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學鑒賞與素質教育結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適應21世紀的要求,全面提高全民族的國民素質,實現中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努力,共同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從文學欣賞的角度,談談如何通過語文教學的途徑,提高中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
一、文學欣賞與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
文學作品是作家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作家通過塑造人物形象,高度概括地揭示社會的本質、文化傾向、風土人情等。中學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了解歷史,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成長為思想端正、心理健康的人。中國古代文學長河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著、名篇,它們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岳飛的《滿江紅》是一首長期以來廣為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宋欽宗靖康年間,金兵南下入侵宋朝,岳飛率領岳家軍英勇抵抗,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可是,昏庸的宋高宗聽信讒言,命岳飛班師,岳飛被秦檜害死。岳飛的這首《滿江紅》表現了詩人那種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矢志驅逐敵人、收復失土、重整河山的愛國主義精神。因此,每當強敵入侵、國家危急的時刻,它特別能引起人們共鳴。在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時期,它也能激勵人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增添人們為國家、民族發奮圖強的力量。
二、文學欣賞與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經過藝術加工而創造出來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感動人,是因為人物形象生動感人。作者的性格、意志精神,乃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讀者。中學生十分崇拜小說中的英雄人物,不少學生還暗暗下決心學習英雄人物,并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的英雄人物。保爾柯察金是前蘇聯文學中最卓越的英雄形象之一,具有崇高的革命品德,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不顧身地戰斗和勞動。他臥病不起的時候,仍然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堅持寫作,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斗爭。這個英雄形象在前蘇聯、在我國都曾產生過巨大影響。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電視連續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后,在中學生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廣大中學生紛紛表示要學習保爾的革命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特別是保爾說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斗爭’。”一段話已成為千千萬萬革命青年的座右銘。由此可見,文學形象的感召力多么大。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利用保爾這個感人的藝術形象來教育學生,培養他們的頑強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勇往直前,攀登一個又一個的科學高峰,爭取到達光輝的頂點。
三、利用教學設備提高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
“教學設備”一節是大綱的又一增設部分,提出了進行語文教學改革,進行素質教育的物質要求,強調了高中語文教學中除應具備一般的教學設備外,要努力達到三個條件:一是圖書資料。除工具書、教學掛圖外,特別強調要配備充足的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其他人文科學讀物和當代科技讀物,這些是增加學生閱讀量,擴大學生視野的必備條件;二是視聽設備;三是聲像設備。這是語文教學面向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大綱上這些設備要求,是提高文學欣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重要物質保證。四、文學欣賞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文學欣賞離不開對作品語言的賞析,通過分析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學習作家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文學家都是駕馭語言的高手。柳宗元主張“文以明道”,他寫作《捕蛇者說》,旨在說明“賦斂之毒有甚于蛇毒”,全文不是空發議論,而是借事明道、融理于事、因事說理,以蛇毒與賦毒相對比而成文,相比較而見意,有著強烈的感染力與說服力。全文以蛇開篇,至蛇收束,其中按照產蛇、募蛇、捕蛇、到捕蛇者、捕蛇者說的順序步步遞進,最后得出結論。作者以“蛇毒”為陪襯,通過反復對比揭示主題。學習柳宗元這種說理的方法,用來指導中學生寫議論文,是有相當大的幫助。中學生寫議論文往往空發議論,缺乏必要事實根據,寫出來的文章無血無肉,干巴巴的幾條筋,更談不上說服力。議論文的寫作要根基于現實生活,要求作者深入了解生活、挖掘生活,才能使文章更好地反映生活。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而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文學欣賞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手段之一。讀者通過感知文學形象的性格特征,認識文學形象的意義,并運用想象的方法去豐富文學形象的內涵,從而對文學形象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較豐富的文化知識和過硬的工作本領,而且要有敢于創造、敢于開拓的創新意識,尤其是文學欣賞方面的能力則要求更高。教師不但能讀懂文學作品的意思,掌握文學形象的特點,還要能鑒賞文學作品的精妙之處,包括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才能深入認識文學作品的內在意義。教師只有具備這方面的素質,才能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使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