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戲曲文化藝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地方的戲曲文化雖然不像國粹京劇在政治界那樣主流,但是她有各地方本身厚實的底韻積累,記載著各地方一方水土,一方人文的根脈。例如嶺南風味的廣東粵劇通俗易懂以抑揚頓挫的唱腔和鮮明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曲調見長,不僅是廣東全省流傳范圍最廣、影響最大,而且還遠傳到許多海外國家和地區。其實在繁榮民族文化藝術方面,黨中央在過去曾有“三并舉”方針,即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戲的指導方針。可如今許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藝術仍然不太感興趣,甚至對戲曲文化一無所知。
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經濟型社會中,如何維持地方戲曲文化健康發展,如何把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承給年輕一代,實際上己成為一種難以迅速徹底解決的心頭巨痛。廣州粵劇團從2004年起舉辦了多年的“大學生走進劇場”活動,眼前有這么一個不好的現象:一是,許多當地年輕人熱衷于眼下的快餐文化、流行文化,甚至有些小孩子們張口就能來幾首流行歌曲;二是,走進劇院或是看露天演出時,臺下基本上是“銀發海洋”,年輕人難覓蹤影。
“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戲曲藝術不僅少不了中老年觀眾一如既往的厚愛,也更需要培養新一代主力軍,接班人!戲曲文化雖然在表現形式上不像影視劇與生活那樣貼近,但是內容卻是博大精深的,反映的也是人的高貴精神和美好生活。作為一名粵劇教育系統從業者,我認為普及戲曲文化教育的關鍵是要從年輕人抓起,就象我平時給學生傳授音樂知識一樣,要在藝術本身的魅力上去培養他們的興趣,要具體到日常中來尋找著力點———讓年輕人在接觸戲曲文化時,我認為應加強認識戲曲本身獨特的文化內涵,使其能大致辨別、欣賞各類其他藝術。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結合實際,適時欣賞與體驗表演藝術的趣味性,以達到在美的教育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悅。
在談到如何保護地方傳統戲曲文化并促進其發展的話題時,這方面湖南省就采取了行動———湖南省教育廳對原義務教育《湖南地方文化常識課程標準(實驗稿)》進行了重新修訂。據悉,湖南地方文化常識是湖南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所必須學習的綜合性地方課程。實驗稿的修訂就增加了有著濃郁湖南本土文化色彩的湘劇、花鼓戲、祁劇、辰河戲、武陵戲、荊河戲、巴陵戲、湘昆等主要劇種的知識內容,并建議學生學唱一兩段地方戲。
廣東毗鄰港澳,南粵文化由于受這兩地文化影響,無疑就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特色。在本土文化發展方面,廣東應從實際出發,在全國構建和諧社會和推動經濟發展的步伐中,同步促進地方戲曲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在今天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弘揚傳統文化為載體的教育模式下,大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要觀賞到一兩出不同劇種的戲劇戲曲舞臺演出,在課程中也要適當輔以學習本土戲曲文化的內容。只有這樣,華夏傳統文化才會源遠流長,才能永保青春活力。
總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文化強國,從戰略上看,我認為要做到如下幾點:一、從年輕人抓起,從小抓起。即全省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各地情況,從實際出發來安排傳統戲曲藝術進入各大中小學課堂。二、通過聘請戲曲表演藝術家,各非藝術類高校要經常舉辦普及傳統戲曲教育的藝術講座。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各開設普及傳統戲曲藝術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進行系統學習。三、通過潛移默化形式達到學習和提高目的。即各專業文化藝術院團要積極參與到學校普及傳統戲曲藝術中去。各大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要欣賞到一、兩出不同劇種的戲曲舞臺演出。四、以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的粵劇表演專業方面的優勢資源為依托,定期向全社會開展各類型的粵劇票友培訓短班和粵劇比賽頒獎活動。
作者:袁俊單位: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