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作品賞析中的自然主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暴風雨》從人類自然屬性
卡爾文主義長老教會思想長時間統治和支配著人們的思想,麻痹著男女之間本該公平的社會地位和人生角色。傳統格局下,受該種思想的支配,男性就是婚姻的主體,無論在家庭還是在事業中都處于完全的支配地位,而女性只不過是相夫教子的附屬角色;女性更不能談性,不應該對男女之間的事情產生感覺,任何有展現該種想法的女人都是不道德的。凱特•肖邦在作品《暴風雨》中之所以在那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塑造一個“不正常”“不道德”的凱麗斯塔人物角色,正是自己對當時社會男女關系的“看不慣”、對當時社會占據統治的卡爾文主義長老教會思想的宣戰、對打破傳統婚姻條件下男女畸形關系與地位的吶喊。因此,在作品中凱特•肖邦大膽挖掘人類自然屬性,從人類自然屬性的視角揭開籠罩在男女社會關系上的神秘面紗。《暴風雨》從人類自然屬性角度大膽重新審視男女關系,也正是凱特•肖邦自身超前女性意識的現實表現,是試圖“把長久以來被扭曲的女性形象還原到它的本來面目,真正喚起廣大女性自我意識,以從根本上爭取到與男性同等的地位”。
二、自然主義傾向視角下凱特•肖邦
在《暴風雨》中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分析凱特•肖邦在作品中采用意象和象征的寫作手法,有效地達到了烘托氣氛、情景鋪墊和襯托主題的良好效果,給讀者的感覺更是意味深長、耐人尋味。下面以阿爾西在一次暴風雨突然降臨的時候不得已到凱麗斯塔家中避雨為例進行分析。該故事情節發生在作品第二部分的開頭,在整個作品中處于開始和情節發展部分,是作者在整個作品中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的前提、鋪墊和重要“引擎”。凱麗斯塔正在縫紉機上專心致志地忙著手中的針線活,對屋子外面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并沒有意識到,僅僅是感到悶熱,之后凱麗斯塔解開了白色寬松服的領扣,然后去屋子外面收丈夫到教堂做禮拜穿過的衣服。在這個細節描寫中,凱特•肖邦格外突出了女主人公的針線活、領扣、教堂和丈夫,實質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當時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所處的地位和角色,是對婦女人生角色的定位、約束和要求。其中針線活象征著婦女必須要操持家務;領扣象征婦女必須要潔身自愛;丈夫象征著婦女必須要遵從丈夫、相夫教子;而教堂則象征著婦女必須要對當時形成的這種習俗完全遵循、不得違抗。當阿爾西來到凱麗斯塔家屋檐下避雨的時候,看到暴風如此猛烈,為了防止凱麗斯塔丈夫和孩子的衣服被風刮跑,便一把抓住。這一細節則象征著一直以來約束他的傳統社會及婚姻力量被徹底地顛覆。再以作品名字“暴風雨”為例進行說明。“暴風雨是貫穿全文的一個最重要的意象。文學評論家威爾遜曾指出暴風雨這個標題帶有明顯的含義。”自然界中暴風雨與男、女主人公整個過程不謀而合、同漲共落,讓人“感悟到超自然的不可抗拒力,從而能夠用健康和理解的心態去正視現實存在的問題”。作品《暴風雨》以“暴風雨”命題,有力地象征著主人公在男女關系思想的覺醒;該故事情節以暴風雨為主線,男女主人公故事情節以自然界中暴風雨醞釀和來臨為始,以暴風雨最為猛烈之時達到高潮,在暴風雨的消退中結束,真正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不覺讓讀者感嘆其寫作技巧的高超。
三、凱特•肖邦在《暴風雨》作品中
借助自然界暴風雨展開創作的技巧分析作品之所以以“暴風雨”作為名字,是因為凱特•肖邦想借助自然界中猛烈的暴風雨暗含女主人公自我意識的覺醒、意指作者對當時男女關系不平等的強烈呼求。作品中自然界的暴風雨始終貫穿全篇,一些故事情節也是以自然界中猛烈的暴風雨為背景和鋪墊;尤其是將作品中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暴風雨”與自然界中現實的暴風雨并置,有效地達到了寓情于景、借景渲情的目的,有力地烘托了女主人公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呼吁女性意識覺醒的氛圍,襯托了主題。暴風雨來臨之前,就在女主人公在屋子外面收拾衣服的時候,她以前的戀人、作品的男主人公阿爾西牽著馬來到了凱麗斯塔屋檐下面避雨;這場暴風雨來得如此猛烈,瞬間傾盆而下,女主人公低矮的木屋似乎有點兒招架不住,屋頂上振聾發聵的劈啪聲,似乎要將木屋擊穿一般。凱特•肖邦借助于自然界中來勢兇猛的暴風雨來突出男女主人公此時內心的澎湃與忐忑;就在這場暴風雨還沒有達到最猛烈程度之前,凱麗斯塔心里還惦記著丈夫與孩子,擔心著河堤是否還牢固,她內心充滿了恐懼與不安。隨后,凱特•肖邦讓這場暴風雨來得更為猛烈,凱麗斯塔受到如此猛烈暴風雨的驚嚇不小心跌倒,卻被阿爾西抱住而順勢摟在懷里。凱麗斯塔抬頭看著阿爾西,水汪汪的藍眼睛里的恐懼不見了,代之以迷離恍惚的目光,在不知不覺中暴露出她的感官欲望。在這里,是自然界中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這對舊情人再次相遇;是愈加猛烈的暴風雨加劇了男女主人公思想意識的覺醒和喚發最終讓他們沖破世俗的約束。凱特•肖邦借助于自然界中來勢兇猛的、有形的暴風雨象征女主人公內心無形的暴風雨;自然環境中的暴風雨和本能的沖動都是勢不可當、任意肆虐的力量,都是人無法抗拒的;崇尚生命也意味著對生理本能的贊美。凱特•肖邦表現出強烈的自然主義傾向。所謂自然主義的標志之一,就是從生理的角度去理解人和描寫人;從人的自然本質屬性去審視性作為一種自然的、合理的要求應當得以尊重和理解。
四、結語
繼《覺醒》之后,《暴風雨》作為凱特•肖邦又一篇較為成功的短篇小說,盡管在凱特•肖邦離世之后才公開發行,更是付諸此作品極大的私密性,一度引起當時社會思想潮流和世界文學史極大的震撼。《暴風雨》中對女性自我意識大膽、真實、坦白的展現,是對人類自然屬性規律尊重的現實表現,是對當時婦女群體愚民思想的挑戰、對傳統格局中男女兩性關系的宣戰,引發了整個社會對婚姻家庭的重新思考。在自然主義傾向視角下對《暴風雨》進行賞析,無論從其思想性還是其藝術性、文學性來看,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思想啟示意義。作品中,凱特•肖邦用獨特的人類自然主義筆調和犀利尖銳與獨到的見解開創了英美文學史上的先河,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作品中所展示和流露的自然主義元素、所表達和倡導的先進自由思想,是對人類傳統僵化思想格局的挑戰,是對人類思想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有力推動;作品以其特殊的思想性和極高的藝術造詣而成為人類文學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
作者:楊躍單位:華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