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藝術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摘要:新媒體是由信息技術突破帶動的,在先進的信息技術基礎,上融合為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新聞平臺。媒體藝術是一種創造媒體本身的新型藝術。新媒體藝術具有對人們精神世界引領和示范的功能,已經成為人們接受信息、享受娛樂、體驗藝術的主要渠道。成為傳播先進文化、提升人們精神境界的重要平臺。新媒體必須強化管理,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藝術導向,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主旋律,實施精品、品牌化戰略,帶動整個媒體藝術產業的健康發展,成為社會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新媒體的緣起
媒體從傳統的定義來講,具有喉舌功能,它作為信息傳遞、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類信息傳播中起著及為重要的功能。電子傳播時代的到來和傳播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會。媒介的極大豐富和體外化信息系統的發達,進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傳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信息社會,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以計算機、互聯網絡和多媒體為代表的新傳播的發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現了融合的新趨向。信息高速公路就是集廣播、電視、電話、傳真、電子郵政、電子出版、計算機通信等各種信息媒介于一體,對音聲、影像、文字、數據等進行綜合處理和傳輸的多媒體雙向信息系統。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沖擊。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趨向主要表現在傳播過程的雙向性的增強、多媒體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媒介資源的豐富化、信息傳播的全球化。新媒體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知識結構,也改變了人類觀察世界的方法和思想過程。以電視為主的現代媒體改變了人類觀察世界的棱鏡。在遙遠的土地上,通過衛星、電視、互聯網,進入了家庭。觀眾和網民有一種實時、親歷、感性和全球化的感覺。以印刷媒體為主的傳統媒體,其文字死板地印在紙上,讀者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構筑出現實畫面來。然后,大腦通過理性的思索做出結論,最后再拿出行動方案。而新媒體改變了思想和決策過程。電視的動感、聲音、色彩使觀眾的感官親歷了新聞事件,引起了沖動的反應。由于電視依靠的是視覺元素構成的畫面,它總是把注重力放在那些能出好畫面、戲劇性強的新聞事件上。電視畫面給受眾帶來的沖擊效果也促使一些報紙跟著模擬。這類報紙強調和突出報紙的視覺效果,借以提高新聞內容的質量,增強新聞的沖擊力。
二、信息時代的藝術互動
當代藝術的轉型是藝術和大眾傳媒在制造形象化文化產品上的統一性,決定了兩者相互促進和統一的前提。大眾傳媒作為流行藝術的主要生產機器,從內容到形式,從工具到手法,都控制了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把它們整合到傳媒體系中,先天地決定了流行藝術的標準化和批量化生產方式。藝術和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造物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和審美意識的提高,藝術和設計更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在中外藝術設計發展史上體現得都非常明顯。所謂設計,指的是把一種設計、規劃、設想、新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視覺的方式傳送出來的活動過程。藝術設計的分類方式多種多樣,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常見的分類方式將藝術設計劃分為摘要:平面設計、立體設計和空間設計;或者根據應用領域分為摘要:建筑設計、工業設計和商業設計等。設計作為視覺的造型活動必然體現為一種藝術形態,藝術設計門類龐雜,新的設計名稱相繼出現,新媒體藝術設計就是其中的一例。設計有許多名稱,分別揭示了各種不同的設計目標和存在領域,但是我們發現,在一些設計中具有類的特征摘要:視覺傳達設計、商業展示設計等門類和二維空間關系密切,都是通過視覺傳達意圖,其學科基礎是平面構成。和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相關的設計門類,如網頁設計、數字3d設計、互動設計、動畫設計、游戲設計等,它們以電子形式存在,不受時空限制,營造的是虛擬的人工環境,使人們在真實和虛幻中穿梭。虛擬藝術設計是指集聲音、視頻、圖像、動畫等各種信息媒體于一體的信息處理藝術。它可以把外部的媒體信息,由計算機加工處理后,通過互聯網以圖片、文字、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方式輸出,以達到豐富的互動藝術表現。其特征為綜合性、交互性、虛擬性。虛擬藝術設計已經成為網絡空間的一種生活和娛樂方式,日漸融入我們的生活。技術和藝術,現實和虛擬,參和和互動,這是數字化網絡的觀念,是一種新的空間形式、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從某種角度可以說,虛擬藝術設計是數字時代和信息時代的藝術表現。其大致可分為網頁設計、游戲設計、交互設計、用戶界面設計、虛擬現實。
三、新媒體藝術引領時尚
新媒體藝術是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部分,它遵循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趨向,符合時展要求,加快社會主義文明進程,這是它的動力和生命力所在。在人們剛剛熟悉了第四媒體一網絡媒體之后。以手機短信為起點的第五媒體又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除了擁有原先的報刊、廣播和電視之外,又增加了兩種新媒體。那么未來的媒體什么樣呢?它應當是由信息技術突破帶動的,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多媒體平臺。未來通訊社、報刊、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媒體將在先進的信息技術基礎上融合為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新聞平臺,并和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公務、電子醫務、電子教務等有交叉和融合的趨向。當前,給媒體帶來新的挑戰,媒體既是信息的傳播者,又是市場的競爭者。如何激發媒體的活力?傳統媒體藝術設計所扮演的“點綴”功能,必須起到畫龍點“睛”的功能,讓媒體的活力在市場競爭中充分煥發。也就是說藝術設計就是打造媒體的第二生命線。新媒體藝術是一種創造媒體本身的新型藝術。傳統媒體要進行自身的演變,促進向新媒體轉變。傳媒的發展過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過程,而是一個依次疊加的過程,每一種技術都使人類的傳播能力有了飛躍。這種傳播能力在進化過程中一代一代的積累、升華、傳遞,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基本的一面。傳統媒體必須和新媒體聯手改變傳統的傳播模式,作為世界上廣有影響的傳統印刷媒體,美國《科學》雜志改造成了交互式的電子信息媒體。20世紀B0年代興起的新媒體藝術,繼青銅、瓷器、雕刻等舊煉金時代實體造型藝術后,第一次運用并融合聲、光、電技術表達觀念。發展到今日,新媒體藝術更以它的互動性、滲透性,把對某種具體技術的崇拜和開發轉化為對此技術的分享和通感。如同一扇窗、一道門、一個鏡面、一堆答案,讓參觀者接近創作的過程,通過創作者熟悉自己。
新媒體藝術所謂的“新”是什么?新=未存在過的=未被發現的=原創的。新,就一定不屬于大多數;新,總是被少數人創造出來的。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總是非常個人化的活動。在一個以媒體、信息和知識為引擎的社會中,藝術,作為創造力和表現力互相激發的一種實踐活動,積極地介入到塑形社會的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學科交叉、跨媒體、人機交互和空間,這幾個元素構成了新媒體藝術的最主要特性。媒體藝術為跨文化
的和學科交叉性的,其實可以涵蓋從繪畫、攝影、全息攝影術、實驗電影、錄像藝術到行為藝術、交叉媒介演出藝術、交互藝術、界面等廣闊的領域。歐洲新媒體藝術教育普遍以觀念為導向,并具有實驗勝、反思性、破壞性和置疑精神。我們在此領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以技術至上為方針。普遍缺少的是一種對藝術史、當代藝術、實驗精神,以及獨立,合作關系的深入熟悉。學生們創作的作品只是一種單純的工具層面的延伸。停留在3D特效和網絡游戲互動這樣的層次是無法了解真正的新媒體藝術的。新媒體藝術首先是建立在藝術層面上的藝術創作。互動和網絡是新媒體藝術的兩個主要特征,二者之間經常是互相包含的關系。互動有兩個方面的意思摘要:一個是廣義的,比如看電影、打電話,等等;狹義的互動概念,就是界定在人機交互上面。一些新媒體作品通過媒介和網絡還可能反饋到藝術家。從人到作品,再從作品到人,這種交流是雙向的,這都是一些傳統藝術所不具備的新的可能。
四、重引導和強管理并舉
信息技術發展引發的媒體革命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重大新問題,諸如管理失控、色情暴力信息泛濫、知識產權被侵犯、職業道德受到沖擊等等。面對由信息技術發展引發的媒體革命,人們給予了高度重視。各國政府從國家利益出發紛紛調整和制定相應的戰略方針、政策和具體辦法,以期在21世紀的媒體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帶來的新挑戰,各種思想文化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相互激蕩,正確的和錯誤的,先進的和落后的,積極的和消極的交織在一起,意識形態的滲透在加劇,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科技優勢和輿論強勢,不饋余力地推行其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西方文化、外來文化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不容忽視。美國大片、西方時尚、日本動漫、韓流以及情人節、感恩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在青少年中大行其道,對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思想道德觀念和傳統文化產生了沖擊。
燦爛的中華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既是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也是中華兒女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千百年來,在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的傳承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既有口耳相傳的神話史詩,也有浩如煙海的紙質典籍。近現代以來,隨著科技革命推進,大眾傳媒應運而生,為文化的傳播、文明的傳承賦予了新的生氣和活力,拓展了更大空間。媒體在文化競爭中的功能更加凸顯。我們只有努力傳承、弘揚中華文明傳統,積極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創造出更具有生命力、競爭力的新媒體藝術,才能在國際文化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在當今社會,新媒體藝術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影響,具有對人們精神世界引領和示范的功能,已經成為人們接受信息、享受娛樂、體驗藝術的主要渠道,成為傳播先進文化、提升人們精神境界的重要平臺。新媒體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藝術導向,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主旋律,始終堅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品格的自我素質。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有計劃按步驟的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作品,為活躍人們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精神境界,激勵人們創造美好未來,發揮積極功能。文化精品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思想的集中體現,代表著文化發展、文化追求、文化價值的最高標準。總理說摘要:“擁有名牌的多少,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征。名牌就是質量,就是效益,就是競爭力,就是生命力。希望全國有更多的名牌走向世界,加快培育更多世界級企業和世界級品牌。”新媒體藝術實施精品、品牌化戰略,帶動整個新媒體藝術產業的健康發展,成為社會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著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輿論傳播的方式、方法、手段出現了新變化。輿論傳播方式發展變化帶來新的挑戰。媒體形式日漸多樣,網絡媒體構成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傳統媒體利用新聞資源、人才資源、品牌資源等優勢,通過自建網站、合并和控股地方新聞網站等方式,強勢介入互聯網領域,大力拓展手機報紙、手機電視、網絡電視、網絡廣播等業務。民營資本和傳統行業企業看好網絡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和發展潛力,把投資網絡媒體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擴大知名度的重要途徑,使得網絡媒體資本結構日趨復雜多元。境外大型互聯網企業普遍看好我國互聯網發展前景,憑借其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大舉搶灘中國市場,通過和境內有關機構合作等方式,擴展經營活動范圍,使我國本土網絡媒體非凡是重點新聞網站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輿論傳播的內容日漸豐富,主流媒體之外,有都市類、休閑類以及其它各種專業性組織的媒體。受眾接受信息的即時性、自主性、互動性大為增強,從單純的接受者變成了參和者和生產者。如何加強和完善對新興媒體的管理,促進網絡健康發展,是一個重大課題。網絡媒體發展是信息技術、現代媒介技術發展和應用的結果。其個人化趨向反映了社會成員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但是,互聯網媒體的社會屬性和其他媒體一樣,在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社會責任。當前,對于新興媒體在管理還不健全,管理制度滯后,管理手段有待提高,達到有效地加強引導輿論的本領,把握輿論工作主動權的目的。在實現途徑上,對新媒體的管理和引導,主要通過加強領導,技術手段和法律法規相結合進行。從管理層面上講,要完善管理法規,推動互聯網和新媒體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保持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協調發展。首先,應該改變對新媒體缺乏統一的法律界定的目前狀況、技術劃分和法規管理層面的分離的現象,改變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的局面;其次,法規管理要宏觀原則和微觀細則相結合,改變目前管理法規操作性不強的狀況。從引導層面上講,要針對新媒體的特征,采取有效的引導和控制方式。一是針對網絡應有的整體有益性,加以正面扶持。網絡新媒體不僅僅是一種媒體,對個人來說,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交流傳播方式。積極引導網民文明上網,應該鼓勵對網絡媒體的合理、合法和有益的應用。二是互聯網是新技術的產物,管理必須善于運用高技術手段。要利用技術手段防止輿論導向錯誤,對虛假和有害信息加以攔截,防止滋生蔓延。三是要加強網站的制度建設,要像辦傳統媒體一樣下大力氣、花大功夫、建設好、運用好這一新型傳播媒體。大力倡導網站守法自律,大興網絡文明之風。防止輿論導向出現偏差。四是要加強網絡編輯和內容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實行資格認證制度。網站要遵循網上信息傳播的特征和規律,不斷提高藝術引導,要積極運用新技術。開拓新業務,豐富網上內容,拓展服務功能,努力成為集信息、娛樂、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媒介和“信息超市”。五是針對網民結構過于年輕化趨向,應加強整個社會成員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培訓,從而改善網民的年齡結構、職業結構和文化結構。加強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使網民懂得“虛擬空間”也要遵紀守法,自覺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風。
新媒體藝術如同在一條沒有航標的河流里航行,直面種種風險變數而沒有退路。它會創造出一個個新的傳奇,承載著新媒體藝術人的夢想。一步步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