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高校基層團組織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團的組織建設
高等教育的改革使高校基層團組織的外部環境、工作對象、工作內容、運行機制以及工作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的調整與變化,從總體來看,高校基層團組織的工作環境更加復雜、工作領域更加寬廣、工作任務更加繁重、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新任務以及新形勢的要求下,基層團組織要面臨如何推動教育改革深化、如何發揮自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等眾多課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要求高校基層團組織能夠圍繞思政工作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與實際情況,以高校基層團組織工作規律為依據對這些問題進行不斷的研究與探索,運用科學化和創新化的方法來開展實踐工作,而科學化以及創新化方法的實踐基礎在于實事求是,這要求高校基層團組織能夠掌握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實際需求,通過建立學習型團組織、在團組織管理中運用項目化管理并在鞏固傳統工作平臺和載體的基礎上通過對網絡陣地的占領來強化網絡引導優勢使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工作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與需求。
二、校園文化建設
全球化發展進程以及知識經濟發展的加快使多元化的文化格局越來越明朗化,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使大學生受到了許多不同文化的沖擊與洗禮,作為文化與思想發祥地的高校經受著文化多元化發展的滌蕩并引發了文化方面的變革,高校校園文化的偏失以及校園文化建設中所體現出的封閉性與形式主義都要求高校基層團組織能夠在了解校園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對校園文化的建設作出變革并發揮出引領大學生思想的功能。對于當前高校基層團組織所面對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而言,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文化傳播的網絡化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都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在認識到這些挑戰的同時高校基層團組織要以開放性、創新性、多元性以及載體多樣性為原則來通過發揮社會主義核心機制體系的指導作用以樹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與價值取向,在對校園文化建設作出整體規劃的同時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與地位,通過加強高校之間的交流來建立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與保障機制。
三、大學生社團建設
高校社團是大學生進行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高校第二課堂中重要的構成部分,當前的大學生社團儼然已經是高校中十分具有影響力的組織,它在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知識結構的完善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提升的重要陣地。高校社團的建設符合大學生的成長需要與年齡特點,但是在傳統的社團建設工作中,由于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忽視使其這種功能的發揮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對社團建設長效機制的建立,同時高校基層團組織對社團建設和發展干涉過多乃至影響其健康發展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針對這些問題,高校基層團組織有必要對高校內部社團的特點、類型以及作用做出分析,通過對社團建設和發展現狀做出調研以歸納和分析制約社團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有針對性的通過學習和總結經驗與理念來推動大學生社團的良性發展。
四、大學生志愿者工作
培養怎樣的人才是高校教育與管理工作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大學生在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發展方面呈現出了多元化趨勢,利益成為了指導大學生行為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在此背景下,推動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并使大學生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成為了各個高校基層團組織必須要面臨的現實任務,所以對大學生志愿者工作的組織成為了當前高校基層團組織中重要的工作之一,這項工作的開展適應了大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以及時代需求,所以通過保證這項工作的有效性以及調動起大學生的積極性是解決好大學生志愿者工作的重要目標。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有助于推動和諧社會的建立,同時也有助于大學生人格的完善與自身價值的實現,大學生在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也能夠獲得社會的好評與認同,所以重視大學生志愿者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此過程中高校基層團組織要以引領團員思想為基礎,在遵循資源原則、追求實效原則以及參與原則的基礎上使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以及教育的過程從單向向雙向互動轉變,并為大學生創建良好的體驗并提供更多能夠參與志愿者活動的機會,同時在此過程中還要重視激勵機制的完善、培訓機制的規范、保障機制的強化等,從而確保大學生在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能夠有效的實現自我提升與自我實現。(本文作者:蔡桂全單位:玉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