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言文化教學模式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課程改革整體思路
《外報外刊選讀》課程按照我校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根據課程教學大綱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輸入—情景—工程—輸出”的語言文化教學模式傳授知識、培養技能,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具備基本的語言使用能力,跨文化交際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的重點及策略
1.確定教學目的及實現路徑我這門課程教學目的是輸入語言信息,創造情景再現,形成思維工程模式,再通過語言輸出思想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專業思考能力。實現路徑就是采取蘇格拉底教學法、演講式教學法、頭腦風暴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設置外報外刊閱讀,講解、討論為綜合訓練項目;根據個人成績、團隊成績、期末考試等環節形成復合式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2.開拓思路做好教學準備(1)熟悉講授課程的要求及內容,包括教學目的及實現路徑、教學大綱等。由于本課程的授課內容具有時效性較強的特點,因此我在本學期采用了開放式的教材使用模式,即由教師根據近期外報外刊資源上的熱點事件和熱點話題,選取時效性較強的閱讀材料,供學生課上閱讀,并由教師對重點背景信息和語言特點進行介紹和分析。(2)研究教學對象。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遵循基本的教學規律以外,要注意研究教學對象,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3)專研授課技藝。我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教學方面論文、專著,觀摩國家精品視頻課、哈佛耶魯等國外高校的公開課、參加國內教學會議和培訓,開闊教學思路。(4)準備好教學材料。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授課對象的特點及教學內容,主講教師準備好科學的教學日歷、個性化的教案、視頻圖片等教學輔助材料、綜合訓練指導書等教學材料。
3.科學合理的安排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目的實現的重要過程,應該科學、合理的規劃安排。我的做法如下:將教師課上語言輸入和學生課下語言輸入相結合,(1)分組教學。第一次上課就將三個班級的同學分成兩人為一組的外報外刊學習小組,明確以組為單位開展閱讀材料選取,閱讀材料整合,閱讀材料解析,背景知識再現等具體教學要求,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團隊合作。(2)設計好課堂流程。每堂課包括教師的閱讀材料精講和學生的閱讀材料分享。教師精講環節包括前期閱讀材料內容回顧、本次閱讀材料的相關背景,重點難點介紹、課堂教學活動及課后作業安排等四個環節。課堂教學活動以刺激學生將輸入的語言信息轉換成語言能力輸出,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主要包括:①蘇格拉底式教學法。主講教師課前布置相關閱讀內容,要求學生以下次課重點難點知識點選取拓展閱讀材料,并對材料進行初步的整合,請學生們自主創建語言情境,形成思維工程,幫助其完成輸出語言信息的任務,最后教師解答學生的提問。②演講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以學生模擬課程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師在課前給所有同學一個課程提綱,列明授課要求,閱讀量和考核方式,每位同學在課前都要完成布置的閱讀工作,閱讀量是每人每日五篇外報外刊文章閱讀,上課時教師不要求學生陳述閱讀內容,但是要求其中一組重點講解閱讀文章中最有分享價值的一篇。③頭腦風暴教學法。該方法以學生大量閱讀為基礎,上課時由講演同學根據講解閱讀材料的內容設置與閱讀材料主旨、背景、文化、語言相關的討論題目,設計頭腦風暴題目,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討論,將此次演講的重要知識和語言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串聯起來,增強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影響,激勵學生課下進行更多相關閱讀,加深對該社會現象、社會背景、文化信息和語言使用的理解,并形成課堂討論心得,閱讀材料讀后感,進一步撰寫相關題目的論文。
三、教改成果及效果分析
1.課堂參與度大幅提高課堂引入綜合訓練項目后,第三周的課堂效果就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學生實施課堂演講的過程中,同學們之間的互動既輕松自如又頻繁深入,全班23位同學有18位參與到了演講互動和頭腦風暴的討論中。
2.課下閱讀量增強課堂引入綜合訓練項目之后,為了選擇更吸引人,更具時效性,更深刻的課堂講演素材,幾乎所有的同學都開始了課下的外報外刊閱讀,有些同學的課下閱讀量能達到每天五篇左右,根據老師的要求學生的課下閱讀量會逐步增強。閱讀量的增大直接反映在課上互動的質量上,由于學生的閱讀量增加,對于課上演講同學的選題就有了較深的理解,頭腦風暴的設計范圍也更加寬廣,學生閱讀興趣更加強烈,課下閱讀與課上互動形成了良性的互助增長。
3.學習主動性在實施課堂綜合訓練項目之前,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課堂的動力明顯不足,在教師進行課堂講解之后,很少有學生針對閱讀材料及其語言使用的現象進行提問,更沒有撰寫閱讀筆記和心得體會的習慣。
作者:李爽 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