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實主義下微電影審美特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今,學者研究微電影主要體現在概念界定、藝術特征、廣告營銷、傳播方式等方面,但在現實主義視角下研究微電影審美特征的文章較少。微電影在新媒體領域發展下,迅速進入人們視野。本文從現實主義的視角下研究微電影的審美特征。
關鍵詞:現實主義;微電影;審美特征
移動通信技術和網絡寬頻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使我們進入了以信息碎片化為特點的微時代。微電影短小精悍,制作成本低,有較強時效性,是當下的熱門藝術。微電影已形成一種潮流文化現象,深受大眾喜愛,對社會影響巨大。微電影不僅體現傳統電影在新傳播媒介影響下的發展,也逐漸形成自己的美學體系。微電影的創作與現實緊密相關,現實主義視角對微電影的審美特征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實主義的理論涵義及特點
1.現實主義的理論涵義
現實主義又稱為寫實主義,主要詳盡闡述說明自然或當代生活。首先,它是對社會的真實客觀反映。微電影從現實出發,對社會生存的狀態真實表現,充分體現對社會和人類的關懷。其次,現實主義具有眾所周知的典型理論。典型理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內容,典型理論主要是為了解決人物之間的一般關系和特殊關系等。微電影需塑造一個典型形象,代表現實中的某一類人,這個典型形象需要把個性與共性完美結合。最后,現實主義的一個可行準則是歷史性。主人公所處的背景,是對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真實再現,主人公所處的現實社會是具體的,也是不斷發展的。微電影在現實主義影響下需對社會進行分析,揣摩其社會經驗和社會本身構架,從而充分闡述人們之間的真實矛盾和社會與人的辯證關系。越深入詳細的社會觀察結果、越透徹的事件矛盾和相互關系等,就越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2.現實主義的創作特點
現實主義的創作有三個特點,首先,是對細節的真實描寫。利用具體、歷史的人生圖畫確切描述社會現實。現實主義視角下,微電影人物形象要真實、具體,才能感染人心,引起共鳴;其次,要塑造一個典型形象。采用典型手法,提煉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揭露社會某方面的本質特征;最后,描述方式要有客觀性。作者要表達的感情不要從自己或他人之口說出,而要使感情思想融入作品的情境中,從而對人們起到警醒教育作用等。
二、微電影的審美特征
微電影在現有市場需要情況下已有進一步的審美展現,在現實主義要求下,微電影的審美特征也逐步順應現階段的發展趨勢,微電影模式也要進一步完善與提升。微電影屬于一種全新的電影模式,這樣的電影模式將逐步引入到電影市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全新的樂趣與審美觀念。
1.微電影的審美主體
從被動向主動轉化現實主義影響下,社會網絡新媒體的發展,使觀眾能自主選擇播放微電影,而非像傳統銀幕電影,一不留神就錯過重要情節。觀眾可選擇微電影的觀看順序、時間等,不再受審美對象控制。同時,加大了審美主體的參與互動性。在新媒體時代這一現實背景下,觀眾不僅是欣賞,也開始評論、轉發、收藏微電影,或與其他網友交流等。
2.審美過程
開始從單向審美向自由審美轉變隨著時展,人們對美是什么,如何審美的問題有各不相同的回答。當下,大多數年輕人偏向于用微電影來理解美、創作美。多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對電影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特定背景之下,解讀塑造的人物、情節和背景,有的人會感受到對社會的諷刺,有的人會感受到人物的價值觀等。如《老男孩》這一微電影,作者用主人公成長為主線,把觀眾帶入90年代的初中校園。解讀這部作品時,一種是現實主義解讀,解讀80后生活中遭遇的結婚、就業、買房等問題,利用這種懷舊方法規避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另一種是從兩個主角看出80后整個群體對青春的懷念。這兩種都是正確的,說明審美過程開始出現百家爭鳴的景象。
3.審美結果
開始從深度審美向淺度審美轉化文化微電影利用MV形式,采用數字媒體技術,豐富觀眾感官,不再要求觀眾對其作出思考、批判等深度審美,而是著重于商品消費,鼓勵觀眾多評論轉發,受現實主義影響,觀眾消費指向出現淺度審美的趨向。微電影碎片化的敘事方式,明星代言的消費性,商品性的發展趨勢,廣告商和視頻網站的推波助瀾,都讓審美結果向淺度審美轉化。
三、結語
微電影的迅速崛起,是對社會大眾文化需求和消費的體現,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微電影成為影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眾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微電影的創作立足于現實主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對社會做出真實客觀反應,且客觀描述細節,感染人心。微電影的發展,不僅使大眾改變觀影方式,更推動了電影事業發展,為電影事業發展開拓新的審美領域,將會成為大眾審美的重要內容,必將在生活中充分展現美。微電影的發展推動了藝術和商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偉.視覺文化語境下微電影對城市文化的表達和傳播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2]王娣.“微時代”傳播語境中勵志微電影的敘事分析[D].合肥:安徽大學,2015.
[3]陳圓.“微時代”語境下的系列微電影的價值取向探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
[4]奧丹.營銷性微電影的傳播困境及發展對策研究[D].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2015.
作者:肖罕 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