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寫作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探索。我們為你提供了8篇不同風格的經濟資本管理參考范文,希望這些范文能給你帶來寶貴的參考價值,敬請閱讀。
一、經濟資本管理體系及其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應用
經濟資本管理基于資本的兩個特征而建立:資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須將有限的資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銀行價值的環節;資本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須強調對資本的回報,也即對股東實現價值創造,并充分考慮資本所承擔的風險,實現收益與風險和成本的統一。經濟資本管理體系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經濟資本的計量,二是經濟資本的預算分配制度,三是以經濟增加值(EVA)和經風險因素調整的經濟資本回報率(RAROC)為核心的績效考核制度。
1.經濟資本的計量
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衡量,非預期損失是指銀行實際損失超過平均損失以上的損失,是對預期損失的偏離-標準偏離。經濟資本從數量上等同于非預期損失,應覆蓋商業銀行的全部風險。
普華永道對全球銀行業的調查表明,信用風險占到商業銀行風險總量的65%,除此之外,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也是商業銀行面臨和關注的主要風險,《新資本協議》關于銀行資本必須覆蓋上述三類風險的規定即印證了這一觀點,因此,雖然經濟資本應覆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但在實踐中主要是對此三類風險的計量。
(1)信用風險的計量。計量信用風險時,主要考慮違約概率(PD)、違約損失率(LGD)、風險敞口(EAD)和期限(M)等風險因子。此外,還應考慮信用資產的相關性以及風險集中度。目前流行的信用風險計量模型主要有CreditMetrics信貸組合模型、穆迪KMVEDFs信貸組合模型、CSFPCreditRisk+模型、麥肯錫CPV信貸組合模型,以及《新資本協議》規定的IRB(內部評級法)模型等。
信用風險經濟資本=EAD×√PD×σ2LGD+LGD2×σ2PD
其中,σ2LGD為LGD的方差,σ2PD為PD的方差
一、前言
金融業界對經濟資本這個概念并不陌生,但一直困惑于如何將這個概念與金融實務緊密聯系起來。自經濟資本概念提出伊始,學者和實務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使這個概念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如何超越定性的層面,定量地、具體化地度量經濟資本,以及如何利用各種經濟資本指標來深化金融企業的業績管理。這些努力總結起來,其實質就是如何實施經濟資本管理工作。
經濟資本指用于承擔業務風險或購買外來收益的股東投資總額。經濟資本=風險資本+商譽。如果沒有購買外來收益計劃,經濟資本和風險資本的差別可以忽略。而風險資本是指抵補一定時間段內,給定置信區間內資產和其他頭寸價值的潛在損失金額,即指能夠令損失超過資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資本要求。在現代商業銀行監管框架下,資本能力大小決定了銀行的規模增長能力、風險抵御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銀行機構開展經濟資本管理,可以量化內部每個業務單元和每個業務環節在獲得經營收益過程中所承受的風險大小,可以實現對利潤的風險調整和對客戶的風險定價,進而使績效評價和經營戰略更為科學。
二、銀行經濟資本管理在中國
2004年6月26日,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公布了以完善資本充足率框架為主要內容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并于2006年底在十國集團國家正式實施。中國政府為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設定的最后期限為:擁有大量海外業務的大型中國銀行須在2010年前實施。2007年2月27日中國銀監會《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規定:“銀行經批準可以申請暫緩實施新資本協議,但不得遲于2013年?!蓖瑫r,中國銀監會督促大型國內銀行,按照新資本協議規定的高級內部評級體系,開發最復雜的信用風險計量模型;要求中小銀行借鑒新協議所代表的先進風險管理技術和經驗,逐步朝先進的風險管理模式靠攏。
新資本協議提出的信用風險的初級和高級內部評級法都要求有5年的違約概率數據,高級內部評級法還要求有7年的違約損失率和違約風險暴露數據。因此,國內銀行最遲需要從2008年1月開始收集數據或者推遲使用高級內部評級法,或者從開始收集數據起7年后再使用該方法。今日,國內銀行執行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號角已經吹響。
管理風險的能力是銀行的核心能力,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其實質體現了對銀行風險管理的要求,新資本協議要求精確計量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新資本協議對銀行的資本結構、風險狀況、資本充足狀況等信息披露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如何依照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識別金融風險,利用金融風險技術建立風險模型,難確計量與完整披露銀行的風險,如何以“資本約束下盈利能力最大化”為目標,實現流程銀行等管理激變,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如何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貫穿風險控制意識和風險管理,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于引人經濟資本分配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采用經濟資本分配和管理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以經濟增加值和經濟資本回報率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識別和計量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水平,從而用經濟資本定量表示全行總體、各業務品種、各分支機構在獲得經營收益過程中所承受的風險水平,實現對利潤的風險調整、對客戶的風險定價,使績效評價和利率定價更為科學,進而提升自己的風險管理能力,優化業務結構和區域結構,適應資本監管要求。目前在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還達不到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實施經濟資本管理,建立資本制約機制,可以有效地引導和約束風險資產的增長,確保風險的增長與資本的增長相協調,穩定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
一、經濟資本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經濟資本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依據和手段,經濟資本通過對銀行運行中的非預期成本的計算和預測,切實反應銀行風險狀況,形成了資本與風險匹配的管理模式。經濟資本的管理是銀行實施戰略管理的基本手段。企業的戰略管理指銀行的根據資本的增長規劃和規律、根據相應的資本管理目標以及業務結構之間的關系和匹配,確定銀行風險資產的規模,確定銀行的資產結構。經濟資本的引入和發展還能為銀行內部的績效考核提供依據,建立高效的資本約束機制。經濟資本的計量和管理,為銀行的內部績效考核提供了基礎的發展依據。以風險調整的經濟指標衡量銀行發展的績效,從而能改善傳統的銀行的風險管理和經營的理念。經濟資本的運用和管理能有效配置銀行的信貸資源和財務資源從而為業務的決策提供基礎。經濟資本引入利潤以及資本的指標等,從而能對內部的信貸資源和財務資源實行優化配置,在銀行發展的空間內對整體的經營和發展策略進行調整。通過經濟資本的分配,能了解相關產品的風向狀況,從而能在產品的定價過程中提高價格的調整機制,從而建立與市場風險匹配的價格體系。
二、經濟資本加強風險管理具體措施
經濟資本的應用,能對銀行發展經營的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的措施選擇,運用經濟成本建立風險管理體系,能有效提高相應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通過經濟資本理念的引入,相應的銀行應建立風險識別與量化的管理機制,建立以經濟資本為核心和關鍵的考核體制,并由此建立合適的經濟資本的利潤率的指標,建立各單位科學的業績考核體系,建立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也為銀行的風險管理意識和理性風險文化的樹立和營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建立高效的風險識別以及量化的管理機制引入經濟資本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制,能為銀行的發展建立有效的風險識別和量化機制,逐步完善經濟資本的計量方法。從而為相應風險管理體制奠定良好的計量基礎。經濟資本的計算應對銀行的風險在對相應的風險識別基礎之上進行模型化和量化,從而能對各業務部門或是相應的業務產品所要求的經濟資本進行計算,由此可見,風險的識別和量化的管理是經濟資本計算的基礎。在對風險的計算過程中,可根據銀行自身的風險體系和特點確定具體的算法。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風險的計量體系,在完善相應的風險計量體系的同時也應建立信用的評級體系以及信貸管理的系統建設。在相應體系的完善基礎之上,通過數據和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以及系統的開發和內部風險的計量模型等方面的建設,建立逐步完善的經濟資本的計量方式,為相應風險管理和經營策略的選擇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以經濟資本為基礎,建立優化的配置體系相應銀行的風險體系建設,應以經濟資本為基礎,建立優化的資源和資本配置的體系,從而建立優化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在銀行對風險的識別和計量的基礎之上,應對經濟資本進行合理配置,通過資本的配置實現預算管理,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建立完善的資源配置體系。同時,相關的職能部門也應對各支部以及各業務部門按照季度或是月份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測,建立定期的考核體系。若出現經濟資本實際占用超過預算費用,應對超過部分加倍收取資本的占用費用,從而能建立有效的經濟資本的配置體系,實現有限資源的優化配置。集中行業和業務發展優勢,調整業務經營管理結構,從而能建立敏銳的風險預警和處理體系。
(三)營造以經濟資本為中心的管理氛圍經濟資本的風險管理體系應營造以經濟資本為核心和關鍵的管理氛圍和管理文化,通過管理環境和管理文化的深層次影響和逐漸滲透,建立了完善的風險管理體制。建立了全面的和全過程的風險管理。營造風險管理氛圍和文化首先應確立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具體目標和實際任務,從而能針對不同過程中的經營管理環境以及自身的特點,建立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體系;其次,還應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文化和風險管理意識,實現“高質量、高發展、高效益”的商業風險管理核心;再次,還應兼顧監管、股東、客戶三者對風險管理的偏好;最后,應實現風險資產管理向資產的風險管理的轉變,前移風險管理的關鍵部分,并實現時候監控和管理。通過深入風險管理理念,有效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四)構建風險定價體系,提高科學決策和產品定價水平考核銀行的利潤指標技術能通過對具體的產品、業務以及區域的經濟資本回報率的量化,為銀行制定相關的經營發展戰略和體系提供支撐。例如,根據歷史的數據判斷某項業務的經濟資本回報率較高,那么總行能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相關系數的設定等方式,向全行傳達了此類業務的傾斜支持導向。同時,考核銀行盈利的傳統指標基數通過強調風險因素,在為產品定價時,可以通過相關的技術推算出該項產品在什么價格水平才能達到預期的回報率,從而促進自主風險定價水平的提升。
摘要:社會資本在融入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相關的參與者能夠做到共享知識、互信互利,具有相同的期望值,在國家經濟管理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本,這樣能夠進一步讓經濟管理的效益提高。在國家管理的時候,一定要對社會資本進行充分利用,這樣能夠讓經濟管理的效益進一步提高,社會資本能夠在地方政府進行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累積,讓地方政府的經濟管理效益進一步提高,并且在認知要素方面共同確立價值觀,能夠讓地方政府在結構要素方面廣泛參與和共同治理,加強法制保障,共同促進經濟發展,本文對政府經濟管理中社會資本的功能研究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社會資本;功能;發揮措施
1.政府經濟職能概述
1.1政府經濟職能的概念政府職能又被叫做政府功能,主要包含了社會職能、經濟職能以及政治職能三個部分,具有很廣的涉及面,然而本文只是對政府的經濟職能進行闡述,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指的是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政府加強推動組織經濟發展的主要職能,政府的經濟職能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通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演變而來的,政府的經濟職能,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通常條件下,政府經濟職能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對經濟方面進行調控,讓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指揮經濟發展的方向以及加強經濟監督。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具有經濟的運營、管理、經營等諸多權限,所以,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既是經濟的組織者,也是行政單位,具有多重身份,是全民財產的經營者、管理者和所有者,伴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市場經濟改革逐步深入,政府經濟職能已經不在與現在的市場經濟情況相符合,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甚至會出現一定的阻礙作用,從這方面的角度進行分析,轉變是政府的經濟職能是解決這個方法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徑,對政府行為進行規范,讓政府能夠做好經濟職能的履行,并且減少政府過多干涉經濟等問題,這樣可以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1.2政府經濟職能的特點
1.2.1在經濟上全面性、直接性和微觀性的控制在經濟潮流的過程中,政府是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計劃的直接者,對各種經營行為進行管理和組織,全面性的特點在國民經濟計劃的上方面進行體現,而微觀性的特點在政府組織,企業財務管理方面進行體現,直觀性主要體現在政府經濟職能,可以管轄所有社會經濟活動等諸多范疇,經濟的發展需要依照政府的計劃來進行操作,地方政府能夠直接指揮經濟管理。
1.2.2發揮無限作用,包攬所有責任因為政府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具有直觀性、微觀性、全面性的諸多特點,造成政府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作用非常大。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也要擔負很大的責任,所以,政府往往需要包攬所有責任。1.2.3強調管理,忽視服務政府需要將主導作用發揮出來,全面配置社會資源,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在政府的指揮找下進行操作,依照政府的具體要求進行運轉。在當前政府不單單需要管理企業的和經濟的具體情況,還需要注意加強服務功能的體現,這也是由于以前政府過度強調管理,而忽視社會服務導致的。
2.政府經濟管理中社會資本的功能
一、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現狀
自2004年3月銀監會頒布實施《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后,銀行監管機關積極推進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在我國商業銀行轉型過程中,銀行資本約束意識普遍增強,經濟資本管理逐漸納入銀行管理之中,并逐步建立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資本管理體系。中國建設銀行最先引入經濟資本管理,開創了資本管理的新局面;中國農業銀行在全行正式實施經濟資本管理辦法和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指標的綜合績效考核辦法。這表明,國有商業銀行對經濟資本管理已經從研究探討階段進入具體實踐階段。交通、招商、興業等股份制銀行也積極拓展、改進和加強經濟資本管理,通過調整經濟資本分配系數,使經濟資本計算口徑逐步與監管資本接軌,在合乎資本監管要求的同時,反映銀行戰略發展和經營管理的導向,將經濟資本占用的事后考核轉變為事前配置,增強經濟資本占用約束,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方法上,國內多家銀行雖然實行了經濟資本管理,但是由于理解深度不夠,操作不規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更多地關注表內貸款管理,管理幅度不能涵蓋銀行全部風險;與財務和資產風險的管理銜接性不夠;注重對風險資產經濟資本的事后定量計量,不具備資源配置和預算管理的功能,沒有形成對風險資產和資本回報的有效約束機制等。
(二)分配方式上,額度確定主要依據年初確定的利潤計劃和新年度的經濟資本目標收益率,未充分考慮一定時點上銀行下級機構實際實現的利潤差別,可能會造成下級機構經濟資本額度松緊不一,在額度調整尺度上較難把握,難以平衡協調,進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經濟資本在全行范圍充分而適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三)考核方式上,目前多家銀行通過建立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綜合考評體系,強化經濟資本約束機制,對業務發展模式由資源投入型向資本約束型的轉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由于經濟增加值考評辦法與銀監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對資本的要求存在資產分類不一致、資本比例要求不一致的差異,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事后考核機制仍然不是剛性的資本約束,粗放型規模擴張的沖動依然存在,銀行面臨資本補充壓力仍然較大。
三、實現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工作的突破
(一)工作原則設定
[論文關鍵詞]資本管理;經濟資本;體系建設
[論文摘要]資本管理涉及金融產品布局、資源優化配置、風險合理規避和經營回報最大化等諸多層面,實施經濟資本管理是完善風險管理,促進銀行業務持續發展的有效約束工具。本文從經濟資本管理的實質內容入手,積極探討如何有效構建銀行的經濟資本管理體系。
1經濟資本管理的內涵
2007年開始逐步實施的《統一資本計量和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修訂框架》(即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由三大支柱構成;最低資本要求;監管部門對資本充足率的監督檢查;市場約束。三大支柱要達到兩大目標,即提高監管資本的風險敏感度和激勵商業銀行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準。實現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監管當局以銀行內部測算的“經濟資本”作為監管資本的基礎。
經濟資本是基于銀行全部風險之上的資本,它是一種虛擬的、與銀行的非預期損失等額的資本,它不是真正的銀行資本,是“算出來的”的數字,在數額上與非預期損失相等,它是風險資本和商譽之和,忽略商譽,經濟資本則等同于風險資本,它是信用風險非預期損失、市場風險非預期損失和操作風險非預期損失之和。
對經濟資本的理解應注意以下五點:一是經濟資本反映的是風險,主要揭示銀行非預期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及大小,通常在既定的置信區間和一定期限內進行考慮;二是經濟資本或者說非預期損失大部分時間小于預期損失;三是預期損失通過定價和損失準備金提留來彌補,非預期損失一旦發生則由銀行資本來抵御的,銀行資本是經濟資本的“準備”;四是經濟資本成本一般不予考慮,但當非預期損失發生而需用資本去抵償時,考慮經濟資本成本就有意義了,它和用于抵償的銀行資本成本相一致;五是經濟資本是銀行確定風險邊界的基礎,以此為基礎確定的風險邊界,既能有效控制風險,又充分考慮了業務發展和資產擴張。
總之,經濟資本是一個新出現的統計學概念。它是描述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一定時間內,為了彌補銀行的非預計損失所需要的資本。它是根據資產的風險程度計算出來的,計算前提是銀行風險的模型化和量化。經濟資本的重要特點就是:它是指所“需要的”資本,“應該有”多少資本,而不是銀行實實在在已經擁有的資本。
2經濟資本管理體系建設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經濟資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發展歷程,對我國商業銀行進行經濟資本管理的做法進行比較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商業銀行推進經濟資本管理的思路:強化經濟資本管理的理念、構建高素質的運營管理團隊、建立經濟資本考核體系、進行銀行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再造、積累數據加快評級模型開發。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developmentprocessofcapitalmanagementinChinesecommercialbanksatfirst,andthenanalyzesthedifferentpracticeofcapitalmanagementinthesecommercialbanks.Onthisbase,thepapergivestheguidancetoimprovecapitalmanagement.Theconcretecontentsareincludingtheimprovementofcapitalmanagement,theestablishmentofanoperationmanagementteamofhighqualityandancapitalevaluationsystem,theconstructionoftheinternalorganizationalframeworkandbusinessprocessreconstruction(BPR),andaccumulationdatasotospeedupthedevelopmentofratingmodels.
KeyWords:CommercialBanks;EconomicCapital;CreditRisk;MarketRisk;OperationalRisk
一、引言
從現代銀行的經營理念來看,銀行表面上是經營貨幣,但實質上是經營風險,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正是基于對銀行資本與風險之間關系的理解,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領域出現了經濟資本的概念,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銀行經營管理體系。然而經濟資本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目前看來,國外先進商業銀行在此方面已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而國內商業銀行尚處于經濟資本管理的初級探索階段,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銀行所采用的經濟資本管理體系也只是最簡單的做法,與國外先進銀行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經濟資本管理是新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根本要求。因此,本文認為對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經驗進行歸納和比較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經濟資本實施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歷史沿革
1990年代之前,中國商業銀行基本沒有資本管理。1995年頒布的《商業銀行法》規定了中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8%,但是,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有國有信用的隱性支撐,普遍存在資本概念的缺失,并不重視資本管理。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中國的金融企業也開始了要同國外優秀的金融企業的同臺競爭。按照1988年《巴塞爾協議》,商業銀行經營必須符合8%的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規定,所以商業銀行一邊學習西方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理論和經驗,一邊補充資本金,并開始了資本的管理。
內容摘要:隨著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和監管的不斷發展,經濟資本作為銀行風險管理和價值創造的重要工具,日益受到關注。本文首先闡述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視角下三種資本的內涵,然后研究基于在險價值的經濟資本計量,并在此基礎上構建RAROC模型,最后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經濟資本RAROC模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銀行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風險管理和價值創造作為商業銀行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日益受到重視。傳統的風險管理主要研究如何防范風險,如何減少風險,而現代的風險管理著重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的補償和定價機制。在國際銀行業資本管理中,經濟資本的提出和應用推動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的整體統一。因此,如何將風險量化為價格,用價格抵補風險,實現銀行穩量增值和持續發展,對于銀行的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視角下的資本類別
2006年底實施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基于銀行資本的風險補償功能,提出資本的三種類型:
賬面資本(BookCapital,BC)。賬面資本直接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具體由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和一般準備組成。其反映金融機構實際擁有的資本水平,是銀行資本金的靜態反映,而不是應該擁有的資本水平。因此,賬面資本與銀行面對的實際風險并無關聯。
監管資本(RegulatoryCapital,RC)。監管資本,是銀行必須持有的符合最低標準的資本金。具體劃分為核心資本、附屬資本和三級資本。其中,核心資本包括權益資本和公開儲備;附屬資本包括未公開儲備、普通貸款損失準備、混合資本工具、重估儲備和長期次級債務等五類;三級資本即短期次級債務。
經濟資本(EconomicCapital,EC)。經濟資本,又稱為風險資本,并不是真實的資本,而是一種由商業銀行的管理層內部評估計算出來的虛擬資本,是為抵御各項業務(資產)的風險所需要的用以減緩非預期損失(UnexpectedLoss,UL)沖擊的資本支持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