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中的戲劇藝術理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育戲劇的發展現狀
美國是目前世界戲劇教育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曾經有報道稱,美國現在有超過一千所大學(學院)設立戲劇系,而且還有一定數量的高校即使沒有戲劇系(專業),也設有戲劇藝術欣賞與實踐等方面的課程。在美國大學中,戲劇藝術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是無法分割的,校園劇場和完整的戲劇創作活動是不可或缺的各個組成部分。這些實踐成果是以多種戲劇創作方法予以實現的———既有常規戲劇創作的排演,也有其他創作方法的實踐,其中就包括大量“教育性戲劇”、“教育劇場”學習結果的呈現。許多高校都會舉辦年度的戲劇演出季,這些規模和質量都有一定水平的活動,甚至可以成為學校所在的學區內的主要戲劇活動。教育戲劇不只是在西方發達的國家有系統的研究與實踐,在亞洲各國也有很多專家和學者在研究、探索如何把教育戲劇的方法融入到普通的教育中去,如何借助戲劇藝術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美育的熏陶。在菲律賓、柬埔寨、韓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都有專業的教師從事教育戲劇工作。我國的香港、臺灣早在上世紀末已經開始起步。臺灣的一些大學也積極響應“九年一貫制”的教育改革,已經成立了教育戲劇研究系,特招中小學教師進修“教育戲劇課程”,著力于帶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巧用戲劇技巧”,充分調動學生們在學習上的互動積極性,由此使教育活動更富于成果,同時也使教師在自身能力、知識、經驗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提升,這對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意義重大。在香港,戲劇教育獲得了和臺灣一樣的重視。在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支持下,由香港演藝學院、教育機構、協會、團體聯合組成了香港教育戲劇論壇(TEFO)。同時,香港教育局推行“發展初中戲劇教育”種子計劃,開始為初中學生提供三年的戲劇教育課程。2007年在香港舉辦了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IDEA)會議。戲劇教育已被列入中小學教育大綱。香港在戲劇知識的普及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很多綜合性院校里都開設了專門的戲劇選修課,并由本校的戲劇系或劇社來負責這項戲劇普及工作,它們面向全校范圍開設戲劇欣賞的公共課。因此,很多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受到的戲劇的教育和熏陶使得他們很多人愛上了戲劇,工作之余更愿意加入業余劇社,繼續將戲劇發揚光大,也有很多人畢業后從事起戲劇教育的研究。
在我國大陸,最早介紹西方的教育劇場的是教育家孫家琇先生1984年發表于《外國戲劇》上的《關于英國的TIE》一文。1995年,李嬰寧教授訪問巴西戲劇家奧古斯都•伯奧,發表的《風云世界的民眾劇場:AugustoBoal訪問記》,以及她赴英國研習教育性戲劇課程后,發表的《英國的戲劇教育和劇場教育》是首次向國內介紹教育性戲劇的文章。此后,孫惠柱教授引進的“謝克納人類表演學研究中心”在上海戲劇學院成立創立社會表演學專業研究生項目,并在此后開展了一系列國際學術交流、綜合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與戲劇學的交叉結合的實踐和研究。2005年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設立藝術(戲劇)教育專業招收四年制本科學生。云南藝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也相繼開辦了戲劇教育專業。這幾所專業戲劇藝術高校著力培養的本科學生和研究生在普通學校和社區進行了一系列理論研究和應用戲劇實踐活動,培養了中國首批從事教育性戲劇的基礎教學、實踐和研究人才。與此同時,近年來許多省市的文化部門、專業協會和一些高校在不斷舉辦“青年戲劇節”、“大學生戲劇節”等戲劇活動,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校園劇社成立了。在每年一度的校園戲劇節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積極響應參與,這樣的氛圍,也為“教育性戲劇”、“應用性戲劇”在高校中的開展與推廣奠定了基礎。
二、“教育戲劇”理論與實踐在高校中應用與推廣的意義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出,“教育戲劇”是用來發展個人、社會,以及人文教育為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完成戲劇演出,或創作一出舞臺劇不是最終的目的,教育戲劇的重點在于“教育”,在于參與戲劇活動時的同學們獲得的學習經驗;這些經驗能讓學生認識、了解社會,能夠探索、發掘自身的潛力,在戲劇活動的參與中建立道德觀、價值觀,讓學生的心靈與精神得到健康的成長。鼓勵學生積極地探索世界、探索人生,增加他們的自我理解力,努力培養與他人的溝通、表達能力,學會多角度的思考;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加強他們的學習效果,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習運用戲劇的形式體會個人的成長,讓他們發展屬于自己的個性、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建立起應有的自信的有效途徑。把高校作為推廣與實踐的陣地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戲劇專業院校要承擔為教育戲劇培育“火種”的責任我們前面介紹過,目前國內開設戲劇教育(“教育戲劇”)專業的院校還為數不多,并且局限在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幾家權威的專業戲劇院校。為了落實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藝術教育在基礎教育與大學教育中最新的指示精神,大力提升戲劇藝術在我國各階段教育中的比重和認知程度,拓寬戲劇藝術教育的教學方式方法,借助歐美成熟、系統的“教育性戲劇”的理論與實踐,讓戲劇藝術為各類教育服務,發揮戲劇藝術更大的功用。就目前而言,應該以這些專業戲劇院校做為策源地,培育優良“火種”,并在適當時機,向條件成熟的專業藝術學院、高等師范類院校輻射、散播,不斷推進戲劇教育(“教育戲劇”)專業的開辦,以形成燎原之勢。國家和省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大力扶持戲劇教育專業的開辦,建立健全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出臺相應的政策,以保證戲劇藝術教育(“教育戲劇”)專業的教學質量。惟其如此才能在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后,戲劇藝術才能在各階段的普通教育中真正發揮美育和育人的作用。
(二)推廣教育戲劇方法,創新普通高校戲劇課程與活動模式目前國內非專業各普通高校(中小學)的戲劇課程還囿于戲劇知識的介紹與傳授,戲劇活動還沿用著常規的劇目排練(片段、課本劇)、完成演出為主要目的的方式來進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實踐活動模式亟待改革。未來高校或中小學非專業的戲劇課程講授和戲劇活動,應該大力引進新的戲劇實踐方法和觀念,努力改變我們以往對非專業戲劇藝術教育與戲劇活動的認識。戲劇活動不應該單單為了演出一臺完整的戲,真正的價值往往體現于創造性的戲劇活動過程之中。教育戲劇、教育劇場的理論與實踐引入恰恰可以改變目前的狀況。教育性戲劇的實踐方法面向的是所有學生,戲劇藝術作為一種媒介,它以戲劇游戲、故事創作、即興表演、肢體律動、扮演角色等為主要方式;同時把戲劇制作(創作、組織、出演、引導、設計等)、戲劇分享(演出、呈現、扮演、展現)和戲劇鑒賞(觀賞、反映、評論)等各個不同階段的體驗全部融入到教育活動之中。通過這一過程,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與他人合作,遵守紀律與約定的習慣。認識戲劇和表演藝術,提升綜合審美的能力等。綜上所述,具有創新意義和價值的教育戲劇、教育劇場的理論和實踐方法是符合當下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倡導的人文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模式,歷經歐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與實踐,已經形成成熟的學科體系,如能在借鑒歐美、以及港臺地區教育戲劇研究成果以及實踐的成功經驗,努力在各級學校教育中廣泛普及與推廣,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普通高校將會出現戲劇課程教授手段和實踐方式全新的局面,使校園戲劇文化更加富于創造性,更加煥然一新,生機勃勃。
作者:安怡劉昊宸單位:沈陽音樂學院教授 沈陽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