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歌舞劇舞臺布景傳承及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舞臺布景作為舞臺形式的一部分,在歌舞劇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舞臺布景為歌舞劇提供了合理的空間環境,烘托氣氛,體現年代感與情感。現代舞臺布景的創新手法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使用燈光技術創造虛擬實景,二是投影式布景,三是制造電影視覺效果的布景,四是利用新材料制作布景。
關鍵詞:歌舞劇;舞臺布景;創新
舞臺布景的歷史發展軌跡呈現出由簡而深、由無而有的特征。歌舞劇劇目布景表現形式由最開始的幕布式向立體化、實物化以及人性化的呈現趨勢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歌舞劇的喜愛越來越濃,舞臺布景設計師越來越多,布景技術也越來越高。世界各個國家在歌舞劇舞臺布景方面的探索越來越多,不斷地更新舞臺布景呈現形式,不斷繼承與創新,趨向多元化發展。
一、舞臺布景藝術的起源和發展
中國早期的戲曲舞臺布景呈現出掩蔽性以及裝飾性背景的進化特征,由最開始的缺乏布景,發展到可以用幕幔進行遮擋,再到之后的可以簡單地進行裝飾。秦漢年代的舞臺布景呈現形式開始有了一定的形態,那個年代的人們在歷史的長河印跡中已經可以擁有道具類、戲劇服裝類、以及原始的機關布景來進行戲劇表演。在清末民初,當時的舞臺布景藝術發展的還是相對比較緩慢的,雖然機關布景也一度流行,但是相對現代,還是簡陋得多。我國引進的西方舞臺布景形式源于20世紀初的日本。追根溯源,應該是起源于1908年上海的新舞臺劇場第一次從日本引進的鏡框式舞臺布景。當時戲曲工作人員第一次使用幕布以及轉臺寫實布景的形式來表演戲曲。這樣一來,在更為快速的變換舞臺背景的情形下,戲曲表演藝術家的表演更為迅速以及便捷。自此,舞臺布景藝術也由劇場背景向劇情背景進化。事實上,曾經具象舞臺布景也一度在中國的歌舞劇發展史中出現過,創新的軟硬片由于與傳統戲曲表演出現沖突,沒有發展多久就畸形了。20世紀以來,人們對舞臺布景藝術的劇情背景表現形式的理解認識進一步深化,由最初的不了解到簡單的認識再而到深入的認識。它的設計表現形式也是呈現出多元化的寫意風格,既可以寫實、象征、也可以隱喻、暗示、抽象等。在這種大環境背景下,觀眾的觀感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二、歌舞劇舞臺布景的藝術規律及特征
京劇、黃梅戲、越劇等中國戲曲藝術作為傳統藝術對于我國的藝術文化發展影響巨大。中國最早出現的舞美形式是“一桌二椅”。雖然隨著話劇舞臺藝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劇目表演中話劇舞美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傳統戲曲藝術發展歷史中,它并沒有占據多重要的位置,因而也就不具備多少主體性。新時期的戲曲舞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發展越來越趨向多元化趨勢。人們對舞美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戲曲舞臺表演藝術總體呈現出來的特征:實中生虛,虛中見實。藝術表現形式主體體現為使用較少部分的實景呈現虛擬的夢幻表演,審美也趨向濃厚的寫意,戲曲表演藝術家通過廣闊的藝術表演空間,結合舞美表現形式,觀眾在觀看表演中產生情感共鳴以及創造性想象。戲曲一般趨向帶動觀眾情感體驗共鳴。與戲曲藝術相比,話劇更為偏重理性與客觀因素。布萊希特(德)所持的觀點是:話劇中的舞美背景呈現應當是在表演藝術家彩排的過程中來提前構建的,它需要與演員表現相結合,率先考究它的呈現效果。話劇的舞美布景表演結合燈光、服飾、道具等,接近于寫實,通過呈現近似于真實生活的場景,再通過道具等舞美藝術的真實呈現渲染,再結合話劇表演藝術家的表演,給觀眾帶來現實生活的藝術感受,藝術氛圍趨近于真實氛圍。話劇舞美的審美趨近于中國傳統文化美學審美,崇尚詩意,情景結合。無論舞美設計需要具象寫實風格還是抽象寫意風格,在質感、色彩、材料等方面的設計趨于一致,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舞美布景設計的最基本原則是同中求變,這也是符合歌舞劇藝術規律的。在場景布置中,通過舞美的設計的不同,可以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舞臺表演意境,給觀眾帶來多種多樣的藝術感受。在舞臺布景中,裝飾對于觀眾的視覺沖擊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視覺沖擊是第一觀感。與此同時,運用不同的材料造設出的視覺效果也是不同的,結合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材料的新品種的不斷出現,舞臺裝飾材料愈加豐富,逐漸趨于工藝化的特征。舞臺布景藝術附帶的新型材料設計給人們帶來的現代藝術狀態以及審美效果趨于多元化特征。
三、現代舞臺布景的創新手法
隨著20世紀以來科技的不斷進步,科技與舞臺布景設計相結合,也是一種新的發展趨勢。燈光音響等在科技方面的進步,為舞美設計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他們將新的投影技術、電影視覺效果結合科技,并融入傳統文化藝術,不斷創新,為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視覺沖擊以及觀看感受。
(一)使用燈光技術創造虛擬實景在舞美設計中,燈光特效發揮著較大的作用。結合新時代科技,燈光不僅能夠調節舞臺氣氛還能夠創造舞臺布景感觀效果。如今的燈光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通過虛擬技術將景觀投放到舞臺,不受時間地點條件限制,只需根據具體的表演要求來進行虛擬場景再現。通過這種制作,可以大量減少實景布置時間,減少實景布置材料成本,因時因地因條件改變,非常地便捷。同時還能夠呈現出實景場景布置不能呈現的效果,完成實景場景布置不能夠完成的設計。視覺交響京劇《新白蛇傳》,白蛇修道成精下凡的場景中,通過燈光制造出山間電閃雷鳴烏云密布的場景如真實場景一般,半空浮云,層巒疊嶂,視覺效果同真實大自然場景非常相像。
(二)投影式布景傳統戲曲舞臺布景大多采用投影式布景,通過燈光與電腦技術的結合不斷創新,利用投影技術投映在淺色天幕或是二道幕上,在門簾臺帳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這種投影式布景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即使這樣,能夠輕松快速的布置劇情相關布景,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投影式布景不僅能夠投映在天幕上,也能夠圍繞演員,投映在表演區,為表演增加色彩。運用投影式布景的如《青春版牡丹亭》,在場景布置中,第一出訓女天幕上有出現古文,讓人直接感覺到她是出生在書香世家。驚夢一出戲中投影出夢幻的美好景致,芳草庇蔭,花香滿園。該種投影式布景為整個藝術呈現添色不少。白先勇版《玉簪記》中“偷詩”場中漸變的荷花場景很好地體現了陳妙常的情感變化;《新白蛇傳》中的第五幕“魂上九霄”運用投影式布景將西湖靈動的水、云朵等實景呈現出來,表達白蛇對許仙的想念之情,同時電閃雷鳴的場景更加表現出白蛇內心的痛苦之情。運用投影式布景設計表現形式能夠通過場景呈現虛擬場景,為表演藝術增添不少色彩,同時也是一大社會的進步。
(三)制造電影視覺效果的布景新型的舞臺表演藝術是沒有通過后期制作沒有媒介而是通過演員及布景的一氣呵成來直接呈現給觀眾的。新興的電影電視表演藝術極大地沖擊了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如戲曲話劇等。傳統戲曲等藝術形式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也嘗試通過嵌入電影元素,不斷創新,使戲曲觀賞趨于多元化,新穎化特征,增加戲曲表演的層次感。現在有些戲曲表演中出現一場多景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視覺切換在有限時間內呈現不同的場景,以達到一場多景的呈現效果。這種方法稱為電影“蒙太奇”法。如京劇《赤壁》第二場,在孫權和眾多大臣商議如何面對曹操的進攻戰的時候,有文臣告知曹操言“攬二喬于東南兮”,此時場景靜止,為了襯托孫權勃然大怒的情緒特征,漢畫紗幕后臺亮起,高臺高筑,銅雀臺于欄桿處顯現一角,曹操在其上高呼“銅雀雖美兮,缺少佳麗呦,攬二喬于東南兮。”唱完之后便回到孫權與朝臣商議的畫面當中。以上舞臺布景利用場景的切換制造電影效果,通過舞臺背景虛擬化呈現真實場景,通過景中景燈光切換,體現時空交錯,并不是僅僅依靠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而是演員依托場景中的布景來實現。舞臺上同時呈現了兩個時空的交錯畫面。這種藝術表現手法稱為“蒙太奇”。不同于“蒙太奇”手法,虛擬與真實空間結合的方法的出現也為舞臺布景設計增添不少色彩。它是將預錄好的場景片段通過再舞臺后方屏幕的不斷變換,在舞臺上最終呈現內容的一種虛實結合手法。這種手法帶有一定的電影視覺效果,它的表現特征是具有連貫性,時空的不同切換,觀眾從一個時空來到另一個時空,感官接近真實場景的感覺。京劇《白蛇傳》中第一幕“游湖相遇”,白蛇與青蛇從天上來到地上,通過將錄制好的視頻放映出來,以屏幕舞臺為天地背景,通過她們在屏幕中消失的手法來表達從天上下凡來到人間的意思。
(四)新材料制作布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戲曲表演中科學技術如影隨形,處處出現特效舞臺布景的手法。如制造干冰表現仙境的場景,利用燈光來表現水火大自然現象。除了科技,還有大量現代化的科學材料運用于舞臺布景,尤其是具有特殊性質的材質。昆劇《1699.桃花扇》場景中運用鏡面反光特殊材料將舞臺倒映在地板,以呈現秦淮河水面效果,整個場景意境開闊,整體呈現立體感。回廊的設置,能很好的表現繁華南京城秦淮河畔人間意境。通過科技手段的不斷創新以及新特質材料的不斷運用,戲曲舞臺布景能夠更大程度地結合所需背景,與戲曲內容協調統一,完美融合,完美展現在觀眾面前。
參考文獻:
[1]韓生,胡佐.舞臺設計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第一版).
[2]妹尾河童.窺看舞臺[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第一版).
[3]埃德溫•威爾森,阿爾文•戈德法布.歌舞劇的故事[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第一版).
[4]奧斯卡.施萊默.包豪斯舞臺[M].金城出版社,2014(第一版).
作者:李鎮旭 單位:山東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