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理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時展日新月異,我國會計理論只有不斷順應社會變革,融合新技術,才能夠朝向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在網絡環境下,結合我國當前的社會政治經濟實際情況,提出促進會計理論發展的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文章分析了網絡環境對我國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影響,針對我國會計理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了促進我國會計理論發展的戰略,為我國會計理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價值。
[關鍵詞]網絡環境;實證性會計理論;公允價值計量
眾所周知,會計理論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政治經濟體制、文化傳統習慣等相關因素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會計理論的發展離不開特殊的環境。環境的變革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推動著會計理論的發展。當前,在網絡環境下,互聯網在人們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生產中的廣泛普及與應用,改變了社會經濟的增長方式,同時,也拉開了財務會計深刻變革的序幕。財務資本逐漸轉為廣義資本,資金運動轉為產權價值運動,業主權益轉向綜合權益,經營收益轉為綜合收益等。由此可見,網絡環境對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影響已經產生,并將持續產生諸多方面的重大影響。分析網絡環境下我國會計理論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并制定出促進我國會計理論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勢在必行。
1網絡環境對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影響
會計理論和環境關系密切,二者互相促進、互相影響,本文把網絡環境對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影響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會計基本概念的影響。眾所周知,伴隨會計環境的改變,會計職能越來越豐富。縱觀會計發展史,我們發現,會計最早為數學家提供記賬、算賬和服務的功能,即單式簿記。隨后,到了14~15世紀,為了切合資本主義經濟環境,復式簿記應運而生。到18世紀的產業革命時期,基于競爭機制、共求機制、價值決定機制的會計思想誕生。到20世紀中期,技術革命時代到來,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系統論技術論理論形成。第二,對會計對象的改變。從前,會計最初就是不斷循環周轉的資金運動,在網絡環境下,供應商和客戶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會計信息也能更清晰地呈現在網絡上,促進了企業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高度統一。第三,會計職能的變化。伴隨社會經濟的變革以及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會計職能越來越豐富。在網絡環境下,基于計算機技術、管理技術、傳輸技術等,會計職能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變化。第四,對會計要素的影響。在網絡環境下,會計報告是基于多樣化信息需求的全方位動態實習報告,對傳統會計的要素進行分類意義不大。相反地,掌握數據分類和處理程序顯得十分必要。此外,在網絡經濟時代,傳統財務會計中的所有者權益、負債等內涵也發生了延展,例如,知識產權性資源、人力資源、客戶關系數據庫等都是嶄新的無形資產。
2網絡環境下我國會計理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國際環境越來越復雜。當前,社會政治越來越朝向全球化和一體化方向發展,我國與世界其他各國家加強了貿易往來與合作,各國家各個民族的政治、科技、安全、軍事、文化、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得到進一步的交融。在這種背景下,除了基本的會計核算與監督職能外,會計中的其他職能也開始跨越國界,變得越來越復雜。同時,科技的發展水平也成為衡量國家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桿,如何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會計理論發展中所面臨的緊迫任務。第二,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待進一步推廣和應用。眾所周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發展觀、創新觀等,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來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同時,會計作為實踐的產物,我國會計理論的發展也要以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依據,形成有我國特色的會計理論,所以,我們要進一步促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我國會計理論發展中的應用。
3網絡環境下我國會計理論未來發展方向研究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會計領域的研究相起步較晚,真正意義上對會計理論發展的研究時間較短。尤其是在經濟體制轉型時期,對很多會計問題尚不能進行準確的定位,會計理論體系的建立存在很大的難度。對會計理論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重復勞動,不研究會計理論學術前沿問題等。因此,我國始終未能形成統一的我國會計理論發展戰略,缺少對社會經濟發展長期利益的關注,會計理論也將在轉型環境中徒勞無功。需要強調的是,缺乏我國會計理論發展戰略,會計理論的發展史中不能充分彰顯特色及優勢,而一味地照搬西方國家的會計理論發展戰略,無異于“依葫蘆畫瓢”,無形之中就增大了機會成本和協調成本。為了更好地適應網絡環境,我國會計理論發展變革勢在必行。在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基礎上,從我國會計理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入手,形成有價值的會計理論至關重要。具體來講,本文主要從價值創造和價值發現兩個方面進行研究。第一,價值創造。通過價值創造,可以將會計理論發展中的發現及選擇價值真正意義上的轉化為有用的價值。①理論研究的方法。由于每一個社會發展階段都對應著一定的經濟環境,因此,要求會計理論既要反映規律性與必然性,同時還要與特定的經濟環境相適應。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戰略。這就要求會計理論的發展一定要與當前我國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用于指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會計實踐。同時,針對這一階段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邏輯推斷、理論解釋等方面對會計理論進行創新。一方面,完善規范性會計理論研究;另一方面,還要推動我國會計理論朝向實證性方向改革,強化實證性會計理論研究。②理論成型的形式。歷史上,會計理論的成型是基于會計實踐本身及其所處的環境分階段進行。近代會計理論的成型標志是會計循環實務形成,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以及獨立審計理論體系的形成。從總體上來看,現代會計理論成果體現為由簿記理論向會計理論過渡。另外,會計準則的成型,充分體現了法治化、科學化和民主化。由于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先比,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我們必須正視這種差距,并今后的會計實踐中,努力提煉出相關理論,向全世界展示。在研究進程中,應當不斷創新面向未來會計理論發展與研究目標的設計型科學范式。第二,價值發現。德里克森曾在其著作中指出,會計理論體現于以下三個方面:①實務工作者、學生、投資人等要了解會計實務。②建立新的實務程序。③提供一定的概念框架,以對會計實務進行有效評估。伴隨時展日新月異,會計理論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有必要結合外部環境,理性地分析外部環境中存在的威脅以及機遇,結合會計發展相關的技術、社會、經濟、政策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例如,自從金融衍生工具出現以后,傳統的以成本計量為基礎的會計信息已經不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打破傳統計量模式迫在眉睫。于20世紀90年代,公允價值計量應運而生,公允價值計量的引入象征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事實也證明了,時代越發展公允價值越重要。同時應該進一步推進會計理論發展的價值發現,讓更多的會計職業人員以及社會人士承認公允價值,使用公允價值來更有效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結論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下我國會計理論發展中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文章從我國會計理論的價值發現和價值創造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還希望相關專家學者從更多的層面展開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戴年昭.淺談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策略[J].才智,2018(6).
[2]張以寬,楊松令.關于會計理論建設與發展的幾個問題[J].財會通訊,2018(22).
[3]段傳志.國內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和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國際商務財會,2018(5).
作者:何凌 單位:賀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