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超現實主義對招貼設計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超現實主義對20世紀歐洲的思想界和文藝界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其創作理念、藝術風格使德國招貼設計者產生強烈共鳴。藝術家們通過反邏拼、超時空、怪誕感等超現實主義藝術流派的表現形式和手法,使畫面化平淡為神奇,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極大地增強了廣告的存在感。德國平面設計大師岡特•蘭堡是設計界公認的一位最具創造力的“視覺詩人”,他的招貼設計借助日常實物作為視覺語言,準確地捕捉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本文主要通過對“視覺詩人”派的蘭堡招貼作品中的土豆系列來分析其作品蘊含的陌生化以及詩意化的表達。
關鍵詞:超現實主義;德國招貼設計;岡特•蘭堡超
現實主義是法國達達派思潮處于困境時出現的一種新興的藝術思想。第一個提出“超現實主義”這一概念的是法國現代派詩人阿波里奈爾,之后安德烈、布萊敦、艾臺雅等詩人呼吁推行超現實主義的藝術運動。超現實主義畫家包括米羅、馬宋以及薩爾瓦多•達利等,他們以精致入微的細部寫實描繪和可以認識的物體局部為準則,表現一個完全違反自然組織與結構的生活環境,把幻想結合在奇特的環境中,展示畫家心中的夢幻圖。上世紀50至60年代德國出現了“視覺詩人”招貼藝術創作流派,其代表人物包括金特•凱澤、岡特•蘭堡、霍爾戈•馬瑟斯等。他們倡導“招貼設計詩歌化”,將高度的美學經驗與表現激情融為一體,反對保守、呆板、商業化的設計。他們摒棄了平面設計是平面布局、安排、構成的過程這一傳統的觀念,主張平面設計應該更多地表達自我意識、觀念、感覺,這一點與超現實繪畫創作不謀而合。在創作過程中,這些藝術家們常常結合象征等手段,對細節描寫進行夸張、變形、省略,使作品既具體又抽象,即描寫現實具有臆想圖的特征。對于觀者來說,超現實主義繪畫和德國視覺詩人流派招貼的所有細節一目了然,但總體上又會使人有荒謬、怪誕、神秘的感覺,這種“潛意識”的景物充分展現了畫家和設計師想象力之豐富。
一、超現實主義繪畫風格對平面設計的影響
平面設計領域文化藝術類招貼的風格的形成深受現代繪畫的影響。早期的招貼大多由畫家創作完成,人們在評價這類作品的優劣時,常常將其藝術表現性放在首位,由此可見繪畫藝術對招貼設計的影響非常重要,二者的聯系密不可分。從媒質上看,繪畫與招貼均屬二維,用畫面吸引觀者是其共同的特點。從平面設計的發端來看,這一藝術形式可以追溯到德國“公立包豪斯學院”(后改名為設計學院)的成立。該學院的教員中絕大部分都是畫家,他們深受當時各個繪畫流派和藝術風格的影響,在教學理念的形成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中貫穿了風格派、構成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等思想,形成了傳統基礎之上教學與創作特色,并為現今藝術院校招貼設計課程的實施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手段?!耙曈X詩人”流派的招貼與“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觀者的共鳴與震撼,除了作品自身深刻的思想內涵以及內容的適切性外,更源于其創作的歷史背景。當時的德國由于受學生運動的影響,社會各領域特別是文化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涌現了許多杰出文學家、劇作家以及舞臺藝術家,促進了戲劇藝術的發展。大批思想深刻、形式新穎的戲劇的不斷出現,為德國“視覺詩人”們進行招貼廣告的設計創作提供了機會,同時也推動了招貼廣告經典作品的形成和面世。這批招貼文化思想深邃,藝術表現力方面與同時代的“超現實主義繪畫”并駕齊驅,奠定了“視覺詩人”流派在平面設計界招貼史上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力?!耙曈X詩人”流派的招貼大多采用攝影拼貼的技法。由于照片內容都為寫實場景或物體,所以剪貼后形成的畫面既顯得超乎想象又很自然,其視覺效果給處在計算機設計軟件還未出現的那個時代的人們所造成的強烈的震撼可想而知,這一點與超現實主義繪畫代表人物達利的作品給觀者的感覺完全一致。達利擅長寫實造型,慣于通過寫實將場景和人物展示出來,并把多個寫實的物體拼合起來,從而使作品給人產生一種如夢如幻印象。視覺詩人流派常用來設計創作招貼的攝影作品與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寫實性在本質上相通,另外在設計過程中,二者都通過組合元素的手法對畫面進行布局?!耙曈X詩人”流派不僅給當今的招貼設計領域提供了范例,而且為每一位設計者展示了獨特的設計方法,確立了招貼設計發展的理念和方向。
二、岡特•蘭堡與超現實主義
岡特•蘭堡1938年出生于梅克倫堡,畢業于卡塞爾美術學院,被公認為歐洲“視覺詩人”流派中最有創造力的代表人物。他在少年時期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的磨難,青年時代又是戰后重建的困難時期。由于經常處于嚴酷的生活狀態中,使他的性格中具有一種執著而嚴謹的品質,現實生活中的物體對他而言極具現實意義,那些物體不僅僅是維持生活的工具,更是對生存的一種體驗與對人生的片斷記憶。因此在他的生活印跡中有一種強烈的社會正義精神。1968年,岡特•蘭堡的設計轉到了法蘭克福,而此地是當時德國的政治風暴中心,同年的學生運動從倡導政治責任感轉向社會現實,要求改進社會,也促使了從鼓動、宣傳、廣告和通俗文化中拿起有效的宣傳手段。尤其是使用藝術作為武器,“這樣的社會環境改變了藝術家的作用和藝術的意義、內容及形式,它們以層出不窮的形式政治化,取得了迥然不同的效果?!边@使得岡特•蘭堡逐漸意識到招貼設計不再僅僅局限于信息傳達,更多的是要體現出某種程度上的社會意義?;谶@樣的認識,他便把社會評論為主的設計領域確定為自己的創作方向。
三、岡特•蘭堡的土豆系列
(一)土豆主題的確立
岡特•蘭堡是一位善于觀察生活的設計大師,他曾經運用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土豆作為主體圖形,設計了一系列極具影響力的招貼,他所創作的招貼中經常有土豆的身影,并以此為主題設計出了系列作品。對岡特•蘭堡來說,土豆有無窮的內涵和意義,他認為土豆能夠代表德國的民族文化,他之所以有這樣看法,源于他童年的苦難經歷。岡特•蘭堡生于德國,幼年在二戰的槍炮聲中度過,8歲那年二戰結束。盡管沒有了戰爭造成的死亡的威脅,但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饑餓的侵襲,尋找食物、填飽肚子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關注的事情。就在這時人們發現,從美國引進的土豆有生長期短、種植技術要求低的特點,種子下地后一般不到一個月便可收獲較為成熟的果實,于是短期內德國許多地方便廣種這種土豆,極大地緩解了糧食短缺的局面??梢哉f土豆救活了德國,也形成了特殊的德意志民族的“土豆文化”。童年的經歷影響了蘭堡的思維表達和創作方式,“土豆文化”成為他領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路徑,因此沒有土豆就沒有蘭堡和他的藝術。
(二)土豆的陌生化
“招貼”是作為張貼展示于公共場所的一種最常見的平面廣告形式,與其它形式廣告具有同樣的作用:傳播信息、促成行動,達到某種商業、文化或社會公益目的。然而就招貼廣告而言,若想達到這一目的,前提條件是其畫面必須能夠體現一個足以觀者的注意而駐足觀看的新異奇特的創意,這是廣告至關重要的一步。美國著名廣告教育家韋伯•揚把廣告創意比作南海中突然出現的許多環狀珊瑚島嶼,這些島嶼是由海面下活動著的不計其數的珊瑚累積形成的,這一比喻形象地反映了創意的形成過程。如果這一比喻是恰當的,那么露出“海面”的創意是否新奇而吸引眾人的目光,并能準確傳達廣告的主題內涵,從而產生好的廣告效應,關鍵要看“水下部分”如何堆積,即在創意過程中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創意。“舊元素新組合”被公認為是能夠達到這一創意效果的最有效方法,從理論角度來分析解釋這一方法產生的依據,其實“舊元素新組合”就是“陌生化”理論應用于廣告創意的具體體現。“陌生化”理論是在20世紀初由俄國形式主義者提出,它認為必須以超出日常狀態的感覺去重新感受生活,使對象變得陌生,克服慣性引起的麻木與遲鈍,從而產生審美的藝術感受,其核心是“打破僵硬的習慣思維”。日本著名設計師原研哉也曾在《為什么設計》中提到過“設計陌生化”這一概念。岡特•蘭堡作品中的土豆具有陌生化的特點。它們或是被切成了四塊,或是去果留皮,或者是分割成塊后又拼成一個完整的土豆。這些土豆還被涂上高飽和度的紅綠藍黃等顏色,加之黑色的背景、疊加的空間、強烈的層次感和韻律感,使得這種土豆展現在觀者面前的時候,會讓人不再把它與日常生活中的土豆等同起來,而是引導觀者去仔細的觀察土豆的不同細節,引發思考。這種陌生化了的土豆,是岡特•蘭堡超現實主義的藝術特色。
(三)土豆詩意的創造力
在土豆系列中,岡特•蘭堡毫無疑問要表達的是其內心思想以及他對生命的感悟。而由于筆者之前在陜北的偏遠山村支教的原因,也算有了以土豆為生的經歷。在筆者看來眼中的土豆系列,想到的是對土豆的熱愛,也就是對生活的熱愛,更可以升華到對生命的熱愛。岡特•蘭堡借土豆這種象征物,通過藝術加工,表現了他的精神,即藝術的自由。土豆系列招貼的創造精神顯而易見。在這之前極少有人用土豆作為招貼的主題,這固然與他的童年生活經歷有關,但更與他別出心裁、獨樹一幟的創造精神有關。在對主題呈現方式的選擇上,也體現了他另辟蹊徑、個性十足的一面。他的作品中的土豆,無論其呈現方式如何“違背常理”,總能體現作者自由的藝術感和對美的獨到的理解,做到了創造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這也因此奠定了他在設計藝術領域的地位,其作品成為不朽也在所難免。四、結語超現實主義繪畫對蘭堡的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品所展現的創造精神和奇特的想象能力,始終折射著超現實主義的影子。作為“視覺詩人”流派的一面旗幟,蘭堡始終堅持“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信條,憑著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和對藝術的深刻理解,以土豆這一稀松平常的物體為主題,通過對造型、顏色、背景、空間等元素的具體而又抽象的處理,賦予作品以詩歌化的意境,在完美表達主題的深刻涵義的同時,給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上的共鳴。他通過理性的思維、藝術性的表達、新奇的創意拓寬了觀者的藝術視野,其詩人的情懷更為人們重新構造了藝術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童慧明,李雨婷.100年100平品面設計師[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林家陽,車其.岡特•蘭堡[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0.
[4]韓然.超現實主義對招貼廣告的影響[J].裝飾,2002,(11):45-47.
[5]丘明秀.超現實主義手法對現代招貼設計的影響與思考[J].今傳媒,2011,(07):63-64.
[6]豐興軍.“陌生化”理論在招貼創意中的具體運用[J].濟寧學院學報,2004,(24):8-11.
[7][法]喬治•塞巴格.超現實主義[M].楊玉平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李蕓杉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