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創作論文:新型人才的藝術創作培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劉坤媛 單位:中國計量學院人文學院
一、藝術創作活動和科學研究活動中的好奇心與探尋欲望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兩者卻是相互影響、相互促動的。單就文藝對科學研究的作用來看,它能夠觸動和激活科學研究工作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審美藝術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人們對于作品的審美效應的基本要求和標準。我們欣賞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伊利亞特》,驚異于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勇敢精神、高超武藝和非凡智慧;欣賞印度現代作家、詩人泰戈爾的《吉檀迦利》,驚異于人類努力擺脫自身有限的存在,渴求自由和永恒的熱望;欣賞美國19世紀女作家斯陀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驚異于美國蓄奴制的罪惡和美國黑人的不幸遭遇;觀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驚異于那微笑的神秘;聽著德國近代大音樂家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驚異于作曲家那偉大的胸懷;閱讀莫言的小說《透明的紅蘿卜》,驚異于他對人的生命向力的贊譽和探究……欣賞者在驚異中本來是片斷的、零碎的感受都被接通為一個整體,他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撼動;而作為審美對象的文藝作品中潛藏著、幽閉著的意蘊,突然被敞亮了出來。由此可知,真正的審美藝術活動包括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都是伴隨著驚異感和探索欲而產生的。當然,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不等于審美藝術活動,然而它在審美活動中卻能夠豁然貫通人們胸臆、發現審美對象的整體底蘊的電光石火。應該說,沒有驚奇就沒審美發現,也就沒有審美藝術活動。亞里士多德在談到悲劇等敘事性作品時指出:“一切‘發現’中最好的是從情節本身產生的、通過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而引起觀眾的驚奇的‘發現’,例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劇《俄狄浦斯王》和《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里》中的‘發現’;伊菲革涅亞想送信回家,是一樁合乎自然律的事。”[3]在審美藝術活動中,驚奇和探索往往能帶來審美發現,使人們處在發現的激動之中,因而藝術中的驚奇和探索會促使欣賞者探索人生乃至整個宇宙的奧秘。
科學工作者面對藝術世界的絢麗多姿、神奇莫測,一定會使他駐足沉思,產生一種驚異感和新奇感。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進入審美藝術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探索的欲望。藝術是培養和激勵人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一種審美方式。在科學史上,有數不清的科學家都受到了音樂、詩歌、小說以及古老的神話、傳說、童話等藝術的熏陶,啟動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啟動和增益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今天,理工院校的學生要增益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學習和科學研究活動中有所創見,參與文學藝術活動、特別是欣賞那些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說是一條有效的路徑。
二、文學藝術是滋養科學工作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最好學校。在審美藝術活動中培養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會伴隨著科學研究活動的始終,成為歷久彌新的心理力量,驅動他們不懈地探索宇宙的奧秘。
許多科學家都非常重視對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培養。他們從童年時代,就常通過藝術不斷培育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我們以愛因斯坦為例。愛因斯坦從六歲起學小提琴,莫扎特奏鳴曲使他感到異常驚奇,他愛上了它。在所有藝術中,愛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樂,除莫扎特外,還酷愛巴赫、貝多芬的作品。他還熱愛莎士比亞、哥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肖伯納等文學大師的作品。在青年時代,愛因斯坦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誦海涅的《哈爾茨山游記》。人們知道,高斯是18至19世紀德國偉大數學家,可是在愛因斯坦心目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他認為,陀斯妥耶夫斯基給予他的東西比任何科學家給予他的都要多,比高斯還多!愛因斯坦如此重視文學大師特別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能夠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充分利用文學形象以及文學語言符號的巧妙性的美感,去思考和探索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愛因斯坦同卡夫卡這位生前無名、死后殊榮的奧地利現代派作家也有過交往。卡夫卡有一句名言:我總是企圖傳播某種不能言傳的東西,解釋某種難以解釋的事情。他在《審判》、《地洞》、《饑餓的藝術家》等小說中,描寫了一群十分渺小的、被損害被侮辱的“小人物”的藝術形象。他們無法與天抗爭、與命運抗爭,因為任何抗爭都會失敗告終;他們連生命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惶惶不可終日。小說通過荒誕、離奇的情節,表現了人們孤獨、恐懼的心理以及作家對廣大下層人民生存狀況和精神狀態的關注與同情。卡夫卡把文學藝術看成是探索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的主張以及對下層小人物生活境遇的深刻描寫,都讓愛因斯坦感到震驚,引起他強烈的共鳴,激發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所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認為,藝術與科學領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盡管不同,可是卻被共同的目標聯系著,這就是以好奇心和驚異感為動力,企圖尋找與表述未知的東西;藝術與科學之間的反應雖然不同,可是它們互相補充著。
古今中外的偉大科學家在強烈的好奇心驅動下能夠不懈地探索宇宙的奧秘,即使在科學研究中遭到挫折,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會支撐他研究下去。這一點,我們不但在愛因斯坦的身上看到,也在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波義耳、富蘭克林、萊特兄弟、居里夫人、普朗克等科學家身上,都可以看到。
對于科學工作者來說,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彌足珍貴的。對我國理工科院校的學生來說,通過文學藝術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能不說是一種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