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文化時代高校黨建創新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校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有知識的一群團體,對于國家的建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而這些人也是應用互聯網最頻繁的一群人。隨著網絡漸漸具備了各種各樣的職能,出現了各種領域的萌芽,網絡與黨建領域之間的關系也日益緊密。如何利用好網絡文化資源,在網絡文化時代下引導高校開展黨建工作,成為大家面臨的新形勢與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文化時代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網絡空間作為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昭示著溝通零距離時代的到來,沖擊著人們對空間距離和信任構建的認知。當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給人們建立認知和信任帶來了深遠的變遷。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網絡文化,逐步有替代傳統印刷和書面字符文化之勢,其趨于非理性化和感官化的表達詮釋方式,過度側重應景性感官刺激與形象敘事,通過形式化、通俗化的經驗表達和狂轟濫炸。第一,一方面在精神和生活上實行網絡文化殖民,感覺誘因的虛擬替代了感性實踐的存在,網絡文化尤其在高校中盛行。另一方面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為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帶來了機遇,網絡文化通過社會生活經驗化、角色化、情境性、廣泛性解讀,嵌入并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為黨的建設提供了生動鮮活的舞臺。第二,網絡文化在失去真實、現實與歷史中,消解價值觀建立和高雅文化的建立,黨的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在這樣的場域中逐步失語,理性演繹與引導能力被逐步消解。當前學界對網絡與黨建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對網絡與文化的“合謀”下網絡文化機理的形成與探析,尤其針對這一基礎上高校黨建方面的創新性還不盡如人意。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并旨在把握網絡媒介,引導網絡文化,服務黨的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使之成為現實而富有意義的研究。
二、關于黨建工作的互聯網研究內容
互聯網作為一個時代快速發展的介質,大力拓展互聯網思維是重中之重,利用互聯網思維在黨建工作中發揮它的作用,是大力創新黨建教育管理方式,并進一步強化黨員意識、激發廣大黨員工作生機的有效途徑和方式。黨建工作任重道遠,為了更好地融入最新技術,應該率先投入到當今互聯網的大奮斗中去,積極主動地創新高校黨建教育管理模式,由陳舊落后的“支部建在實體模式上”向“支部建在互聯網上”轉變,需要努力去奮斗。那么我們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探索。首先,利用互聯網有計劃地搭建系統的高校黨內信息平臺,傳遞正能量,大力促進黨建工作管理正式全面地網絡化、信息化和快捷化。如:每次高校開展黨建基層工作時,都是非常忙碌的時候,尤其個別崗位由于過于忙碌,無法抽身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和顧全所有溝通工作,而導致個別疏漏,存在管理空隙和實踐盲區,不能及時高效全面地傳遞信息。如今,已經進入“4G”移動互聯網時代,電腦、手機、iPad等多種多樣的多媒體工具都紛紛進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視野,我們完全可以結合利用這些多媒體工具和技術,創新高校黨建辦公模式。比如,建設一個專業的高校黨建官網,及時最新的黨建信息和動態,以供基層黨員及時閱讀和查詢。當這種方式逐漸被大家接受后,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習慣,暢通組織與基層黨員們的有效信息溝通途徑,為他們帶來極大的工作和學習方便。
此外,在這個新媒體和自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和自媒體,即流行的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內設黨員教育、黨務工作動態等功能性板塊,設置高校黨建“主題教育”、“主題活動”等專欄,及時更新當下時代黨建新聞信息,將黨務最新的信息資訊及時傳達到支部、黨員,讓更多黨員不被時間、空間限制,打造一種良好的緊跟時代的黨建教育管理氛圍。其次,搭建人人常用的通訊工具交流平臺,全面方便眾人一起溝通,如建設高校黨建工作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互動微博等。這些快捷接收信息的工具可以顯著提高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溝通性、主動性和活躍度,取締以往黨建管理的被動、單一的局面。具體做法,比如我們可以建立黨建微信群或者QQ群,以及通過在企業微博上設置黨建專題板塊,將“”等主題內容滲透進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與此同時,還可以經常組織相關話題討論活動,發起各式各樣與時俱進的具有新鮮性的當下話題,促進不同黨支部間、黨員間的互動溝通。比如,為“十大先進高校黨員”點贊,請他們大力暢談互聯網時代黨建工作經驗、分享工作樂趣,徹底實現黨建工作交流的活躍性、創新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方位地隨時了解黨的基層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動態,提高黨務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效率,不斷改進黨建工作。
三、網絡文化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措施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運用黨的十七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從哲學、社會文化學的視角探索網絡文化與高校黨建結合的深層動力,針對網絡文化的基本理論問題和形成機理的深層根源,結合高校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展開研究,用理論指導實踐,積極探索高校黨建的實踐模式和長效機制,深入分析網絡、文化、網絡文化、高校黨建之間的內在聯系,力求在概念和理論梳理、經驗提煉與總結、實踐問題診斷與對策分析等方面有所創新。第一,將研究網絡文化的定義、形成機制,分析網絡文化對黨建理論與實踐的沖擊和機遇,進而提出高校黨建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和和諧校園建設中創新的主要路徑:用先進的文化形態引導高校黨建,用健康通俗的內容充實網上黨建,用生動貼近的事例引導師生黨建。第二,發揮高校的人才庫作用,利用并服務于高校師生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加強黨建網站的建設,加大黨建典型的挖掘,深化黨建管理系統建設。第三,采用多種解決途徑,把實踐活動和探索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邊行動邊研究。如:現狀調查、歸因分析和對策研究,即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廣泛了解、分析當前網絡文化對高校黨建造成的沖擊,分析其中的原因,使研究更加理性化。
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實踐研究,解決問題,探索新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同時,閱讀國內外相關專著和論文,通過對相關因素進行對比分析,多角度論證一般規律;在行動成果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廣成果。通過約訪等方式學習和總結各組織高校在當前網絡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黨建工作的經驗和典型案例。在研究過程中,要對歷屆高校黨支部成員進行考察和溝通,了解情況。第四,針對黨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做好反思與總結,從理論中尋找依據,進一步總結歸納,思考創新。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日益顯現出其對社會政治生活領域的深刻影響。現代政黨作為產生、形成于機械大工業時代的特殊政治組織,面對網絡文化和信息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引起傳統政黨組織結構的自我變革是必然的。所以,適應網絡文化時代,不僅是中外主流政黨組織需要做出創新變革,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也迫切需要解決理論和實踐問題,適應網絡文化時代。而高校作為網絡文化興盛之地,其黨建工作必然受到當前網絡文化的沖擊。
將高校黨建工作置于網絡背景中去研究,不僅適應新時代形勢發展的需要,同時促進了大學生自身成長的必然需求,更是彰顯黨建進步的重要標志。一方面,可以豐富網絡文化時代中高校黨建工作的理論,充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的實效,拓寬高校黨建信息渠道,擴大高校黨建覆蓋面,提高效率,增強高校黨建對象的主體性,促進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與和諧發展。本課題創新之處在于,通過探究形成網絡文化的根源,分析當前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和研究如何從網絡文化的特征與便利出發,進一步優化高校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建設的進程,推進黨建工作的手段和方式創新,并針對目前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了一些黨建工作的創新舉措,以上這些措施對開展網絡文化下高校黨建工作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劉大允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
[2]張衍前.以“網絡黨建”推進黨建工作現代化[J].探索,2003,(6).
[3]劉軍等.對黨建工作網絡化問題的思考[J].求實,2002,(5).
[4]林莉等.高校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建設創新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
[5]余惠瓊.新形勢下高校網絡黨建工作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6,(3).
[6]劉維芳.對網絡傳播與黨的建設的深層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3,(5).
[7]樂斌輝.高校網絡黨建工作機制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8]鄒鑫.網絡時代高校黨建工作信息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0).
作者:孫洲 單位:南通大學黨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