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戲劇中風塵女子形象蘊含的社會觀念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娼妓的社會地位低下,但她們擁有的卻是美貌還有才華,即使有男人的喜歡,與社會所要求的女性相悖還是使她們充滿自卑感。所以她們一心期望得遇良人然后嫁人,和大多數女子一般相夫教子。中國傳統的俗文學中塑造了很多這類女子的形象,如杜十娘與李香君。她們身處魚龍混雜的環境所以見多識廣,再加上讀書識字,她們不會有一般婦女逆來順受的“品質”。她們想過尋求依靠,可那些多情的公子又如何能承擔起反抗世俗的重擔?當尋求的依靠不再是依靠,那故事終將走向悲劇。本文以敢沉百寶箱的杜十娘的小愛情和卻奩罵筵的李香君的家國情為例,學習感受到底是怎樣的價值觀人生觀塑造了這兩個風塵女子中的佼佼者。
關鍵詞:杜十娘;李香君;愛情觀;價值觀;社會觀
在俗文學的人物形象塑造中,風塵女子這一群體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如今影視業發達,影視劇中出現的風塵女子大多驚才絕艷品行高潔,“賣藝不賣身”是她們的標配。虛擬的人物雖然有夸張的成分在,但正因為歷史中真是存在讓人念念不忘的風塵女子,如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等等,文人墨客才會去贊頌,戲劇才會去塑造這樣的人物。這最“不貞”的一類人反而在某方面具有著最貞潔、最高貴、最不屈的思想,能帶給人無限的思考。
1愿遇良人,走向命運的轉折
風塵女子是極矛盾的一種群體,她們一方面享受愛情的歡樂,一方面又活在年老色衰無人問津的恐懼中,所以她們普遍都有從良情結。中國的小說戲劇還塑造了一些守貞的“節妓”,前有李素蘭剪發反抗,后有李香君閉門謝客。沒錯,她們是妓女,但當她們愿意為擺脫身份而行動時,便走上了生命的交叉口,成了或精彩或黯淡的一生的開始。
1.1沉魚落雁的人設與錢色交易的開始
女主是有光環的,雖然有從良想法的風塵女子不止一個,但有機會遇到“男主”并得到對方青睞的女子也不是普通的女子。即使不是如李香君一樣才貌雙全,至少也要如杜十娘一樣傾國傾城。妓女可以說是一件待價而沽的商品,她們為了讓自己的雇主滿意,她們在意容貌、苦練技藝甚至傳播名聲。所以男女主的相遇幾乎都是男主慕名而來,然后女主驚艷出場。《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杜十娘的出場很干脆,“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蓮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櫻桃,何減白家樊素。”絕對是個大美女,還是氣質型的。雖然作者未提杜十娘是不是琴棋書畫皆通,不過從她后期處理事情的種種做法可以看出,杜十娘是個絕對有智商的女子。有顏又聰明的女子會在第一眼奪人眼球,讓男人欲罷不能是太理所應當的事了。只是“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身為風塵女子,與男人之間就不是單純的兩情相悅。男人有錢,舍得花錢,便可以與她們相處,女子沒有拒絕的余地。雙方在某種意義上簽訂一種錢色契約,表面你儂我儂的背后是用金錢鋪墊的。不對等的關系,至少對杜十娘來說,為后來的人生埋下了伏筆。再說李香君,她國色天香又驚才絕艷,侯方域《李姬傳》中這樣形容:“金陵有女妓李姓,能歌玉名堂,尤落落有風調。”正是“秦淮八艷”之一。侯方域對她是傾慕已久,當然,李香君作為亂世“花魁”之類的人物,并不是兩人意趣相投、情愫暗生便可以成功的。所以,侯方域也想用金銀討美人歡喜,而這重金不是自己的錢,其中不止單純的錢色交易,還有利用、斗爭,權錢色的混雜,使李香君的人物形象在小兒女的愛恨情仇上又夾雜了更深的家國政治斗爭。不管怎么說,要使文人筆下的人物具有特色,主角光環確實是要的,而真正留給讀者印象的,卻是這些光環下不俗的心。
1.2一旦動心堅定不移的愛情觀
在上文中曾經提到過妓女從良的心思,正如杜十娘十三歲入煙花巷,遇到李甲時已經雙十年華,七年的時間,經過形形色色的人,她不僅鍛煉了心智,還在找一個真心待她的人,此人不拘貧窮還是富貴,只要喜歡她就好,這時,李甲出現了,他年少英俊又溫文爾雅,哪個美人不愛多情少年郎,更何況這個少年還對自己關懷備至?杜十娘陷入了愛情,她為了和情郎長相廝守,一步步謀劃,用智謀和堅定的心換取了自由。從她設計贖身又以死相逼,迫使老鴇不得不放人的舉動就能感受到此女子的非凡之處,李甲的朋友柳遇春都感嘆女子的真情不可辜負。如果說杜十娘因為她七年的未雨綢繆讓她的愛情有一個相對順利的開始,那對于李香君來說,就是慘烈了。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愛情是有精神層面的共鳴的,他們言談投機,互相欣賞,李香君以妓子之身“嫁”給侯方域,從此堅定了守貞的信念,當她被上位者逼迫嫁與田仰時,她說“我立志守節,豈在溫飽。忍寒饑,絕不下這翠樓梯。”甚至以死明志,雪濺詩扇。李香君身為風塵女子,對于愛情卻是忠貞的,對于惡勢力是敢于反抗的。她堅定的是對侯方域的情,是女子的節,也是自己心底的為人標準。杜十娘用自己的錢財和未來賭愛情,李香君用生命證明自己的情意,這都是風塵女子對矛盾人生的選擇,而這樣的選擇讓她們成了奇女子。
2天不遂人愿,高潔人生的結束
確實,以杜十娘、李香君為代表的風塵女子她們選了良人,并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可是那也只是開始,未來會如預想的那樣夫妻恩愛白頭嗎?相信愛情的杜十娘會遭遇背叛,高風亮節的李香君也敵不過命運的摧殘,而在這現實的悲慘中,她們的價值觀選擇才真正成就了不俗的風塵女子。
2.1癡心錯付寧碎不全的價值觀
妓女與嫖客的錢色交易,關系的不對等,這樣的條件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容易產生愛情。與之相對應,不穩定的愛情也容易灰飛煙滅。即使男人沒有始亂終棄,女子也不得不接受為妾的事實。杜十娘一樣無法逃脫,她知道女子生活的不易,所以要選一個對她好的李甲。但她也深知人性的惡劣,所一直懷有一絲戒備。她沒有將百寶箱的事告訴李甲,卻一直在為李甲鋪平道路,她有防備也有希望。李甲是喜歡杜十娘的,但這種喜歡并沒有責任心,愛色也重利。柳遇春說十娘真情不可辜負,他便定心去做。而孫富的出現,則又讓他動搖。他妥協了,他的愛情還沒有到不顧一切的地步。他的一切行為都只是被人在推著往前走而已。而杜十娘不是不知道她們的障礙,也不是不知道李甲的性格。她也有恐懼,她只是抱有希望。孫富的出現帶給她危機,而李甲的表現卻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太失望了,她怨孫富的出現讓她這么早面對殘酷的現實,也恨李甲的感情這么經不起考驗,更傷心這世道對自己的不公和所托非人的滑稽可笑。所以她絕望了,她罵孫富“無德無義,斷人姻緣”,她斥李甲“有眼無珠,郎薄情寡義”。李甲不是愛財嗎,她便將金銀珠寶當面沉江,她將悲憤大聲訴說,毅然赴死,給了自己一個決絕的結局。杜十娘面對背叛,沒有哭嚎哀求。她的一切舉動,既理智又瘋狂,用最決絕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是金錢如糞土的價值觀,也表達了對這物欲橫流、禮教吃人社會的反抗。真情是她最看重的寶物,既然得不到,那就只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了。
.2是非面前卻奩罵筵的社會觀
因為時代的動蕩政治斗爭,李香君沒有體會到情郎背叛,但是她的故事卻更加精彩。李香君突破了一切女子的設定,在亂世中具有極高的政治覺悟。在《卻奩》一出中,李香君得知重金是魏黨阮大鋮所贈,立時怒道“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這鮮明態度反而襯托出侯方域的優柔寡斷,李香君的巾幗不讓須眉。當李香君和侯方域分開,遭到阮大鋮田仰的迫害,她不僅敢于血濺詩扇以死明志,更痛罵當朝權貴,以一介弱女子之身,對抗奸佞。杜十娘敢于以死報復負心漢已難能可貴,李香君更是跳出了傳統女子的界限。她擁有獨立的人格,除了愛情,她也著眼于家國的興亡。侯方域在她面前,也只不過是一個書生,而李香君卻是以社會最底層的身份,完成了士大夫的職責。只是她最終也逃脫不了社會給予的悲劇,不然,她為何會頭破血流、顛沛流離?李香君的出現是一些文人士大夫的沖擊,正是因為她悲劇的經歷才更能引起世人的震撼,讓世人感嘆又羞愧。
3風塵女子的悲劇實為時代下女性的悲劇
其實讀中國古代的戲劇話本小說,以妓女為主角的不算少。就像西方中世紀的騎士文學一樣,這種故事也有一些套路。女子色藝雙馨,或者說至少也是一個絕代佳人。男主是白面書生,大多是書香門第又非大富大貴。兩人因為外在和內在相戀,女子希望從良安穩一生,男人享受美人長伴的溫暖。女子雖身在風塵,卻有情有意,可是真心未必換來善終,當然,并不都如杜十娘般慘烈。如《占花魁》中的王美娘,受盡富家子弟凌辱后過盡千帆安心和秦鐘生活。這個女主一直生活在被動中,所有的決定都是無奈的選擇。再如杜蕊娘、玉堂春,她們沒被男子拋棄,卻也在經過一番苦楚后嫁與郎君做妾,也許這在當時是最好的結局了吧。可是不用說以如今的價值觀愛情觀去看,就說當時,以妓子之身嫁入大戶人家做妾,又真的能生活順心嗎?答案可想而知,就此看,杜十娘的死說不定還是一種解脫。身為現代人,當去讀百年前的文學作品時,總是不可避免的用如今的觀念去評判,這也許不太合理,但筆者認為即使跨越百年也能感同身受。杜十娘選擇死,其實是一種絕望。她不認可這個時代的觀點,卻找不到可以寄托的人。自身的價值得不到認可,還不如一了百了。明代的社會物欲橫流,思想的禁錮與市民文化的發展產生沖突,一方面是底層人的反抗,一方面又是更加嚴苛的壓制。杜十娘再有謀略,再有財富,也只能寄希望于男人,可是男人未必肯為了她去反抗禮教。至于李香君,她本身就是時代背景下的一個人物,不管真實的李香君是怎樣的結局,她總逃不了人生最終的悲劇。她們不優秀嗎?并不是,只不過她們的優秀不被時代認可罷了。出身決定了她們的未來,她們想反抗,卻沒人認同。即使有同情的人,也無法真正幫她們什么。杜十娘或許比杜蕊娘反抗得徹底,李香君比她們更多一份沒有的家國大略,她們擁有不俗的愛情觀與價值觀,卻沒有一個可以付諸實現的機會。其實就在現代,社會也會隱形地分三六九等。但是樂觀的想,至少還有改變的機會。期盼在未來人們可以不戴有色眼鏡去看人,可以給渴望幸福的人一個幸福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聶瑋.從崔鶯鶯、杜麗娘、李香君看元明清文學女性覺醒歷程[J].理論導刊,2008(11):125-126.
[2]丁建平.李香君形象與晚明歌妓文化[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3):233-234.
[3]王娟.從百寶箱的多重意象解讀杜十娘悲劇的社會根源[J].濱州學院學報,2008(01):52-56.
作者:丁蕾 單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