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以閱讀為載體的高職校園文化育人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倡導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下,高職:校的閱讀文化卻現狀堪憂。需從優化校園閱讀環境、提高教師育人水平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等方面入手,把閱讀和學習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和根本,打造以閱讀為基礎、以習慣為重點、以能力為核心的文化育人框架,營造人文素養厚實的校園文化環境,豐富高職校園文化內涵,培養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閱讀;高職:校;文化育人;內涵建設
“全民閱讀”已連續三年寫入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無論是倡導全民閱讀,還是建設書香社會,都體現了閱讀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影響的是整個現代公共文化體系的構建。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系統的一部分,受到社會主流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就必須與社會大環境步調一致。在倡導全民閱讀的時代大背景下,高職:校不能無動于衷,更不能片面追求個性化的校園文化建設,而必須把閱讀、學習作為校園文化構建的基礎和根本,打造以閱讀為基礎,以習慣為重點,以能力為核心的文化建設框架,努力營造敬業修德育人、人文素養厚實的校園文化環境,培養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的高素質人才。
一、閱讀對高職校園文化育人的作用
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強調學科性不同,是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與社會服務第一線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就業教育。高職: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文化修養、知識結構以及興趣追求等都與精英教育下的本科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高職校園文化作為高職:校靈魂和個性特征的重要標志,勢必在職業技能、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等方面呈現出區別于普通高校校園文化的多元性,它是一個整體的育人網絡,發揮著對職業精神養成的獨特作用,也包含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育人要素。閱讀文化作為要素之一,體現的是校園文化的軟實力,可以有力引領、提升和推動高職校園文化育人實踐的開展。淵一冤有利于提高高職:校人才培養質量立德樹人是高職辦學的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校一切工作的核心。而閱讀是校園文化有機的組成部分,于校園文化的塑造和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都十分有益。將閱讀作為高職:校校園文化育人的良好載體,既可以有效促進教師不斷豐富內涵、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充分發揮其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專業技能,提高人文素養,從而提升整個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淵二冤有利于加強文化認同,構建和諧文化校園高職: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中應居于核心地位,而閱讀作為精神文化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可以成為構建校園文化的良好載體。通過閱讀熏陶師生的思想情感、充實精神生活、升華道德境界,以此來強化文化育人的功能,推進校園文化引領的影響力,強化文化共享的凝聚力。師生共同閱讀共同學習,有利于加強相互間的文化認同,促進文化校園的和諧發展,使校園文化成為師生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淵三冤有助于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內涵發展的核心是校園文化氛圍的培育,反之,良好的校園文化也可以有效助推學校的內涵式發展。高職:校普遍文化底蘊不厚,但不能忽視師生對校園文化日漸增長的需求,應該重視閱讀給校園文化建設和育人實踐所帶來的文化積淀。高職:校要想取得長足發展,必須著力優化育人環境,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以推廣閱讀,繁榮文化為抓手,引導高職:校師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處事、言行和習慣,觸動他們的精神世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更好的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二、高職:校閱讀文化現狀校園文化建設
在高校育人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國高職:校校園文化建設普遍起步較晚,盡管積極性高,仍難免存在各種問題。閱讀文化作為校園精神文化中的基本核心內容,理應是最值得重視與提倡的,它包含了校園環境、教師和學生三個基本要素。雖然建設書香校園已是許多高職:校的共識,但普遍來看,高職:校的閱讀現狀并不盡如人意。淵一冤閱讀環境欠佳文化是一種環境。如果說校園文化中的各種活動是第一課堂教育的延伸,那么閱讀應是從文化知識向文化能力轉化和向文化素質提升的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高職學生發揮潛能,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但高職:校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校園里各種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各類學生社團百花齊放,職業技能競賽如火如荼,卻鮮少有看到與閱讀相關的活動舉辦,教室里聽不到朗朗讀書聲,就連圖書館也常是冷冷清清,所謂書香校園往往名不副實,學校提倡大家多讀書、推廣閱讀,很多時候只是喊喊口號,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淵二冤教師閱讀量欠缺現在的學生不愛閱讀,這是許多教師的感慨和困惑,但反過來想想,為人師者們是否有為推動學生閱讀做過什么,又應該做些什么。在全民閱讀成為國家戰略的今天,教師理應成為全民閱讀的“領跑者”,回歸“文化人”的知識分子本色,主動發揮引導學生閱讀的育人作用。然而現狀卻是高職教師閱讀量越來越少,閱讀面越來越窄,閱讀深度不足、層次不高。這當然跟本身的教學壓力有關,但不該成為不閱讀的借口。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知識量的積累和人文素養的積淀都十分重要。高職教師閱讀的目的不應只是應付課堂教學,幫助自己,完成課題,評獲更高級別職稱,而是應通過廣闊的閱讀視“和兼容并包的閱讀趣味,自覺地在三尺講臺以文化育人,立德樹人。淵三冤學生閱讀現狀堪憂相比于課業負擔沉重、升學壓力巨大的中小學生來說,高職學生本應有更充裕的時間和更好的環境條件來擴大閱讀量,但事實上,他們的閱讀現狀很讓人擔憂。高職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較快的社會適應力,但在知識層次的積累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本科學生,有的學生上了三年大學,沒有在圖書館的借書記錄,就連畢業論文也是依賴網絡完成的,可以說除了教科書以外基本沒有什么閱讀。即使有閱讀,也大多是以流行讀物為主的淺閱讀,經典名著的閱讀積累非常缺乏。高職學生的閱讀變成了中小學階段閱讀狀態的延續。在應試教育環境下,能自由閱讀課外書籍的時間并不多,導致學生即使在升入高校擁有相對較多業余時間的情況下仍缺乏主動閱讀的意識和習慣,不知道如何打開閱讀空間,如何在主動閱讀中自主成長。
三、以閱讀為載體的校園文化育人舉措
隨著高職:校內涵建設的逐步深入,以閱讀為載體的校園文化育人模式理應更加值得關注和重視。師生的閱讀水平構成了一所高校的閱讀高度,也決定著一所高校的精神高度。全民閱讀的大背景在豐富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內涵的同時,也對校園文化育人舉措提出了新的要求。淵一冤全力優化校園閱讀環境高職:校校園文化所傳播的應是一種理想化的育人環境。校園閱讀環境的優化無論是對增強學生閱讀興趣還是提升校園整體閱讀氛圍,都能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作用。第一,不斷完善圖書館職能。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學校文獻資源中心,而且也是大學生的現代化多功能學習中心。要改變高職圖書館人流量少、借閱量不足的情況,必須致力于圖書館職能的進一步開發和完善,為師生提供人性化的閱讀與學習空間。圖書館應定期更新藏書,豐富藏書種類,滿足不同專業,不同興趣學生的閱讀需求,同時著力推進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建設服務主導型現代化圖書文獻保障系統,提高電子型資源的數據庫總量和質量,完善網絡檢索系統,構建校園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除了基本的借閱功能,高職:校圖書館還應創新載體模式,構建校史館、書畫展館等特色文化場館,增設咖啡書吧等休閑閱讀場所,以提高圖書館的綜合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第二,豐富各類閱讀活動設計,進一步整合校園文化資源,搭建閱讀推廣平臺,弘揚閱讀文化,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通過定期評選“書香班級”“讀書標兵”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曰舉辦各類文化講座、名人講壇,提升大學生閱讀的能力與興趣曰創建校園閱讀文化品牌,按照學年特點設計“秋冬春夏”閱讀季,以四季更替構建學生閱讀文化體系,逐步打造經典校園文化品牌并不斷豐富品牌內涵曰依托地方產業,不斷從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和社區文化中汲取營養,創新閱讀形式,融入城市或社區全民閱讀活動,以“校園閱讀季”、圖書館開放日等為抓手,著力體現高職文化的引領和輻射功能,使讀書成為大家心中的一種文化自覺行動。淵二冤著力強化教師育人水平閱讀是教育的手段,教育能更好的引導閱讀,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師不讀書,就不能更好得指導學生讀書,不能更好得教書育人。第一,建立教師讀書社,創造全員閱讀的微環境。按照提出的“四有”好老師標準,引導廣大教師忠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和使命,依托教師發展中心,在校內建立教師讀書社,讓教師隨時可以有靜心閱讀的場所,定期舉辦各類讀書沙龍、讀書論壇活動,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第二,定期開展以閱讀為主題的教研活動。教研活動的目的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在各教學單位每周例行的教研活動中穿插閱讀主題活動,一來豐富了教研活動的形式,二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師因日常工作繁忙無法靜下心閱讀的缺憾,以促進教師的專業進步,補齊教師日常閱讀量不足的短板。可根據各專業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專業閱讀,也可跨學科進行經典通識閱讀。只有教師自己的閱讀水平提高了,才能做好學生的閱讀引導。第三,完善教師考核機制,將閱讀納入工作考核指標。
教師業績考核指標通常集中在工作量、教學效果、教學研究等方面,重教學實績而忽視了作為教師應有的人文素養與文化內涵。應在考核機制上不斷完善,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將閱讀納入考核指標,以多元化的考核內容來評定教師業績。可以參考對大學生彈性學分制的管理方法,對教師的閱讀情況實行彈性積分考核,除了將每學期的既定教學目標和科研任務作為必得積分外,將個人閱讀量、讀書筆記的撰寫以及閱讀活動的參與度等作為附加積分,充分調動教師的閱讀興趣,使閱讀成為教師工作的新常態。淵三冤合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熱情閱讀是伴隨一生的習慣和能力。高職教育關注人的發展,就要給學生持續發展的能力。高職:校應以文化支撐內涵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各方合力并舉培養學生持續的閱讀熱情,將教學目標和閱讀動力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第一,將課堂教學與專業閱讀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形成課外閱讀習慣。就目前的高職而言,課堂教學依舊是最有效也最直接的育人方式。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都偏低,若將專業閱讀引入課堂教學,留出一定的時間規范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加深其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繼而達到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目的。第二,組建與閱讀相關的學生社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由校團委牽頭組織建立若干與閱讀相關的學生社團,由具備一定資質的教師擔任指導老師,根據學生閱讀的實際水平,立足閱讀方法上的指導,基于學生成長的需求精選閱讀書目并定期更新書單,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彼此溝通,相互促進,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第三,創新掌上閱讀方式,促進學生閱讀體驗。如今電子閱讀、移動閱讀已成為閱讀新常態,高科技閱讀介質的出現不但不會影響學生的閱讀培養,而且還會促進他們的閱讀體驗,讓他們更有興趣延伸自己的閱讀。可由校宣傳部與圖書館合作開發掌上閱讀App,提供新書資訊,開通在線閱讀,讓學生隨時隨地掌握圖書動態與信息,不受時空限制的閱讀。第四,完善學生評價激勵機制,給學生出彩的機會。高職學生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韌性,學習的主動性與本科:校學生狀況不一樣,但他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并不缺失,這就需要學校的積極關注、引導與肯定。對于在校期間熱愛閱讀、圖書借閱量較大、并積極參加各類讀書活動的學生,可以設立“閱讀之星”項獎進行表彰,既是作為現有學生評價激勵機制的合理補充,也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引導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
四、體現職業特色,助推內涵發展
職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相融共生是高職:校開放性辦學的重要特點。在閱讀文化育人的實踐中,應充分考慮高職:校“職”的特點,將職業文化內化于校園文化育人的過程中。在教師層面,以“三育人”工作為抓手,通過方案設計、過程考核、評比表彰等活動,引導廣大教職員工德才兼修,率先垂范曰在學生層面,探索社團對接社會和企業的途徑,參加各類閱讀實踐、學習調研等活動,尋求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校園文化與專業文化的嫁接點,使學生提前融入職場氛圍,體悟職業精神,在增強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全面提升綜合素質。以閱讀為載體的高職:校校園文化育人,應結合: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特色,構筑能充分體現高職多元特色的閱讀文化氛圍,各方合力,提高教師育人水平、增強人才培養質量,共同推進高職:校的內涵建設。
參考文獻:
[1]都玉洞.職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19-25.
[2]馮剛,柯文進.高校校園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12-14.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35-240.
[4]胡卓君.地方高校內部管理創新[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47-50.
[5]湯勇.什么是教師的讀書力[N].浙江教育報,2016-05-13淵4冤[2017-03-20].
[6]黃曉霞.大學閱讀文化和校園文化的關聯性研究[J].晉圖學刊,2012淵5冤:19-22.
[7]朱曉玲.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構建和閱讀推廣[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淵2冤:31-37.
[8]張海英.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校園文化構建要義探析[J].學理論,2010淵36冤:223-224.
作者:李悅 單位:湖州職業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