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對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研究對象的初步研究
(一)分析指標確定
此次研究的核心是就我國科技進步與第三產業發展之間的動態關系展開研究,因此確定的指標應能對我國科技進步與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進行有效測度。通過對這兩個領域的研究,首先確定第三產業發展指標、科技發展指標,同時加入了價格指標,并對上述兩個指標中可能包含的價格數據進行可比性處理。為了對所構建的指標進行形象、直觀地展示,我們將其匯總。共獲得了3個頂層指標和8個次頂層指標。
(二)數據收集與整理
按照上一部分的指標指引,通過官方的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最終獲取了對應指標的歷史數據。隨著貨幣發行的動態變化,以元為單位可能不具備可比性。鑒于這一問題,我們首先將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轉化為基于同一年份的指數,隨后以同年的第三產業產值除以處理后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從而得到了具有可比性的第三產業產值。對于其他數據,由于其衡量單位固定不變,因此不必進行可比性處理。
二、計量分析與模型構建及分析
在獲得了研究所需的基礎數據后,對該數據進行了初步整理分析。采用計量分析的方法,通過三個步驟的分析,具體確定科技進步與第三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計量分析
此處的計量分析是指計量模型構建前的計量分析,主要分為三個分析環節,依次為ADF論證、因果推斷、最佳滯后期分析,為計量模型構建奠定基礎。1.ADF論證分析。對7種時間序列的數據進行ADF論證分析,目的是為了避免后續的回歸性分析中出現“偽回歸”的問題。通過采用計量分析軟件EViews7.2(下述分析如不特殊聲明,均采用該軟件進行計量分析),得到的ADF論證分析結果。只有國家發明獎這一項其數據平穩的概率是低于0.75的,其他6種時間序列數據對應的數據平穩的概率均大于0.78。因此,在0.78的置信度下,我們可以認為除“國家發明獎”以外的時間序列數據均是滿足數據平穩性的。因此,只要回歸變量中不出現“國家發明獎”這一項,就不會出現“偽回歸”問題。2.因果推斷。此處進行的因果推斷重點是就第三產業與科技進步之間的因果推斷,對第三產業內部因素之間的因果推斷、科技進步內部因素之間的因果推斷則不考慮。我們明確了第三產業與科技進步之間一共有三對因素存在因果關系,且其中有兩對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存在多種可能性的。上述所說的因果關系與可能性均是指在0.95的置信度下存在的因果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因果關系中,是指單方向引起的因果關系成立,而不是雙向發生的因果關系成立。基于上述分析,來確定多種可能性的因果關系中哪一種是最佳的。3.最佳滯后期論證分析。我們就“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引起“專利申請批準數量”變化的關系,就“第三產業產值”引起“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變化的多種可能性進行分析。就上兩對數據中的每一對而言,其ADF的平穩性類型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就每一對數據之間的最佳滯后期進行論證。通過深入分析論證,我們確定了“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引起“專利申請批準數量”變化的最佳滯后期為1,而“第三產業產值”引起“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變化的最佳滯后期為4。考慮到文章篇幅所限,在此不再對論證過程論述。
(二)模型分析
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對“專利申請批準數量”的脈沖影響服從類似正弦函數變化。需要注意的是該影響的整體變動區間基本是在負向區間變化,只有在影響的后期才出現短暫的正向變化。這說明我國現有的第三產業的就業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對專利批準周期性地阻滯和促進;二是整體就業群體對專利的申請具有較強的阻滯性。結合以上兩點,可以得知第三產業就業人群的文化層次較低(這里所說的文化層次不僅包括理論文化水平還包括實踐水平),這種低層次的文化水平阻礙了該產業的深入發展。第三產業產值對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的脈沖影響服從線性變化,該線性變化為遞增式的變化,且線性變化的斜率在1左右。這說明第三產業的整體發展對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為代表的科技發展具有顯著性效果,且這種效果隨著周期的順延效果逐步加強。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科技發展,尤其是科技服務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第三產業在我國的深入發展通過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提高等多種形式間接促進了科技進步。這說明在初期,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對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的脈沖影響是負向的;而第三產業產值對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的脈沖影響是正向的。我們可以確定,以第三產業從業人數為代表的相關數據顯示,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科技進步尤其是科技服務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雖然這種促進作用在初期是負向的,但隨著周期的順延,迅速趨向正向。這一點反映出,雖然我國第三產業就業人群初始層次較低,但是這一局面隨著科技的進步、改革的深化,已經逐步被改變。綜上所述,雖然我國初始參與第三產業的人群的層次較低,但是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和對科技進步的促進作用是隨著科技服務水平的提高、科技服務能力的提升逐步加強的。另外,目前在我國科技進步對第三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反映出我國第三產業仍然是處于較低水平這一現實。未來的第三產業發展應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以自主知識創新來驅動我國第三產業服務水平、服務能力的逐步提高,從而形成產學研良性互動的發展局面,依此助力我國第三產業的騰飛。
三、結論
本文以科技進步與第三產業發展間的互動關系作為研究內容,從三個角度出發選擇了八項具體指標,采用計量經濟分析,通過ADF論證、因果論斷、最佳滯后期分析,確定了三個單向的VAR模型,得出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對科技進步存在著單向促進關系的結論。這種關系之所以為單向關系,完全是由統計學上的因果關系分析所確定的。通過對這三個模型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第三產業還處于產業發展初期,就業人群的層次較低,服務水平較低,科技進步對第三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也不顯著。這種不顯著性體現在前述以“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和“專利申請批準數量”為代表的科技進步未對“第三產業產值”形成具有顯著意義的統計學因果關系中。這種不顯著性會隨著就業人員的文化層次的提高和科技服務水平及科技服務能力逐步將得以提升,從而促進第三產業快速、深入發展,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促進作用逐步加強。因此,第三產業應加強以科技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的深入發展,促進第三產業內部產業結構升級與轉型。
作者:霍曉艷單位: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吉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