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魔幻電影的文化差異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背景差異
中西方魔幻電影文本基礎的不同也造成了它們故事背景上的差異。中國的神話傳說和志怪小說多有著現實的年代背景和地點,并時常穿插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因此,改編自神怪小說的中國魔幻電影也多建立于現世之上。如《西游記》發生在唐朝,而故事中的唐僧等也是中國歷史上真實出現過的傳奇性人物;《聊齋志異》雖沒有寫明故事發生的朝代,但是在對人物出生地介紹上卻極為詳細,如《聶小倩》里的寧采臣是浙江人,《畫皮》里的王生是山西人等;四大民間傳說的年代背景更是非常明確,《孟姜女》發生于秦朝,《梁祝》出現于兩晉,《牛郎織女》是南北朝的事,《白蛇傳》則起源于宋朝。究其原因,中國神怪小說的主要作用是借機對世人進行諷喻,所以把時間、地點、故事的前因后果講清楚是十分必要的。與中國魔幻電影多建立于現世之上不同,西方魔幻電影更喜歡架空世界。其一,奇幻小說大多發生在架空世界。奇幻世界從本質上講是以魔法或其他超自然力量為基礎構成的幻想世界,所以作者杜撰一個世界作為奇幻小說的故事舞臺是一種常見的手法。如《指環王》的故事背景是中土世界,《納尼亞傳奇》的故事背景為納尼亞大陸。除了架空的故事背景,作者還要為奇幻小說出現的非人智慧生物或種族創造他們的特長、社會、歷史、文化及演化分支,比方說精靈、矮人及獸人等;同時為了避開影射現實中的宗教所帶來的麻煩,作者甚至還需要一個捏造的神話和宗教體系。其二,取材自神話傳說的西方魔幻電影,有時也無法交代清楚時間地點。西方魔幻電影中涉及的神話傳說來自多個國家和民族,有一些神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口頭文學,甚至在傳承過程中出現空白,很難與真實的歷史聯系在一起。因此,銀幕上出現了希臘、北歐神話中的諸神操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奇怪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西方魔幻電影在營造歷史時的茫然。
二、主題差異
東西方魔幻電影除了文本和背景的差異,表現的主題也各有不同。當下的中國魔幻電影傾向愛情主題。在眾多題材中,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本就是愛情故事,因此由它們改編而來的電影也毫無懸念地以愛情作為主題。如以《白蛇傳》為原型改編的電影《青蛇》和《白蛇傳說》。還有一些電影借用原著的外殼,弱化原有的諷喻意味,實際上則是完全顛覆原著情節,打造了全新的故事內容。如電影《畫皮》系列將原著中王生、女鬼、陳氏非常簡單的三角關系延伸出去,通過對人物的再創造,突出表現人與人之間,妖與妖之間,人與妖之間錯綜復雜的愛恨糾葛;周星馳的《大話西游》系列則弱化了原著中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以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的愛情為主題,是典型的披著魔幻外衣的愛情故事。西方魔幻電影更加注重彰顯救世主般的個人價值和小團體的英雄主義,多是描繪在戰爭、種族或宗教爭端背景下,某些英雄人物的傳奇成長故事。在西方魔幻電影中,最吸引觀眾的就是英雄歷險:影片的主人公大多一開始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出眾的小人物,在奇幻的世界里擁有了超自然的能力,然后經歷重重危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并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自我尋找和自我救贖,最終回到現實世界。《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利•波特和《波西•杰克遜與神火之盜》中的波西•杰克遜都是英雄成長主義主題的代表人物。
三、道具和武器
如果說文本和主題是中西方魔幻電影的內在差異的話,那么電影道具和武器就是其外在差異。魔幻電影吸引觀眾的除了奇幻境界和人物,還有絢爛的法術和精奇的武器。由于中國歷史悠久,因此在《山海經》《搜神記》《西游記》等神話中對神兵利器的記錄遠超西方。除了神話傳說中流傳已久的神兵,東方魔幻電影在兵器創新上也不遺余力,如《蜀山傳》中出現的日月寶輪等。中國魔幻電影中出現的武器有兩大特點:第一,神兵利器多為持有人量身打造,往往具有靈性,會擇主而棲,并且會隨著主人一同成長,最終達到“人器合一”的境界。換句話說,神兵并不只是一件兵器,而更像一個朋友。這是因為中國古典美學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人”是核心,“物”是有靈性的“人化”之“物”。因此,中國魔幻電影中對武器和主人的“人器合一”再現了中國哲學中陰陽合一的終極境界。第二,中國魔幻電影中寶物的使用并不拘泥于宗教派別和種族,且普通人也可以發揮其巨大作用。如《倩女幽魂》中出身道教的燕赤霞可以使用佛教法寶,而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寧采臣也可以靠法寶消滅黑山老妖。與東方眾多歷史久遠的神兵不同,西方魔幻電影中的武器多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物品,而且持有者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如《哈利•波特》中出現的魔法書、魔法棒和飛行工具掃帚等。西方雖然也有神兵的傳說,但基本上還是更看重人自身的力量。如《龍騎士》中的龍騎士伊拉貢,即便是普通的劍,只要他能在其上賦予龍的魔法,就能夠克敵制勝。此外,西方魔幻電影也在魔法修習和武器使用上針對不同的種族作了限制。一般來說,矮人身體強壯擅長鍛造,多使用斧頭等重型武器;精靈體態輕盈行動迅速,多用弓箭;法師則多是精神力強大而身體瘦弱,物理攻擊性差而魔法加持能力強的魔法杖、魔法棒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四、電影特技的運用
魔幻電影最吸引觀眾的就是導演和編劇們對場景、人物、法術和道具的創造和想象。然而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想要完美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并得到大家的認可,就必須通過電影特技的巧妙運用。在這一點上,中國比不上西方。早期的中國魔幻電影從打斗方式和特技上多帶有武俠片的特點。在對待特技的態度上,一部分電影過多彰顯炫目的特技效果,卻削弱了影片的故事性,如《新蜀山劍俠》;而另一些影片則把重點放在了故事情節上,對特技效果并不重視,如1987年版的《倩女幽魂》。進入新世紀,中國的電影特技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如《畫皮2》中狐妖和公主兩度換皮的鏡頭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人們也看到了國內與西方的差距。因此,一方面加強技術革新和自主開發,另一方面借用好萊塢的技術力量也是不錯的選擇。西方魔幻電影的發展與電腦數碼特技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特技效果的運用最大限度逼真地呈現了影片想要表現的種種荒誕離奇的想象。如《哈利•波特》系列中魔法學院的學生騎在掃帚上進行的魁地奇球賽和瑰麗炫目的斗法場面都讓觀眾目眩神迷。《指環王》系列運用了上千個特效鏡頭,充分展現了中土大陸上各種族的特點,戰場上千軍萬馬的恢宏氣勢和斗法中的詭譎場面。盡管西方魔幻電影的特技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但它卻沒有停滯不前。每一部大片的制作都會伴隨著很多新軟件的開發。這些新軟件被使用在下一部電影的制作中,同時又會有新的、更好的軟件被開發出來。也就是說,觀眾永遠都無法確定哪部電影的特效最好,大家對電影特技的期待永遠都在下一部影片中。這種不斷探索和創新的精神正是中國魔幻電影想要趕上西方所必需的。
五、結語
總之,通過對電影文本、背景、主題、道具和特技技術等方面的比較,我們加深了對魔幻電影本質的理解,看到了中西方魔幻電影中存在的文化差異,從而對中國魔幻電影今后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從最近幾部較為成功的國產影片可以看出,想要做好中國的魔幻電影,我們必須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樹立正確的“劇本意識”和“文化觀”。即在挖掘電影商品性的同時,注重電影的文化性和敘事功能;重視觀眾的欣賞力和辨別力,防止出現電影視覺奇觀化、故事空洞化。第二,樹立良好的“市場觀”,即找準電影的市場定位,確保電影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第三,不斷創新電影特技技術,在借用好萊塢的技術力量的同時,加強技術革新和自主開發。
作者:蔣慧萍單位:河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