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學下的西方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師還要切實認識到,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西方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因為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單純學習語言點已經不是學習的唯一目的,他們需要的是實際運用能力。如果還以課本為中心,只把重點放在語法和詞匯教學上,不但滿足不了學生的好奇心,更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就不可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語言教學的同時,適當地滲透西方文化,使學生取得對西方文化的認同,這樣可使學生消除對英語教學格格不入的情緒和疏遠感,促進學生轉換腦筋,用英語進行思維,從而有助于他們從深層去理解和把握語言,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所以課堂中的文化灌輸既是提高學生興趣的一劑良藥,又能更有效地為語言學習服務。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深層文化信息
教師可結合教材,同時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補充一些相關的西方文化知識,介紹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教、飲食習慣等文化知識,使學生全面了解、認識西方文化。比如第一冊第七單元中CelebratingHolidaysandMakingFriends介紹了圣誕節,教師可以巧妙地以此為切入點,深入系統地講解圣誕節的知識,包括起源、習俗等,并由此引出其他與宗教有關的節日等,以及宗教對西方國家日常生活的影響。
(二)加強中西方文化對比
中國和西方國家由于歷史、地理及信仰的不同,使得人們對事物的理解以及文化習俗等也有所不同。比如,西方人是很守時的,他們時間觀念很強,并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因此,在西方,要拜訪某人,必須事先約定,并說明拜訪的目的、時間和地點,經商定后方可進行;而中國人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在人際交往方面,中西文化習慣也有很大的區別,中國人講求謙虛,與人交往時,崇尚“卑己尊人”,并把這看做一種美德,在受到別人贊揚時,我們往往會進行自貶,以示謙虛。西方國家卻不同,當他們受到贊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hankyou”表示接受。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比較淡薄,而西方人的隱私觀念卻很強,他們非常注重個人隱私,尊重個人空間,不喜歡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隱私,更不愿意讓別人干預。因此在隱私問題上中西雙方經常發生沖突,例如,中國人彼此第一次見面時,為了表示關心和尊重,往往會問及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兒女、職業,甚至收入,這在中國人的眼里是一種禮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則認為這些問題觸犯了他們的隱私。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文化內涵差異非常大。東西方文化對比的闡述既能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詞匯和語法教學中滲透文化信息
詞匯作為語言中最活躍的成分,負載著大量的文化信息,許多詞匯來自神話、寓言、傳說。所以,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介紹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了解這方面的文化知識,有助于學生對英語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四)拓寬獲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書籍、歌曲、電影等都是文化在不同方面的表現形式。特別是電影,這不僅是因為影片的內容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某個方面的縮影,而且還在于觀看片中演員的表演可以有助于學生感知和學習并掌握許多非語言交際的方法和手段。比如《阿甘正傳》是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美國政治社會史的歷史片,可以從中了解美國從19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近40年的重大社會歷史事件。加強言語技能訓練,培養交際能力,是中職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
總之,教師不應該只在課堂上講授語言基礎知識,還應該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利用課外時間廣泛閱讀西方文學作品、報刊雜志等材料或觀看一些經典的西方文化影片,從中吸取文化知識,增強文化素養,拓寬西方文化視野,提高語言交際能力。讓學生在一種潛移默化的環境中被感染、熏陶,使他們的素質、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作者:楊俊單位:山東省濰坊市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