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創新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對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一是從技術、政策創新的角度提出技術是文化產業新業態產生的最重要因素,或認為政策對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產生具有重大引導力。比如對兩型社會與文化新業態關系的探索、[1]對數字文化革新的探尋[2]等,都旨在從技術或政策的角度分析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路徑和未來前景。二是從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的角度探討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產生途徑,例如“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資本”等。[3]三是運用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理論,闡述文化產業新業態產生的動機和制約其發展的因素。總的來說,目前的研究多側重于對單方面因素的理論探索和產業間融合的個案分析。本文將著重于對文化產業新業態形成的類別及中國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創新模式進行分析,梳理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的新思路。
一、中國文化產業新業態的類型
文化產業新業態為文化產業新增長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機,也為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開辟了新領地。不同的文化產業新業態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對不同文化產業新業態形成的類別進行探討,能夠為文化產業新增長點的開拓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圖1所示為中國文化產業新業態形成及創新模式結構圖。
1.全新業態全新業態的產生一般通過需求創造和技術創新兩種途徑。隨著居民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新的資源也隨之被開發出來以滿足少數群體的需求,這一少數群體慢慢積累形成穩定的消費群體后,就預示著一種基于需求的新業態正在萌芽、成長。這種因需求細分而創造的業態從傳統文化產業業態中步脫離,形成獨立的全新業態。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革新背景下,企業會根據人們在新技術環境下產生的新需求特點,創造出新的內容產品,培育出一批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比如數字化技術下誕生的微信、微博等基于互聯網服務平臺的相關應用研發,開啟了文化產品的微信支付、在線實景體驗等新的消費體驗模式,為文化產業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空間。
2.改造業態由于傳統文化產業面臨著來自新興業態和其他產業的沖擊,市場被逐步蠶食,市場份額也持續下滑,而利用新技術帶來的機遇進行改造升級是提高競爭力、實現文化產業突圍發展的途徑之一。文化產業的改造業態既包括充分運用新興數字信息技術對傳統文化產業進行改造,以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為傳統文化產業注入新的元素與功能,豐富其文化表現形式,推動業態的不斷創新,也包括從引入新載體和新商業模式的角度入手對傳統文化產業進行提升改造,如日益豐富的數字化移動終端以及以淘寶、亞馬遜等為載體的網絡商業模式等都為當前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3.融合業態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產業融合是兩個產業或多個產業在內外部作用下的資源整合、活動延伸、產業鏈重組的過程。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的這種異業間融合是文化產業新業態產生的方式之一。[5]在政策扶持、技術創新、產業競爭的綜合因素作用下,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一方面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途徑,另一方面也是文化產業面臨激烈競爭的現狀而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生存之路的探索。如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而衍生出的文化旅游業,既為旅游業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產品內容,也擴展了文化產業的服務邊界和品牌效應,兩者的交叉融合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雙贏之舉。
二、中國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創新模式
由于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或內容等資源、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新業態也對發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化產業新業態在對資本、內容、組織等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的基礎上形成了商業運作、資本運作、組織管理、表征呈現、內容創意五種創新模式。這五種創新模式既可以作為反觀不同類型文化產業新業態得以形成的參照點,也對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常態化、持續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1.商業運作模式商業運作模式的核心在于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融合來孕育新的文化業態。文化產業從橫向或縱向延伸出相關的產業或產品,以衍生品或延伸業務的開發來實施下一輪的商業運作,不斷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產業鏈條,使文化產業新業態不斷走向成熟化。涉及交易、買賣等活動都是商業運作的一部分,在整個商業運作鏈條中,抽離或改變其中一個元素就有可能影響整個產業形態的發展。因此,創新商業運作方式是發展新業態的重要途徑之一。文化產業中出現的虛擬交易方式正是創新商業運作的重要一環。傳統的文化產業交易是在固定場所消費有形或無形的精神文化,虛擬交易方式的出現不僅使隨時隨地的支付方式成為可能,也把消費體驗由實地實景擴展到虛擬場景的現實可感體驗。比如,“旅游虛擬體驗網”即是利用三維虛擬成像技術,使消費者可足不出戶進行類似3D場景效果的全景虛擬體驗,虛擬體驗集景區信息展示、導航導購、景區監控于一體,也有微縮地圖指引、快速切換場景等應用。[6]這種新型旅游方式對于旅游行業而言,就要求致力于電子商務的旅游業務對旅游體驗觀賞點進行技術性轉化,這樣會更有助于虛擬旅游帶動現實旅游,實現線上線下的雙重創收。
2.資本運作模式資本運作模式是在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模式中區別度不高的一種模式。它主要是通過多元化投融資的資本運作方式來發展新業態,尤其是在文化產業中,通過無形資產來進行產業化運作,力圖以更小的資本投入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由于文化產業新業態很大程度上處于培育期的初級階段,商業模式并不完全穩定,因此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既是分擔發展風險的有效手段,又是完善新業態產業鏈、拓寬新業態業務所需資金的必然要求。
3.組織管理模式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組織管理創新模式包括企業內對文化產業中生產和資源組織管理方式的變革以及企業或行業內組織結構的調整和創新。文化產業組織管理模式的調整和變革可以增強產業發展的活力,使企業在產業中獲取更大的發展自由度和發展自主權,進而推動具有顯著發展潛力的新生業態的形成。文化產業新業態的融合與改造必然要與其他產業或元素相交融,尤其是異業間的糅合會對文化產業中的組織結構模式提出新要求。比如“文物酒店”這種集較強文化性與濃厚商業服務性的整合,使得雙方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與依托于文物而進行酒店服務業拓展的戰略不同,由于“文物酒店”是一種雙元素的綜合開發,文物是實實在在的真實性物品,而酒店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文物的開發作出延伸,提供文物宣傳及觀光的平臺,因此在文物管理與酒店管理的兩者之間必然要進行組織管理的創新性設計。
4.表征呈現模式傳統文化產業業態包括書報刊出版、印刷和發行業,文化藝術業,文化娛樂業等,而新業態則可以在這些原有業態的基礎上,借助新技術等應用來進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呈現,這種新的表征呈現模式可以帶動文化產業新業態在多終端的呈現、多平臺的應用過程中得以實現。隨著數字技術的興起,各種形式的內容呈現載體日益豐富,數字出版、3D動漫、會展等具有新時代氣質的文化產業帶來更有創意的表征形式。除傳統的書刊出版企業外,許多互聯網企業也在利用網絡、數字技術,創新文學作品的創作渠道,創造出一些新的形態。例如豆瓣讀書正是利用網絡平臺為大眾提供出版發行的渠道,同時出售傳統圖書的電子版以及經典網絡內容的特輯。這些方式實質上都豐富了文化產業的內容,也是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創新性思路和途徑。
5.內容創意模式內容創意是文化產業新業態產生與發展的“源頭活水”。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內容只有具備獨創性,企業的商業運作才能獲得持續發展。文化產業的商業運作和資本運作、企業管理創新和表征呈現形式的多樣化等文化新業態創新模式必須以內容創新為基礎。與前面幾種創新模式不同的是,內容創意模式的可復制性不高,更有利于差異化的運作,是文化產業新業態創新的核心模式。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培育和發展離不開產業內容及資源,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使效益最大化是文化產業新業態培育的目標之一。而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對文化產業內容進行創意性開發的“二次”加工處理,依托于具體的內容元素,開發其符號化的內涵,賦予新的價值意義,也是對文化產業內容更深層元素的挖掘和思維再現,這種挖掘和再現是新業態發展的富礦,具有發展空間的無限可能性。
三、中國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策略
文化產業新業態有助于完善產業的組織管理結構、拓展產業鏈、開拓商業運營模式、促進資源的創新整合,而不必局限于傳統的發展思路。針對以上5種創新模式,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需要開拓思路,運用高新的技術手段、完善的組織結構,來帶動文化產業新業態不斷創新,獲得持續的、穩定的科學發展。
1.立足縫隙市場,建構分層化的創新發展模式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培育是立足于新資源或新需求而形成的,因此對消費市場進行定位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隨著文化產業的消費市場由小變大、市場細分由大變小,在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創新模式下,依據市場縫隙理論進行定位,致力于分層化消費市場建構,是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的最佳選擇。在出版領域,諸如基于互聯網的豆瓣閱讀等平臺做得風生水起,是文學創作新業態形成發展的一種類別。豆瓣閱讀的成功不僅在于內容的豐富、廣大的讀者群、便捷的獲取方式等方面,也在于其實行免費與付費并行、引入內容后的再分成等商業模式。實行“免費與自行定價相結合、豆瓣與作者再分成”這種分層付費的方式也便于培養讀者的付費習慣;在引入的其他電子書方面則是與出版社按售價進行再分成。目前,豆瓣閱讀只是占據部分小眾市場,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更多地集中于長尾理論下的用戶體驗、產品開發等方面,以期培育完善的、有利可圖的新業態形式。
2.實施精準營銷,培育消費定勢人們對于新業態的接受可能需要一定的過程,因此文化產業新業態在發展過程中可實施精準營銷,對消費者進行逐步滲透,以此培養人們的消費定勢、穩定消費需求。2014年,互聯網電視成為技術融合背景下發展較為迅速的產業。無論是傳統電視臺、電視制造商還是互聯網企業紛紛把目光轉向家庭客廳,尤其是一大批互聯網企業憑借豐富資源及雄厚的資金,相繼推出各自的產品,使互聯網電視(OTTTV)散發勃勃生機。諸如樂視網所推出的樂視超級電視在與百度影音推出的“棒子”、湖南電視臺推出的芒果嗨Q等一系列盒子的競爭過程中,則占有較大優勢。樂視超級電視有效利用了樂視網的巨大內容庫,并不斷優化系統性能、研發更多的應用系統,這個過程若沒有優質的樂視網內容資源作為依托,以原有樂視網巨大用戶資源作為基礎,單純憑借高性能的電視機硬件制造及應用商店是很難占據市場的。
3.整合文化產業資源,重組核心價值鏈文化產業可以借由新業態來進行資源整合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以確保企業持續的創新力及發展活力。利用數字技術、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對原有優質的文化產業資源做進一步優化,以生產具備高產出價值的文化產品,并充分強化此產品的開發空間,形成固定的價值鏈條和發展路徑;對于未得到充分注意力的產品及未能較好開發的文化產業資源,可以利用多種推廣渠道,通過大數據的挖掘來開發相應的需求元素逐步吸引消費者,以此充分利用產業資源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在圖書出版行業,出版商可將暢銷的圖書轉碼為網絡資源,實行線上線下多渠道的銷售;可以分專題、分平臺進行重新編輯,以特定群體為穩定消費群;可以進行版權分銷等二次交易。而對較為零散、尚未確定銷售前景的內容,則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由免費向收費,或通過瑣碎資源的整合編制特輯來擴大售賣量。
4.開拓行業合作思路,發揮產業間聯動效應文化產業新業態大多是在不同行業間互動、滲透的過程中形成而穩定下來的,因此新業態在不同行業間的互動合作方面更有潛在優勢,也更便于產業間聯動效應的發揮。具有潛在聯系的行業之間建立聯盟,既可以共同研發產品和服務,降低生產成本,共擔風險、共享利潤,又可以延伸自身業務,避免來自同類別企業過于激烈的競爭。視頻網站與電子商務的聯盟對于新業態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視頻網站的營收通常來自于廣告收入,但隨著帶寬的加速、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視頻網站則積累了大量的用戶,而電子商務的發展除了通過購買大數據來進行精準推送,也逐漸陷入固定的模式而難以有所創新。新技術的研發使得電子商務可以將網絡視頻中的物品進行技術上的處理,使觀看視頻者點擊視頻中的物品即可直接購買,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影視的宣傳推廣作用及大用戶的優勢,又為電子商務提供了資源平臺,這種在表征呈現和內容創新模式中的創新將會使雙方占據新業態領地的制高點。
5.延伸產業發展路徑,拓展多元盈利途徑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特色更多地涉及相關產業聯動,以此來創造規模和范圍效益,多行業融合發展進而分擔各自利益風險,產業融合的邊緣化突顯更好的發展機遇。因此文化產業新業態在創新模式下,可依托既有的發展優勢,在與相關產業的攜手共進中,縱橫布局產業發展鏈條,多方開拓盈利渠道。以商業地產與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萬達,不斷延伸價值鏈,打造文化產業成為其發展的戰略方向。目前萬達集團旗下包括電影院線、連鎖娛樂、主題公園、影視產業園、舞臺演繹及文化旅游項目等10多個行業領域,形成了以地產為中心,以高級酒店、連鎖百貨和文化旅游為支撐的產業布局和產業關聯模式,這是行業內部開拓文化產業發展布局的重要體現。
作者:鄧向陽 荊亞萍 單位: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