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文化差異的表現
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兩部分,但由于自然和社會環境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國家精神,文化背景和思考方式,文化的差異必然會呈現在語言當中。文化的不同表現在幾個方面中:地理環境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社會習俗的不同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的不同。
(一)地理環境的表現地理環境指的是一部分人民所棲息居住的地方周圍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地形環境。不同地理環境的人會有不同的文化,因此人們的感知和分析自然的能力也不同。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不同國家的人們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也會在語言中呈現出他們的地域文化特點,而一些詞和一些表達暗含的引申含義不同的語言也不盡相同。舉個例子來說: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它有悠久的歷史和先進的農業,這片遼闊肥沃的土地對于農民來說非常珍貴,上千年來,他們都用老牛來耕地,因此耕地的老牛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動物。所以很多中國的諺語都跟土和牛有關系:土生土長locallybornandbred土崩瓦解tocollapselikeahouseofcards牛飲drinklikeafish他有一股牛勁兒Heisasstrongasahorse
(二)宗教方面的表現宗教也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歷史發展的不同,隨著時間的演變,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的不同也體現在一些崇拜物和信念方面。宗教對于語言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比如說在中國,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是中國的三大信仰。因此在中國古代,人們總是會相信老天爺,玉皇大帝,龍王脂類的,也就會出現一些類似‘老天爺保佑,看在老天的份上,天知道’的句子了。然而西方人更相信耶穌,在英國文化的早期圣經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他們更信奉上帝,因此會有類似的句子出現:潘多拉盒子Pandox’sbox猶大之吻Judus’skiss。
二、用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克服障礙
諸如以上的文化差異的一些表現都會給譯員在翻譯時帶來一些障礙。一般來說,如果譯者通曉對譯的語言,他也應該熟悉兩種不同的文化。譯者在翻譯時常常遇到文化障礙,其中的某些障礙譯者能強烈的感受到,但又無從下手,有些則被譯者無意識地忽略,而這些都會影響翻譯產品的質量。因此,譯者在翻譯前需要考慮翻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方便譯語讀者,還是為了使譯語讀者更多地了解源語文化。即,將原文拉近譯語讀者,還是將譯語讀者拉近原文。但有些表達本身過于依賴源語語言的形式特征,翻譯成另一語言時就需要變通。而文化差異對于翻譯的影響是可以通過一些策略客服的。比如說有一種翻譯策略叫做歸化和異化。接下來我們詳細地闡述一下歸化和異化在翻譯中的應用。
歸化和異化兩種策略也各有優缺點,在翻譯時應同時使用兩種策略的優點避免短處,才能很好地克服在翻譯中遇到文化障礙。舉個例子說:對于濟公這個人,由于文化不同,歷史的經歷不同,對于西方人來說這個名字并不了解,他不是豐功偉績的偉人,也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并不了解濟公這個人在中國的事跡。如果這個人名出現在一片文章中,按照異化的方法翻譯,直接翻譯為人名‘Jigong’或者‘amanwhowearaworn-outclothandstrawhatbutalwayshelpothers’,對于完全不了解這個人物形象的外國人即使看到這樣的翻譯也會覺得有些模糊,一個愛幫助別人的人為什么要穿破衣服?無法完全的展現濟公的形象會使讀者對于原文的理解產生障礙。而運用歸化的翻譯策略可翻譯為‘amanwholikeRobinsoninAmerica’。西方人對于羅賓漢的人物事跡是很熟悉的,這樣找到與源文化對等的事物來作翻譯會使讀者更清楚了解人物的形象。這樣不僅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更了解了,也會促進對文章的理解。
三、總結
雖然兩語言中有很多的文化差異,但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和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際日益深化,文化上的差異已越來越多地得到尊重和理解。翻譯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譯者對語言本身的理解,更取決于他們對不同語言所負載的文化內涵的認識。
作者:侯盼盼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