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蠟染的藝術語言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民間藝術依靠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傳承下來,其中,蠟染藝術獨具民族特色。蠟染,古稱為“蠟纈”,與扎染、印花并稱為三大防染工藝。傳統的蠟染工藝是在自織的白布上面用繪蠟工具畫出圖案,如果需要肌理效果的,可以對蠟進行龜裂處理,然后用藍靛染料進行染色,除蠟之后呈現出藍底白花或藍花白底的藝術作品。蠟染憑借其變化多樣的造型圖案、簡潔樸素的色彩形式以及無可復制的冰裂肌理成為眾多民間藝術中獨一無二的一種藝術,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才能致使這門傳統手工藝得以傳承下來。
一、豐富的圖案紋樣
圖案既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狀況,又表現出人們對美的追求。蠟染圖案的題材來源于大自然和人們的生活,但又不完全照搬,而是按照人們的主觀想象和對美的認識,注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對其進行簡化、夸張、變形等處理,但依然準確地表現了自然物的特征,而且還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概括能力。豐富多彩的蠟染圖案,表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領悟,所以說蠟染圖案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從圖案紋樣的形態來看,既有對自然的真實寫照,如花、鳥、魚、獸等紋樣,又有高度概括的幾何紋樣,如三角紋、曲線紋、圓圈紋等。這些圖案題材創造出既有民族文化氣息,又有裝飾趣味的蠟染藝術。
二、質樸的色彩
民族民間的蠟染采用的是藍白兩種色彩,以藍底白花或白底蘭花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傳統蠟染藝術最鮮明的特點。藍白二色的搭配既鮮明突出又和諧統一,就好像青花白瓷的效果,給人一種樸素、簡潔、沉靜的美感。由于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活環境,蠟染染色的原材料都是自給自足,通過種植相應顏色的植物,從中提取顏色,來達到染色的目的。藍草的種植是少數民族地區非常普遍的現象,用靛藍染色不僅耐臟、耐曬、不易褪色,而且越經水洗越鮮艷。傳統蠟染大量使用靛藍的另一個原因是靛藍染料比其他植物染料的染色更易操作且不易掉色。但是也有蠟染的一小部分采用其他植物染料,如紅花素和梔子黃素等,但整體來說,還是用簡潔純樸的色彩。傳統蠟染采用的是使用時間最長久,表現形式最突出的靛藍色,并且這符合我們民族對色彩的審美心理。靛藍色的使用不僅襯托出人的高雅、清新脫俗的氣質,而且體現出少數民族追求平淡、樸實、平靜的生活。靛藍給人的是穩重、純樸、素雅的感覺,這與少數民族展現的質樸的氣質與含蓄的性格相一致,與西方民族的張揚與豪放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國外的蠟染顏色表現的既豐富又艷麗。非洲蠟染的色彩多采用紅、橙、黃等艷麗的純度較高的顏色,給人一種熱烈、奔放的視覺感受,這與他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宗教文化的影響有關。印尼與馬來西亞的蠟染色彩豐富多樣,其基本色調為棕、藍、紅、綠、黑、白、灰、金色,與我國的蠟染色彩形成極大的反差。斯里蘭卡的蠟染多采用艷麗的色彩,其特別之處在于在不同顏色的布上進行創作,多使用棗紅、大紅和棕色等顏色。
三、冰裂紋肌理
蠟染制作過程中,染色之前會將蠟液進行風干,在風干后蠟會產生龜裂,由此染色時染料進入裂縫中形成冰裂肌理。這種肌理是自然天成的,難以用人工描繪出來的,即使相同圖案的蠟染也會產生不同的冰紋,所以說每一幅蠟染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正是蠟染的藝術魅力所在。每條冰裂紋都表現出不同的形態,有的像山脈,有的像河流,可以給人無限的想象力。冰紋被稱為蠟染的“靈魂”,它是蠟染藝術美的精華、個性之所在,用冰紋的肌理美充分體現了繪畫中的神秘感及強烈的裝飾效果。
四、結語
蠟染不僅是一種傳統的工藝藝術,更是蘊涵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蠟染藝術在人們生活中經歷了產生、發展和傳承,與少數民族的生活緊緊相連,成為他們具有代表性的標志。蠟染的藝術之美不僅表現在圖案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還體現在它所包含的一種民族精神,需要我們去繼承和發揚。
作者:陳麗荷 夏鑫蕊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