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跨文化視角下中國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中國文化的輸入和輸出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在對外交流活動中,必須具備跨文化意識。Larry.A.Samoval指出:“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3]跨文化交際應該理解為一種雙向的文化交流活動,因此不能簡單理解為目的語文化的單向導入。這種“雙向性”也決定了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文化教學應該是本土文化知識和目的語文化知識的同時教授。不然,則會導致本土文化在這種交際中缺失,從而使跨文化交際不平衡和不平等,對于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也極為不利。中國文化的導入不同于英語文化導入,學生對于中國文化是身臨其境的,但是對文化的把握方面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而且由于地方差異,不同地區也存在很大的文化差異。又因為中國文化導入的最終目標是跨文化交流和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所以說中國文化導入的關鍵在于系統的中國文化知識輸入和跨文化意識的中國文化輸出。
(一)系統的中國文化知識輸入在二語習得整個過程中,輸入是語言習得產生的必備條件。在中國文化導入過程中,大量相關信息的輸入,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從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接受的中國文化輸入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導致了“中國文化失語癥”。當然在增大輸入量的同時也要考慮輸入形式的多樣化。1.對比法從跨文化交際方面來講,對比法能使學生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時加深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通過對比,感受不同的文化差異,從而達到更好的跨文化溝通。比如在講授《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第四單元美國文化五大象征的同時,導入中國文化的標志性象征,不僅彌補了教材中中國文化內容缺失的不足,又增加了課堂趣味性,可通過討論發言的方式引發學生對中國文化以及美國文化的思考,從而實現“可理解輸入”。2.歸納法從宏觀上講,歸納法可以指教師在導入中國文化時,把學生瑣碎的、有差異的文化碎片歸納整理成系統、完整的文化體系,使學生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刻地理解,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文化進行整合,這正是習得理論中的反思階段,是必不可少的。微觀上講,歸納法可以用于具體的文化知識輸入。比如在導入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時,必然要涉及到中國五花八門的菜名的英語翻譯,這對學生來說確實是個難點。教師可以使用歸納法把中國菜名的英語翻譯歸納為按照烹制方法、原料、味型等翻譯的不同類別,化繁為簡,使枯燥的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有條有理。3.視聽法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對外文化傳播的影響,現在不少介紹中國文化的紀錄片都是雙語的,比如《美麗中國》《故宮》《再說長江》《頤和園》等。有些英語教程也附帶視頻材料,如《走進中國文化(英文版)》《中國歷史(英文版)》等。這些視聽材料的使用,增加了中國文化的輸入渠道,準確呈現了輸入內容,同時豐富的畫面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文化和語言的興趣。但是使用視聽法的同時,教師要同時做好選擇視頻、歸納文化知識點等一系列工作。
(二)跨文化意識的中國文化輸出輸出階段在語言習得中起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通過輸入階段的導入教學,學生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可理解輸入,如何把輸入有效地轉換成輸出是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教師應充當組織者和幫助者,設計新型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參照Breen在1985年提出的“文化課堂”(CalssroomasCulture)[4]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參加教師設計的虛擬文化交際活動;課下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中國文化之旅、中國文化知識競賽、中國文化PPT大賽等,促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英語輸出。在學生輸出的同時,要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文化翻譯本身就是翻譯領域中的難點,涉及到中國文化和英語文化的雙重理解。如果僅僅把一些中國文化方面的名詞用拼音或者表面意思的詞表達,可能還是很難被不同文化的人所理解。所以,我們既要充分顯示中國文化的信息,又要考慮對方的可理解程度,達到文化的交融。比如說在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DragonBoatFestival)時,僅僅把節日翻譯出來,不同文化的人很難理解。我們可以加上介紹端午節的來源,端午節人們的飲食和活動的內容。講到屈原時,就需要解釋性翻譯了,如:QuYuan,aChinesesancientpetrioticpoet(屈原,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同樣,很多中國文化方面的人名、地名、歷史事件,我們都可以用解釋性翻譯來呈現才能實現跨文化的良好溝通。當然,隨著國際交流的加深,全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也進一步提高,許多拼音音譯詞逐漸被不同文化的人理解、接受。最新的BBC新聞已經出現的“tu-hao”(土豪)的新詞,所以學生在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時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這就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文化創造力。何自然認為,學生可以依據特定的語言環境,創造性地用英語表達中國獨特的文化,構架不同文化橋梁,促進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
二、結語
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能力,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中正確的文化觀和文化創造力,在教學大綱中融入中國文化,在教材中增加中國文化,在課堂實踐中體驗中國文化,在測試和評價中體現中國文化。這對于培養跨文化交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也很有意義。
作者:李珩單位:河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