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實主義中的均勢合作思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均勢思想是國際政治學的重要范疇,均勢理論則是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重要內容。縱觀國際關系史,均勢思維長期活躍于政治活動和外交政策當中。均勢合作是均勢理論中的重要思想,通過均勢權力結構的視角來理解均勢合作這一國際合作理論,可以使我們在處理國際合作問題上得到一些有益啟示,提升我們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一、摩根索和米爾斯海默的均勢合作思想及評析
在現實主義理論流派中,摩根索和米爾斯海默分別是經典現實主義和進攻性現實主義的杰出代表。二者在各自的均勢理論中,都提到或暗含均勢中合作的思想。在摩根索的均勢理論中,均勢的實現方式主要包括兩方面,即“均衡過程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完成,一是減輕天平較重一側的分量,一是增加較輕一側的分量。”摩根索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主要是通過聯盟的形式實現的,權力均衡的最重要表現就是國與國之間的聯盟合作。在對聯盟的一般性質的闡述中,他指出:“聯盟的永久性和它要取得的利益的有限性是相互關聯的。因為只有具體的、有限的利益才可能長期存在,為聯盟的持久存在提供基礎。”
由此揭示了聯盟合作與權力和利益的赤裸裸的天然聯系,聯盟是實現均勢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對國家聯盟合作的時間持續長短問題上,摩根索也對之不可持續性做了揭示:“歷史表明了這樣一條普遍性的結論:它們(聯盟)的有效時間不可能超過它們所要取得的共同利益的結合所持續的時間,這種結合通常都是很不穩定、稍縱即逝的。聯盟是短命的,這是一條規律。”在摩根索的均勢思想中,均勢合作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均勢合作作為一種國家的保護性手段來對抗世界霸權或對抗反聯盟。正如他闡述的:“權力均衡是一個國家聯盟的保護性手段,其成員渴望維護自己的獨立,反對另一個國家建立世界性統治的企圖。”在均勢合作的結構問題上,摩根索特別強調了系統結構的主從關系,“居支配地位的系統通常在天平的秤盤上分量較重,而居從屬地位的系統則可以說是依附于前者。”“不同系統之間的關系通常是一種主從關系。”
由此揭示出大國對于均勢合作局面的主導地位,而小國、弱國只能處于從屬和依附的地位。這種大國政治所主導的聯盟模式在進攻性現實主義的代言人——米爾斯海默那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米爾斯海默認為,自助原則并不排斥國與國之間建立聯盟,但是聯盟是暫時的,只是權宜之計。今天的盟友可能是明天的敵人,今天的敵人也可能是明天的盟友。
他不僅指出了大國間的合作要受到對相對收益的顧慮和對欺詐的提防兩類因素的制約,而且認為“均勢邏輯常常促使大國結成聯盟,聯合反對共同的敵人”,“對手和盟友都會合作”,“只要這些交易能大體反映權力的分配和消除對欺詐的擔心,就可以成交”,“合作發生在一個以競爭為內核的世界里,在這里,國家具有利用他國的強烈動機。”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米爾斯海默對于合作消極的態度,認為合作只是在各國安全面臨威脅或得不到充分保證情況下的權宜之計。通過以上的論述,就不難理解有學者在總結米爾斯海默的“均勢合作論”中指出的:合作是體系中大國自私行為的副產品,合作永遠是極端功利性的,沒有任何正義的考慮,是利用他國而自己避免被利用的權宜之計。由此可以看出,均勢理論中的“合作”的本質是對于國際政治權力和國家利益的追求,均勢合作是從沖突和對抗的邏輯出發,仍囿于零和博弈的模式之中,合作的可持續性充滿了變數。
二、均勢合作的現實啟示及其超越
(一)均勢合作理論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均勢理論自出現就開始遭到批判,但對于均勢理論的批判并不意味著對于現實主義者的全部否定,更不意味著其觀點的錯誤。摩根索在其著作中也曾批評權力平衡是不確定、不真實和不適當的。均勢雖然代表的不是國際關系的常態和必然狀況,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政治中國家中心主義和權力中心主義的現實,并且這一現實將長期存在。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客觀上肯定了均勢存在的意義,可以說,均勢和均勢合作思想的應用使國際社會的運行在一定程度有所規范和有序。均勢和均勢合作思想雖然不能成為締造世界和平的充分條件,但在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上效果十分明顯。總之,均勢思想能夠使我們從權力政治和大國政治的視角來理解國際政治和國際現象。就當前的國際政治現實而言,如何在不引起其他國家疑懼的前提下,謀求與國家實力相稱的國際地位和構建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周邊戰略環境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重要課題。在外交政策制定過程中,參考均勢以及均勢合作的思想,能夠促使國家的決策保持高度的靈活性。均勢合作也啟示我們政治領導人在制定政策時很有必要進行權力的均衡,從而謀求自身發展。然而,均勢合作強調利益和權力的分配完全按照國家實力的大小而進行,完全忽視道德文化與權力之間的協調與互補,這一點恰恰暴露了均勢合作的致命弱點,平等、公正、正義等道德道義的價值要求在均勢合作論中是極度缺乏的,這也正是我們可以引以為戒之處。“聯盟中利益的分配很可能就是權力分配的反應,政策確定也是權力分配的反應。一個強國往往會迫使弱小的盟國在利益和政策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由此可見,現實主義的均勢合作論創造不出平等和正義的國際秩序,恰恰相反會阻礙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均勢合作理論是極端利己和功利的,沒有任何利他精神,忽視了國際正義和世界道德,其與國際秩序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二)多極合作論與合作共贏均勢合作理論一直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當中,并且越來越呈現出為某一大國服務的色彩。作為世界上的政治大國和新興崛起大國,中國也應該提出帶有中國風格的合作理論。反思我國的外交主張與實踐,我們倡導建立多極化世界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以傳統均勢理念為基礎的,反映了地區層面的國際社會的現代結構。政治多極化是世界發展的趨勢,我們認為,多極世界更有利于國際社會的穩定,俄羅斯、西歐國家也傾向于多極化,而推動戰后多極化發展的最深層的原因是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多極合作理論應是我們在汲取均勢合作論的精華、彌補其缺陷之后所應倡導的自己的國際合作理論。多極合作論的價值在于秩序和正義的統一,秩序與正義的統一真正體現了合作的道德,那就是穩定與公正的結合。
從這一要求出發,合作共贏作為我國提出的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理念,既不同于均勢合作,又體現出了講道義和道德的現實主義外交思想,對于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的構建具有積極意義。無論是從利益博弈理論的角度,還是從道德要求的方面,多極合作理論下的合作共贏理念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和廣泛的可接受性,更加符合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多極化的潮流,對于世界權力政治結構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作者:馮光輝 單位: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