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語文文學欣賞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議促賞,在討論中深化文章表達
中職階段的文學欣賞課是學生汲取精神食糧的體驗活動,是一門強調個體獨特體驗的互動式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以各種“讀”的形式激發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同時又要以各種“說”的形式實現文學欣賞的有效互動,實現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實現學生之間的智慧碰撞,從而達到“共賞”的教學目的。作者認為“,說”是語言輸出最基礎最直接的方式,在文學欣賞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用心感知與體會文章的“情感”,還要教會學生表達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作者以“議”入手,創設討論平臺,通過小組探究、班級辯論賽、文學報告廳等形式,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獨立思考,讓學生在積極的文學閱讀中,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并在小組討論與分享的過程中取長補短,豐富自己對文章的認識。例如,在講授《警察與贊美詩》這篇課文時,作者考慮到這篇小說有著濃厚的“歐•亨利式的諷刺味道”,雖然故事簡單,但理解起來并不容易,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歐•亨利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諷刺,對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與結局四個部分進行了剖析。在教學過程中,作者對故事的開端做了一場“開場秀”,介紹了歐•亨利的寫作風格、寫作背景,隨后,引導學生通過課文開端的環境描寫理解主人公蘇比六次為非作歹的原因,體會美國社會的世態炎涼和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在欣賞指導的基礎下,作者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故事的發展部分,也就是“蘇比為了實現自己‘冬居監獄’的想法做了哪些努力,結果如何”這個問題展開探索,引導學生對蘇比六次“失敗”的犯罪經驗進行小組討論。
二、以寫促賞,在習作中領悟文章蘊意
習作是語言輸出與應用的主要渠道之一,它在“讀”與“說”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是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檢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的“練兵場”。然而在日常的文學欣賞教學中,作者發現很多教師由于“怕麻煩”,一味強調我們的學生基礎薄弱,只要在“讀”與“說”上面多下功夫即可,寫倒是可以稍加放松。其實不然,作者認為,正因為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在中職文學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有意識地借助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為學生創設表情達意的習作平臺,讓學生在嘗試性仿寫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寫作,以此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為學生今后繼續升學或進入社會奠定基礎。《再別康橋》這首現代詩語言優美且質樸,感情豐富而深沉,意境唯美而深遠,符合中職學生的年齡特征與欣賞價值取向,容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在拓展實踐環節,作者創設了一個由欣賞到創造性仿寫的實踐活動。在這個創造性仿寫活動中,作者啟發學生在欣賞《再別康橋》的基礎上,學習它的詩句結構,嘗試寫一篇小短詩,短詩的內容可以圍繞“離別、友情、親情”等主題展開。為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在仿寫之前,作者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了從網上搜集的仿寫案例,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跟著徐志摩寫一篇獨具個性的《再別××》。
總之,文學欣賞是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教學平臺。在中職階段的文學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中職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與心理適應能力,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盡可能豐富文學欣賞的形式,打破以“讀“”聽“”講”為主的欣賞形式,創設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欣賞平臺,強化欣賞與實踐之間的聯系,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作者:虞小琴 單位:江蘇省如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