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差異對文學述評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對英美文學評論而言,對其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社會環境、文化氛圍、評論者的知識結構、個人閱歷、興趣愛好、從事專業等等。這些因素既會對英美文學評論風格、內容、傾向產生影響,還會對作品的受關注程度產生影響。在眾多的影響中,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最為顯著,最為深遠。
一、英美文學發展史及特點
對于英美文學作品而言,它是英美人民利用英語表達自己思想,情感及其精神需求的重要載體之一。英語具有非常強的表意能力,利用英語能夠非常充分地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一)英國文學史特點
在整個英美文學體系當中,英國文學可以用“淵源流長”這四個字來形容。英國文學的發展經歷了盎格魯-薩克遜階段、文藝復興階段、新古典主義階段、浪漫主義階段、現實主義階段、現代主義階段等,每一個發展階段均具有自己獨特魅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英國文學先后經歷了寫實主義,實驗主義之后,目前正在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
(二)美國文學史及其特點
美國文學深受英國文學的影響。起初,美國文學一直模仿英國文學,但是隨著美國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的萌發和增強,在十九世紀末,美國文學正式開始脫離英國文學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學分支。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大國意識激發了美國在各方面與英國脫離關系(至少是保持獨立)的潛在意識,并在二十世紀的初期,一大批文學家和文學作品的出現為美國文學的繁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讓美國文學開始與英國文學分庭抗禮,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民族文學。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文學開始經歷了新舊文學的激烈爭斗、實驗主義的深刻影響,在今天,美國文學不在僅僅局限于某一個“主義”,開始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
二、語言差異對英美文學的影響
語言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沒有語言,本國或者本民族的文化便不復存在。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語言差異對文學的影響和文化差異對文學的影響幾乎一樣。在文學作品中使用的語言,往往是經過加工和提煉的,因而更加能夠表現出其中的文化差異,也因此更加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英國英語作為英語語言的“正宗”,因為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用在語言的使用上就顯現了出來。可能是由于英國的文學評論家們在英語的使用張狂程度上有所顧忌(當然這種顧忌可能是潛意識的,也可能是出于對語言傳統神圣性的由衷地尊崇),英國英語在文學評論中的語言使用上就顯得中規中矩,這種中規中矩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說,可能是對隨意破壞語言傳統的顧忌,也可能是出于對語言傳統神圣性的由衷地尊崇。美國英語作為英國語言的衍生,雖然一些核心的東西沒有改變,但是,美國作為一個新生的國家,它的一切包括國家本身、政治制度、本地文化、美國民眾都是新的,新生的事物充滿了叛逆和創新。因為美國本身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包括歷史、政治和文化方面),因此在語言的使用上大膽張狂之極,沒有絲毫的顧忌,充滿了創新的精神,這也與美國一直標榜的“一切皆有可能”的美國精神相符合。一切皆有可能,美國文學評論在語言的使用上也是如此。
三、文化差異影響下的人道主義見解
不管是英國文學,還是美國文學,人道主義均是其奉行的典型主義之一。對于英美文學而言,人道主義的提法有著其自己獨特的歷史淵源,但是總體說來,人道主義密切關聯著人文主義,并且是相對于禁欲主義、神權主義的提法。在不同的發展歷史情境下,英國文學總體上對于人道主義的提法更加趨向于保守,而美國文學顯然更加激進,并且富于創新性。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英國文學的集大成者,他對英國的影響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受到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英國文學對社會革命,尤其是暴力革命持懷疑乃持否定態度。這些思想也對歐洲的其他國家產生了影響。例如,歌德比較傾向于改良主義而非進行革命,更不是暴力革命。狄更斯對暴力革命持同樣的反對態度,他在小說《雙城記》里用“人道主義和革命暴力做對比,用愛戰勝恨”。以如何對待雅各賓黨人的專政為標尺,這些保守的人文主義者對許多反對這一暴政的詩人作家提出了批判。反對暴力,提倡寬恕,歌頌博愛,是人道主義最重要的命題。在奉行保守主義的英國文學評論或者其他受其影響的歐洲文學來看,人道主義的最高層級便是倡導全人類的和平與友愛,沒有階級的束縛和限制。人們對于以上觀點持否定或者懷疑態度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首先,社會的改造和完善需要革命推動作用,同時,必須認識到革命不是溫和的,暴力革命是必須的手段,因為任何“被革命者”均不可能心甘情愿地交出政權。其次,人的思想改造需要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社會環境對于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如果不承認人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便會認為革命能夠有效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和道德問題。最后,道德的約束力究竟有多大,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因此,人們通常會他人的自律能力缺乏信心。對于美國文學評論而言,由于沒有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封建國家的歷史性包袱,因而可以“輕裝上陣”,直接繞過“革命是否能夠作用于道德”這個命題。
總體而言,美國文學在面對人道主義時,顯然更加激進,并且富于創新性。總體看來,文化差異是導致英美文學評論差異的最為重要、影響最為深遠的因素,在創新性方面,美國文學評論要勝于英國文學評論;但是若論傳統性,則英國文學評論顯然更加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