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英語文學欣賞課教學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英語是高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除了基本的詞匯、語法等知識外,還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閱讀教學。當前高中英語都引入優秀文學作品作為閱讀教學的補充,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提高學科素養。對此本文則從科學選擇文學作品、采用合理教學方法以及引導學生理解共情等分析高中英語文學欣賞課教學策略,望給予英語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學欣賞;教學;實踐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閱讀相對于以往也逐漸呈現快餐化和碎片化等特點,高中學生也受到影響。對于英語課程而言,其教學主要集中于詞匯、語法以及寫作中,基本上沒有機會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忽視語言的社會文化、認知和生物屬性。如果教師僅僅將英語作為工具,那么無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文學賞析課對養成深刻語言教育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科學選擇文學作品增強學科核心素養
一般高中英語選擇的文學作品基本上優秀名著,牛津高二英語教材中就針對文學作品設置單獨的教學板塊,其中包括電影《哈利波特》、狄更斯《遠大前程》、歌劇《圖蘭朵》、彭斯的詩作《紅紅的玫瑰》,其他教材版本中還收錄了馬克吐溫《百萬英鎊》、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莫泊桑《項鏈》等。如果僅僅借助教材課文根本無法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教師可在學生課外閱讀和選修課中并結合學生特點選擇相對合理的文學材料。選用課外閱讀作品的原則為根據循序漸進的規律和由淺至深的特點學習語言,教師就可根據學生實際英語能力選擇和學認知水平相符以及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文學名著,如詞匯量在2000~3000的簡易英語讀物和英漢對照讀物。英語文學閱讀應放棄傳統閱讀教學中的實用主義和工具主義,逐漸向提高人的素養方向發展。主要因為文學欣賞課的核心為人物特征、故事情節以及優美語言等,往往圍繞人物、故事、語言等文學元素的閱讀教學和學生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基礎上影響學生現實生長,促使學生不斷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此過程中提高生活質量。文學閱讀和其他閱讀相比有一定的自主性,理解作品方面也十分個性化,可以說這種自主閱讀過程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語言運用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科素養。
二、采用合理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高中英語文學欣賞教學也分為多種途徑:首先閱讀方式;對于短篇文學作品,英語教師應保證學生有充足時間閱讀,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方運用20~30min時間閱讀作品,或者可以將作品布置成家庭作業。當學生閱讀完畢后可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品大致含義,一方面能增強學生口語能力,另一方面能增強英語水平。中長篇文學作品可先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概括文章內容,之后再補充相關課文閱讀文章作為補充。以《遠大前程》一課為例,教師在讓學生在教學中概括小說主題和內容,同時安排學生在學校的閱覽室中閱讀理解小說的簡寫本。其中小組拼圖閱讀也是較好的閱讀途徑,即將閱讀作品分為2~4部分,小組學生先自行閱讀一部分,之后和小組成員展開交流,最后整體理解作品。雖然這種閱讀無法和學生自主閱讀方式相比,但在感悟作品方面卻更加透徹,對于時間緊和任務繁重的高中學生而言十分有用。其次課堂討論;理解作品是高中文學欣賞課的重點之一,教師在課堂上可讓學生根據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疑問,基于學生語言能力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尤其對于復雜的閱讀問題,可先嘗試分組后再讓學生解答,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在文學欣賞課中普遍倡導學生從審美角度學習文學作品,例如讓學生找出文學作品中描寫景物和刻畫人物以及表達情感的段落,進一步引導學生賞析作品語言。還可讓學生運用畫畫方式刻畫作品中關鍵人物和場面,促使學生深刻理解作者刻畫的人物特點,最終達到品味作品情感目的。
三、引導學生理解共情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當前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之一為文化意識,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倡導具有文學視野的英語教育。因為文化和人類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尤其在英語教學中泛指所學語言國家的傳統風俗、風土人情、歷史地理、價值觀念、行為規范、文學藝術以及生活方式等。對于文學作品閱讀而言,此類學習是構建在異域文化基礎上,作品中涵蓋作者所在國家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也說明作者所處時代等隱藏信息。長時間有規律地閱讀文學作品對學生而言都有一定的潛移默化作用。因為有的文化具有隱性特征,例如宗教信仰、社會制度、價值觀等,只能在文化語境中理解其內涵。有了隱性文化,自然然而也會有顯性文化,例如生活方式、節慶活動、歷史文化等。《簡愛》是反映維多利亞時代生活作品,那個時期是大英帝國和英國工業革命的鼎盛階段,作品中大量刻畫當時環境下寄宿制學校的生活以及女性作為家庭教師的愛情觀。除了《簡愛》,這個時代也出現過如《大衛*科普菲爾》、《呼嘯山莊》等,只能通過英語教師的指導和啟發展示其中的隱性文化,學生才能從整體角度理解工業革命時期的文學特征和社會面貌,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四、結語
總之,文學作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是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更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英語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學習英語心理特征以及文學作品材料,科學指導學生選擇和自身英語情況相符的作品,促使學生大量輸入閱讀信息后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品梗概,從而建構屬于自身的文本理解體系,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文學素質。
參考文獻:
[1]吳艷玉.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欣賞課探索與實踐[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31(4):119-120.
作者:李素香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