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媒體時代與檔案文化發展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全媒體概念及其特征
目前學界對全媒體的概念尚未有統一的論述,但在相關研究中已有相對經典論述。全媒體是綜合運用多種表現符號,如文字、圖像、聲音、光線等,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傳播內容,并通過多種傳播手段傳輸的一種新型傳播形態。其基本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信息資源的多渠道采集,信息資源的統一加工,全方位多業務系統的支持,多渠道的資源共享。本質上講,全媒體是一種將各種新舊媒介相融合的新的傳播形態。至此,全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特點相對明晰:在信息資源采集方面,由于自媒體的迅猛發展、信息產業技術的快速提升、信息網絡技術的全面覆蓋,傳媒行業信息采集渠道的進一步拓寬,使得全媒體時代下的信息采集多樣化、自由化、覆蓋全面化,各種在舊媒體時代可能不為人知的訊息在全媒體時代被迅速挖掘并廣泛傳播。信息采集的方便、高效、快捷、全面同時也使得信息的真實性更加難以保證:博客、微博等自媒體的興起使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得以第一時間在公眾面前呈現,諸多名人八卦爆料、娛樂一手信息出自自媒體。例如,娛樂行業中諸多新聞的原始信息爆料都出自一名微博名為“長春國貿”的網友;再如,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部分官員對媒體的把控使得相當多的舉報、上訪事件最后不了了之,自媒體的出現使得該類信息得以被采集并傳播、產生影響。但與此同時大量的虛假信息、謠言也在網絡泛濫。全媒體時代下的信息采集來源廣泛、覆蓋面全,但部分信息真實性難以保證。在信息的傳播方面,全媒體時代下的傳媒行業能夠實現多渠道的資源共享及統一加工,全方位多業務系統的支持,同時利用立體化傳播渠道實現對目標受眾的大面積覆蓋。以主流媒體《人民日報》為例,除紙質媒體外,日報社還在各大視頻網站投放相關視頻,開發電子版期刊,擁有網頁,并在新浪微博中設有官方微博、在微信中設有公眾訂閱號,從而實現了自傳統媒體至新媒體傳播渠道的全范圍覆蓋。相較于傳統媒體,全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方式主要增加了微博轉發、微信關注等新的信息傳播方式,使得信息傳播渠道更為多元,受眾更為廣泛,也正因如此,全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具有極大的“爆發力”,一條引人注目的信息往往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超大范圍傳播并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討論。例如:“雷政富”相關信息在短短一天內在新浪微博就有過百萬的轉發量,在柴靜《穹頂之下,我們共呼吸》的會召開后不到一天的時間里,視頻點播數量已達到千萬級,引發全社會討論,甚至引起環保部長的注意和回復。全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媒體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二、全媒體時代對檔案文化的影響
全媒體是一種將新舊媒介相融合的傳播形態。全媒體時代下的信息采集覆蓋更加全面,部分信息真實性難以保證;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影響力更大。由全媒體的定義及全媒體時代下的信息采集與傳播特征我們不難發現:全媒體時代對檔案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內容、媒介及檔案文化的影響力。
1.全媒體時代對檔案文化內容的影響。在檔案信息的采集方式與存儲形式方面,形成了“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倒逼檔案采集方式改革”的局面:由于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以數字化的形式大范圍傳播,傳統的紙質檔案在傳播、交互方面存在先天劣勢,例如:微博可以實現大眾對相關信息的點評,但大家卻無法將相關評論寫到檔案館的紙質檔案上;一份電子文件的傳輸可以在幾秒內完成,而一份紙質文檔的跨區域傳遞則需要少則一天,多則數日的時間。紙質檔案的先天劣勢使得檔案信息若想在大數據時揮作用,必然通過數字化渠道進行傳播,由此,其所承載的信息必須完成數字化存儲。因而,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檔案文化的承載內容形式由“紙質為主,其他形式為輔”向“數字化存儲為主,其他形式為輔”進行轉變。在采集方式與存儲形式發生改變的同時,檔案信息的采集內容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悄然發生著變化。檔案作為歷史的原始記錄和存貯,真實反映著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活動,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檔案蘊含文化,檔案記載歷史,檔案傳承文明。承擔“記錄人類思維和活動”功能的檔案,其記錄的內容也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不斷充實、擴展并受到公眾愈發嚴格的檢驗。例如,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帶來的信息爆炸,及傳媒二次革命,使得越來越多的社會事件受到關注與推動,為歷史檔案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素材:“李剛案”、“李天一案”、“醉駕入刑”等社會事件的背后,都不難看到全媒體所提供的助力。由于全媒體時代下信息的飛速傳播,使得檔案新的素材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與此同時,檔案的內容也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與更加嚴格的檢驗,這在官員履歷、官員政績方面尤其明顯:陜西省志丹縣縣長黃華的履歷在網絡公布后,有網友按年齡推算,這位縣長在三歲就上了小學,其中造假嫌疑明顯,同時,學歷造假、政績造假、工齡造假等原本校核成本高、查處工作難的檔案真實性問題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變得不再是問題。全媒體背景下的社會已然形成“閱讀信息———校驗真偽———形成輿論壓力———責成改觀”的相對穩定的輿論推動模式,在全媒體背景下,檔案信息的真實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在檔案信息真實性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不斷提升的同時,其權威性也在全媒體時代下受到沖擊與挑戰:每一次公眾發現檔案真實性出現問題,公眾對官方檔案的信任程度便下降一分,隨著全媒體時代信息源的多樣化,官方檔案不再是獲得相關信息的唯一主要渠道,因而使得官方檔案信息的權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2.全媒體時代對檔案媒介的影響。人類傳播發展史經過了前語言傳播、語言傳播、書寫傳播、印刷傳播直至現在的電子傳播,對應的媒介演變則是肢體動作、語言符號、甲骨泥板、紙張、電話、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近乎全范圍普及,我國大部分鄉、鎮、村都實現了網絡覆蓋,“云存儲”成為網絡熱詞“,互聯網思維”成為社會津津樂道的話題。與此同時,隨著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檔案也不再僅僅是官方的一種記錄,檔案信息真正意義的充分建立、管理、應用在企業大部分普及。全媒體時代下,檔案信息的存儲、傳播媒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元2000年前,我國的主要檔案存儲方式為紙質檔案,主要調閱方式為直接調閱或復印,紙質檔案在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紙質媒介也曾數千年占據信息傳遞的主要地位。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人類的信息傳播媒介變得更加多元:微博、微信、電視、報紙、網頁等豐富的信息來源渠道使得公眾對紙質檔案或光盤壓縮檔案興致缺缺。這就使得檔案信息要想發揮自身價值,其自身的存儲、傳播媒介必然發生變化。例如,我國百余所高效檔案管理部門提供“情報服務”功能,我國新生兒身份登記全部入網,身份檔案全部電子存儲。全媒體時代所注重的交互性更注重受眾的用戶體驗,這就意味著,若檔案信息不隨之進行調整,將不再是公眾的最權威信息獲取源頭。同時,全媒體時代下的“全方位多業務系統的支持,多渠道的資源共享”使得檔案信息云共享成為大勢所趨。目前檔案信息共享系統相對成熟的產品為公安部的身份證管理系統,配備其終端的任一部門可實現對所有在籍持有二代身份證的公民快速身份識別。在商業領域,全媒體時代下的共享“云檔案”也已然成為大勢所趨。以阿里巴巴公司為例,通過對淘寶網、支付寶、阿里巴巴等多個平臺用戶的信息整合,建立“芝麻信用檔案”,成為我國業內首家商業信用評估機構,同時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進行宣傳推廣,使得其檔案信息具備更高的經濟價值。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檔案信息的存儲、傳播媒介逐步由紙質為主過渡到“數字化、云盤化、共享花、交互性強”的新媒介,同時媒介的持有主體逐步由政府官方機關占據絕大部分轉變為官方機構與商業機構共同持有。媒介的優質化促使檔案文化加速傳播,通過研究檔案文化傳播與媒介演變,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傳承的規律,全面挖掘檔案的載體文化內容。
3.全媒體時代對檔案文化影響力的影響。誠如前文所言,媒介的優質化促使檔案文化加速傳播,進而進一步擴大了檔案的影響力。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媒介全面升級,檔案的存儲、傳播媒介也相應做出了與時俱進的改變。由于網頁、云盤、微博等新媒介的傳遞的高效性、用戶界面的友好性以及產品本身的高互動性,使得群眾對媒介所傳遞的信息能夠保持較長時間的關注度,也正因如此,全媒體時代下檔案所承載的信息能夠具有更大、更廣闊、更深遠的影響。以BTV《檔案》節目為例,欄目自2009年開播以來,收視率持續上升,居同類欄目前列,并在社會上引起了一股關注檔案、揭秘事件真相的狂熱之風,為“全媒體”時代檔案宣傳工作樹立了典范。首先,欄目利用新舊媒體交叉互組,實現了檔案立體化宣傳。該欄目不僅通過欄目直播向觀眾以全新的形式傳遞檔案文化信息,同時,可以通過網絡微博實現實時網絡評論與留言互動,在觀看節目后,還通過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進行傳播,與此同時,主創人員開通新浪認證微博與觀眾進行互動,更是極大地通過新媒體進行了有效的宣傳與擴散。在全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傳遞愈發開始遵循傳播學規律,全媒體時代使得檔案信息的傳播過程也更加偏向考慮“受眾的關注程度”因素,因此《檔案》節目在節目內容方面更加關注社會熱點,關注大家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并進行相關檔案信息的呈現。例如,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檔案》就推出了“辛亥革命”系列專題,再如,利比亞問題為公眾所關注之時,節目即做了“沙漠狂人卡扎菲落幕”的專題,通過呈現社會熱點話題,通過全媒體背景下自媒體的多維度互動,觀眾大范圍參與討論,使得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檔案文化,關注檔案的建立過程,關注檔案的存儲,關注檔案的管理與取舍,去偽與存真。與此同時,全媒體時代下的傳播新思想、新方式也為《檔案》影響力的擴充做出了極大貢獻。全媒體時代下,原本相對隱秘的檔案作為消費品重新回到公眾視野,全媒體時代下以新的思路進行檔案信息傳播,也使得原有的檔案信息引起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引發了更為激烈的討論,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全媒體時代一方面使得檔案信息的內容獲得了充實,另一方面也使檔案信息的真實性經受了更為嚴格的考驗。盡管全媒體時代下部分官方檔案的權威性受到了沖擊,但與此同時全媒體所提供的新的傳播媒介使得檔案信息的傳播更加高效、迅速,全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意識及傳播手段使得檔案所傳遞的信息受到更多的關注與討論,擴大了檔案信息的影響力。
整體而言,全媒體時代下檔案文化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檔案行業也面臨著更多挑戰:檔案信息數字化盡管高效,卻缺乏統一的錄入標準;市場化運行下檔案信息影響力巨大,也使得部分檔案部門過分注重其經濟價值而忽視其文化價值;新媒介的傳播更為高效,但檔案行業卻出現“老員工缺乏相應培訓”、“高校課程改革嚴重滯后于行業發展”導致的新時代檔案人才稀缺的狀況。盡管如此,相信全媒體時代依然為檔案文化的發展開啟了新的大門。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檔案信息將依托全媒體時代背景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陳微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