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外名著譯作比較賞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簡·奧斯汀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其所著六部小說都已為中國廣大讀者所熟知。其中最富喜劇色彩的《傲慢與偏見》在中國流傳最廣,達到了雅俗共賞的程度。1956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王科一翻譯的《傲慢與偏見》。此譯本以流暢而又富于文采的譯筆較好地體現了原著的風貌,自問世以來一直廣受好評。幾十年過去了,本書的中譯本現在已經達到了20種之多。對其研究的角度也有很大的變化,但從歷史文化的角度進行多譯本的橫向縱向研究分析還不多見。
伽達默爾提出了一系列迥異于傳統詮釋學的原創性思想,其中“前見”這一概念更是一反啟蒙運動以來對其批判討伐的主流態度,公開聲言為其辯護,使人耳目一新。前見,或者說是偏見,成見,先入之見,主要是指人們在理解文本或認識事物之前,由所處的特定歷史環境,歷史條件,歷史地位等因素而構成的人類先存的心靈狀態。任何理解和解釋都依賴于解釋的前見,譯者帶著自己的前理解進行翻譯活動。不同的譯者有著不同的前理解,從而產生不同的譯本。歷史的未完成性和文本意義的不確定性,使不同時代的譯者翻譯同一文本成為必要。且不同譯者所處的時代影響著翻譯目的,譯者會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因此產生不一樣的譯本,也使復譯工作成為可能。本文試圖借用迦達默爾的前見理論從譯者的角度對王科一、孫致禮、張玲和張揚的譯本進行對比分析。
一、詞匯句法層面上的對比分析
在漢英兩種語言中,都有不同詞性的詞匯,但是它們的作用卻有很大的差別。作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對于詞匯的選擇,會非常的謹慎,認真。同樣,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也會十分講究對字眼兒的錘煉,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讀者和傳遞信息。在王科一的譯文中,他采用的是歸化的翻譯策略,也就是選用了許多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詞匯和句型。然而孫致禮,張玲和張揚采用的異化的翻譯策略,更加傾向于通過詞匯來傳遞出外國的文化。
例1:Butitisverylikelythathemayfallinlovewithoneofthemandthereforeyoumustvisithimassoonashecomes.
王譯:不過,他倒作興看中我們的某一個女兒呢。他一搬來,你就得去拜訪拜訪他。
孫譯:他興許會看中她們中的哪一個,因此,他一來你就得去拜訪他。
張譯:不過,倒是很有可能他興許看上她們中的哪一個呢,所以他一來你就得去拜會他。
在這三個譯文中,譯者使用了不同的詞匯來翻譯likely。其中,王把其翻譯為“作興”,一方面是因為年代背景的影響,他需要使用這個詞讓讀者更加容易地去理解與接受,更一方面是因為譯者本人比較熟悉中國的地區方言,這一點兒正好與原文作者想要傳遞的含義相吻合。在原文中,作者是要暗示貝內特太太文化程度比較低。而王的譯文恰好說明了這一點兒。在孫和張的譯文中,他們都采用了異化的翻譯方法,把它翻譯成“興許”。這個詞更加保留了原文的風格,符合現在讀者的閱讀需求。
例2:Mrs.BennetwaspreventedreplyingbytheentranceofthefootmanwithanoteforMissBennet.
王譯:班納特太太正要答話,不料一個小廝走了進來,拿來一封信給班納特小姐。
孫譯:貝內特太太剛要回答,不料一個男仆走了進來,給貝內特小姐拿來一封信。
張譯:本內特太太剛要答話,男仆進來把她打斷了,他手里拿著給本內特小姐的一封信。
很明顯,在這個例子中的footman,三位譯者也是采取了不同的翻譯策略。王把其譯為“小廝”,這個詞在古代的中國會經常使用。比如說,在中國的四大名著中,或者在一些武俠片中,都會看到這個詞。而王在這里選用這個詞,也是為了符合五十年代的歷史背景,使當時的中國讀者更加容易理解。而孫和張使用了更加現代化的名詞“男仆”。當然是為了符合九十年代的大環境,以及為了傳達原文的異域特色,讓中國讀者了解外國的文化。
二、語言風格層面上的對比分析
翻譯是為了再現原文的內容和風格。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需要遵循對等的原則,當然不僅是意思對等,而且也有風格對等。對于譯者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他們需要從宏觀到微觀進行判斷分析。
例3:Theywereinfactveryfineladies;notdeficientingoodhumorwhentheywerepleased,norinthepowerofbeingagreeablewherechooseit;butproudandconceited.
王譯:事實上,她們都是非常好的小姐;她們并不是不會談笑風生,問題是在要碰到她們高興的時候,她們也不是不會待人和顏悅色,問題在于她們是否樂意這樣做。可惜的是,她們一味驕傲自大。
孫譯:其實,她們都是很出色的女性,高興起來也會談笑風生,適意的時候還很討人喜歡,但是為人驕傲自大。
張譯:事實上,她們都是出眾的小姐,高興的時候脾氣隨和,愿意的時候也會招人喜歡;但是都很矜持自負。
在這個例子中,作者運用了諷刺的寫作手法,為了描述賓利先生虛偽而且喜歡炫耀的妹妹。只不過奧斯汀特別注重句子表達的順序,這樣的方法使反諷的藝術特點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原文中,她沒有直接地表達她的觀點,因為那樣無法塑造出她所渴望的效果,而是把倆個否定部分放在開頭,讓讀者認為是一種恭維。但是奧斯汀又在其后加了兩個狀語從句,立刻改變了讀者的判斷。作者用這種方法創造出她反諷的藝術效果。當譯者在翻譯的時候,需要認真的分析,再現原文的風格。在王的譯文中,他也使用了兩個并列的短語“問題是在要”和“問題在于”,跟在其后來傳達這種反諷的效果。但是在孫和張的譯文中,他們都是以一種直譯的方式來翻譯,沒有表現出那種懸念和諷刺。由此可以看出,王的譯文更為貼切。當然他們不同的翻譯方法在這里也可以看出來,王使用了歸化的手法,讓目標語讀者容易接受。而孫和張使用了異化的手法,盡量保持了原文的形式,這樣的話,不同的翻譯策略就造成了不同的修辭效果。
例4:InasshortatimeasMr.Collins'slongspeecheswouldallow,everythingwassettledbetweenthemtothesatisfactionofboth.
王譯:在短短的一段時間里,柯林斯先生說了多多少少的話,于是兩人之間便一切都講妥了,而且雙方都很滿意。
孫譯:柯林斯先生發表完他的長篇大論之后,兩人立即把一切都談妥了,而且雙方都很稱心如意。張譯:也不過是在能夠包容柯林斯先生那幾套長篇大論的短短時刻,雙方就稱心如意地解決了一切問題。
作者在這個例子中用反諷的語氣描述了柯林斯向盧卡斯小姐的求婚。盡管盧卡斯小姐也是一位明事理的人,但是她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就接受求婚,確實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句首的shorttime和longspeech形成對比,表現反諷。short指的是他們草率而且荒謬的訂婚。long指的是柯林斯絮叨而且愚蠢的性格。不同的譯者在翻譯這一句的時候,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王的譯文中,“短短”和“多多少少”反映出原文的諷刺效果。然而在孫的譯文中,盡管他使用了“長篇大論”,但是沒有其它的詞匯來形成對比,而且“立即”又使得語言過于平坦。在張的譯文中,雖然“長篇大論”和“短短時刻”可以形成對比,但是過于拘泥于原文。可以看出,王使用了歸化的翻譯手法,并且表現出了原文的反諷效果。而孫和張都使用了異化的手法,效果略微遜色。
三、文化層面上的對比分析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滲透著某一種文化背景,而且也必定會受到文化和社會的影響。此外,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價值觀,慣例和象征等等。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對于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說,中國人和英國人對于同一種顏色會有不同的聯想。而對于中國人所熟知的“陰陽”,英國人就會覺得無法理解。因此,譯者必須對不同文化中的這些語非常熟悉,才能夠翻譯出恰當的譯文。
例5:Hasshebeenpresented?Idonotrememberhernamesamongtheladiesatcourt.
王譯:她覲見過皇上嗎?在進宮的女士們中間,我好像沒有聽見過她的名字。
孫譯:她覲見過國王嗎?在進過宮的仕女中間,我不記得有她的名字。
張譯:她覲見過國王嗎?進過王宮的夫人小姐中,我不記得有她的名字。
這是貝內特太太的一句問話。King是十八世紀指的是具有最高權力的人。三位譯者在這里選用了兩個不同的詞匯來翻譯。在王的譯文中,他把其譯成“皇上”,因為中國的讀者非常熟悉這個名詞,更容易接受。因為王采用了歸化的譯法,來迎合目標語讀者的接受能力。然而,孫和張選用了“國王”。很明顯,這是保留了原文的特點,是異化的翻譯策略。因為譯者不同的社會和文化環境,造成了他們不同的翻譯方法。
例6:“MydearMr.Bennet”,saidhisladytohimoneday,..."
王譯:有一天,班納特太太對她的丈夫說:“我的好老爺,……”
孫譯:“親愛的貝內特先生,”一天,貝內特太太對丈夫說道,……
張譯:“我親愛的本內特先生,”本內特太太有一天對丈夫說,……
在這個例子中,對于貝內特太太對他丈夫的稱呼,三位譯者翻譯的有所不同。在王的譯文中,他使用了歸化的手法,翻譯為“我的好老爺”。“老爺”這個詞對于五十年代的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因為那時候女人的社會地位比男人低,所以她們要對自己的丈夫表示出尊重。然而,在孫和張的譯文中,他們都使用了異化的方法,翻譯成“親愛的貝內特先生”。很明顯,這是對原文的字面翻譯。因為他們的譯文出現在九十年代,所以不需要考慮男女之間的尊卑關系。而且那時的中國已經是一個開放的國家,人們都樂于吸引不同的文化。
總之,譯者作為文本的解釋者,無法排除前見的影響,在翻譯時必然帶著自身的前見對文本進行解釋。通過對王科一,孫致禮,張玲和張揚三個中譯本的對比研究,可以看出,由于歷史文化背景的影響,他們采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當然,這不是為了進行優劣的批判,只是為了找出譯本不同的原因。同時,也希望讀者對這部經典名著不同的譯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學者對伽達默爾的前見理論有進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