信。在代表的作品中,尤其是英國詩人喬叟用以優美活潑的韻文描寫的朝圣人的神態言談,當時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文學的發展注入了生命之血。自從新航線開辟以后,英國國力大增,民族主義高漲起來,特別是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以后,英國文化開始出現活動頻繁、佳作頻出的局面,莎士比亞是其中的最為重要的代表,這位文學巨匠的文學作品極具英國文學的代表性。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英國文學評論是在繼承與反叛中不斷掙扎,比如《哈姆雷特》這部經典之作,主人公哈姆雷特在為自己的父親報仇和力挽狂瀾的過程中一直都在苦苦掙扎,他的經典名言“生存還是滅亡,是一個問題”充分地表現出他本人的優柔寡斷性格。英國文學評論頗具哈姆雷特的性格特點,無論是17世紀文學評論還是18世紀文學評論,都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即便是后來的邊緣體驗創作理念、荒誕派創作手法以及非個人化理論等等一系列文學創作理念的提出,都在表明英國文學評論在傳統理念問題上繼承與突破的掙扎,可以看出英國文學的徘徊與猶豫不決。英國文學評論也是朝著一定的發展方向前進,我們也可以準確地判斷出英國文學評論發展方向是后現代主義、后殖民主義和女權主義。當然也可以清楚地預見英國文學評論不會出現像《等待戈多》這樣的荒誕力作揮舞大棒,因為,過了2012年,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種種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怎么看都是十分可笑與荒誕不經的,都是作者給讀者撒下的一個彌天大謊,英國文學評論界也一定會對以往的所謂荒誕、絕望與迷離做出深刻的反思,而且還需要對從前的理論成就進行橫向與縱向的重新理解、鑄就與闡釋。
(2)從美國文學評論探析自由、民主、多元的美國文化美國文學是指在美利堅合眾國產生的文學,由于美國的歷史不長,美國文學的發展史也較為短暫,但是,正如美國這個新興國家的獨立、迅速崛起和強大一樣,美國文學一誕生,就表現出強勁的生命力,由于美國早期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廣闊的、未開發的土地為美國人的個人理想實現提供了遼闊的客觀空間,沒有經歷封建主義的漫長時代,使得美國熱門更加富有民主自由精神、表現出強烈的個人主義和個性解放;同時,多民族的不斷涌入,使得美國文化和評論表現出更加的包容性和多元化,這也顯示出美國文學和評論的多樣性和龐雜性。從美國文學評論的形式和表現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國的文化內涵———自由、包容、開放、理想、民主。
3歷史文化的差異對英美文學的影響
英國歷史和美國歷史的不同點,在文學評論及文學內容展現上,雖然他們都提倡人道主義,但在英國文學評論中,對于人道主義的觀點更為保守,而美國的文學評論對人道主義觀點則顯得激進而富有獨創性,這與他們的歷史文化有著很大的關聯。例如,莎士比亞的作品及其對自己的評論,更多地表現為對人道主義的宣傳,它提倡實現全人類的和平與自由,反對階級壓迫,但他反對用革命暴力的形式推翻統治,這種觀點就成為英國文學評論人本主義評論觀的基礎,這種保守的人本主義觀點成為英國評論的主流思想。但美國的文學評論觀卻與此有很大的不同。美國是移民國家,它建立了新的政體,較英國而言,沒有任何歷史文化包袱,美國有著為自由、民主奮斗的政治文化氛圍,在文學及文學評論中,美國也提倡人道主義觀點,更為重要的是,作家和評論家對這種人道主義觀點都持有激進態度,表現出很大的創新性和獨立性。例如,在馬克·吐溫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最后,黑人奴隸獲得了自由。這雖與現實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馬克·吐溫反對種族歧視、諷刺種族歧視問題的膽識和氣魄卻令人敬仰。后來的評論者對此進行積極評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文學和評論在人道主義問題上更為激進,更富創造性。
作者:劉書杰單位: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