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方社會學元及理論化方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學的元研究及其元理論化趨勢的高漲,既受社會學理論和社會學元理論內部因素的影響,也受社會學學科之外因素的影響。但作為社會學發展中自我反省意識的必然產物,它又是在反思社會學自身危機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的功能就在于為社會學及其理論"立法"。
西方社會學的元研究(meta-study)是在社會學發展到體系紛呈、流派此長彼消、研究方法混雜、分支學科輩出的當代社會學階段,在反思社會學自身危機基礎上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它以社會學自身以及社會學的研究狀態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是一種對社會學進行社會學次級研究的方法。[1]其中至少包括社會學元理論(metatheory)研究、元方法(metamethods)研究和元資料分析(meta-data-analysis)三大領域:元理論研究是對既存社會學理論的研究;元方法研究是對既存的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研究;元資料分析則是對社會學資料分析結果的研究。[2]因此,社會學的元研究不同于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社會學,它不對社會學問題作實質性的探討,而注重對社會學發展的歷史與邏輯的形式化研究,通過訴諸語言來分析、檢驗和判斷社會學尤其是存在著的各種社會學理論和方法的合理性、正當性和有效性。
西方社會學的元研究是社會學發展中自我反省意識發展的必然產物。與元數學、元哲學的元研究不同,社會學的元研究注重研究理論的產生、途徑、過程和理論范式的發展變化規律,研究理論與研究者、社會現實之間的相互關系等等,是一種"泛化"的元研究。[3]其具體內容大體要涉及到下列問題:1.社會學描述(術語、概念、命題等)的合規則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2.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功能、性質、理論結構、邏輯范疇、進步標準等的探討;3.社會學歷史發展過程的考察;4.探索社會學的理論形成道路及不同的研究范式發展變化狀況,揭示隱匿于社會學理論內部的深層次結構;5.分析在一定歷史背景中社會文化條件對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的產生和發展所起的影響;6.對社會學研究共同體進行的研究,辨識各種學術團體,分析這些團體及相互間的聯系對社會學理論的影響等;7.運用基本的元理論范疇去辨識和歸納社會學理論的現狀,去揭示社會學研究中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等。
一般來說,一門學科中元研究的興起一是由于學科主題概念突然出現某種根本的轉變,從而要求修改目前學科中所通行的科學研究邏輯和范式;二是由于學科很久沒有進展,似乎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因此,該學科的實踐者產生出日益增長的懷疑,最終對奠基者當初提出的學科目標建設的可能性、方法的有效性和理論的恰當性等學科的基礎性問題提出質疑。當前,面對全球化浪潮的不斷沖擊,西方社會學的境遇的確令人擔憂,對社會學自身及其變革的反思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由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到對社會學自身的反思,這是一次理論上的認識飛躍。西方社會學的元研究就是為了系統地探討社會學自身的一些問題而出現的,其結果直接導致了一種稱之為"元社會學(metasociology)"的學科的誕生,它的作用就是提供"對于進行社會學研究、建構社會學體系和在這些研究與體系完成之后對之進行批判的必要方法論預設"。很顯然,這種"元社會學"概念的出現是社會學邏輯上所必需的。如果社會學是一門科學,那么它就不能任意地建構起來,而應當與確定的明確規則相一致。[4]因此,西方社會學元研究在當代的迅速發展和繁榮正是基于這種學科背景下形成的,它是西方社會學學科危機的直接產物。[5]例如,社會事實范式,尤其是其理論成份----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在社會學的擴張時代占據了長達20多年的統治地位,到1960年代受到了社會定義范式和社會行為范式的嚴重挑戰。[6]社會學的這種多重范式結構的出現極大威脅了該學科的統一,使社會學研究產生了分裂,從而使社會學總體性危機正在到來的感覺蔓延開來。[7]正是這種即將到來的社會學學科危機感增強了社會學家對社會學元研究的興趣。
筆者認為,與1960-1970年代相比,當代西方社會學面臨的危機似乎更加嚴重,其不僅在研究范式上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分裂與對立(實際上這并不是社會學危機的真正內涵,因為自社會學誕生以來它就存在了),更主要的是整個社會學體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現實基礎發生了變化,社會學在思維方式、研究范式和一般理論建構等方面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重建。[8]社會學元研究方法就是要適應這一變化而對社會學自身展開系統的批判性考察,尤其要對支撐各種社會學流派的深層結構進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認識論基礎。實證主義、人文主義和批判主義等都是不同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基礎結構,盡管實證主義社會學長期占有統治地位,但社會學家一直在做出種種努力,或是暗中削弱這一主導的認識論思路的潛在結構,或是改革它和超越它。
我們要運用社會學元研究方法來考察社會學自身的演進邏輯和發展規律,不僅要考察社會學研究所必要的方法論前提,評價現存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優點和缺點,而且,還要探討社會學研究新的程序規則和研究范式。當然,我們對社會學的元研究方法的運用也是需要條件的,這主要包括:一是研究者本身所接受的"印跡(imprinting)"應該是比較淺的,或者能夠使自己保持距離或相對的自主性,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也要遵守游戲規則。二是研究者應當意識到自己只不過是社會的一分子,但他僅僅作為這一整體的一部分還不行,整體還必須以某種方式時時出現在他的中心。三是研究者必須要有一種人類學和民族志學的意識,也就是說能夠通過與其它的文化和社會相對照,來看待他自己的文化和社會。四是研究者必須要有歷史意識,知道自己所處的時期只不過是歷史上一個個別的時期。五是研究者必須意識到思想問題和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因為只有發展復雜的社會學,研究社會學之社會學才能成為可能,而且發展研究社會學之社會學本身就需要復雜的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