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材扶貧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貧困地區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活動,將中藥材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以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地區經濟增長。本文通過研究保定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找到保定貧困縣在中藥材扶貧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促進中藥材扶貧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以期通過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增長,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關鍵詞:中藥材;扶貧產業;現狀;問題;對策;河北保定
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的物質基礎,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中國醫藥事業的發展以及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有著重—作用。為了我國中藥材事業的健康發展,農業部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制了《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征求意見稿,在規劃中提出了中藥材發展的緊迫性、原則、目標和任務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務: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了《關于印發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在貧困地區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將中藥材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以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助力中藥材產業扶貧對象如期“減貧摘帽”[1]。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2019年河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在《意見》中,將中藥材種植規劃為“兩帶三區”,“兩帶”分別指燕山產業帶、太行山產業帶;“三區”分別指冀中平原產區、冀南平原產區和壩上高原產區,優勢產區總規模發展到6.73萬hm2,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9萬hm2。《意見》中指出,—發展山藥、山楂、枸杞等藥食同源、菜藥兩用品種,重點打造金銀花、黃芩、山楂、酸棗、柴胡、枸杞、北蒼術、丹參、桔梗、麻山藥、連翹等11個道地品種,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這也為河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目標。河北省貧困地區中藥材種植面積由原來的3萬hm2逐步發展到3.3萬hm2,種植面積占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的37%。
1保定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安國在明清時期是中國境內北方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中藥集散地,匯聚了全國乃至世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藥商。在安國,不但進行地道藥材的交易,而且還進行中藥材的鑒別、種植、加工和使用等信息的交流。2018年8月10日,第三屆京津冀中藥材產業發展大會在承德市灤平縣興春和現代農業園區舉辦,此次大會公布了“河北省十大道地中藥材產業縣”名單,安國市位列其中,是八大祁藥產業大縣,有助于推動當地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1.1保定地區中藥材種植面積
666.67hm2以上縣市2017年,保定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在666.67hm2以上的縣市有7個,分別是安國市、蠡縣、阜平縣、淶源縣、博“縣、望都縣、淶水縣(圖1)。在這些縣市中,安國市中藥材種植面積最多,達0.89萬hm2;其次是蠡縣,種植的藥材面積達0.40萬hm2;再次是阜平縣,種植面積逾0.33萬hm2;淶水縣中藥材種植面積最少。安國市境內種植的中藥材有300多個品種,其中以菊花、山藥、紫菀、芥穗、白芷、沙參、薏米、花粉等八大品種為主,這八大品種被譽為“安國瑰寶、八大祁藥”,八大祁藥享譽海內外。
1.2保定市貧困縣中藥材種植情況
保定市貧困縣市有阜平縣、淶源縣、淶水縣、易縣、順平縣、唐縣、曲陽縣、望都縣,其中阜平縣、淶源縣、望都縣和淶水縣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在2017年都在666.67hm2以上。阜平縣和淶水縣種植的中藥材主—是黃芩,種植面積分別達到0.33萬、0.10萬hm2;淶源縣種植的藥材主—是黃芩和柴胡,望都縣荊芥種植面積最多,達到了866.67hm2。在阜平縣、淶源縣、望都縣、淶水縣4個貧困縣中,有的縣藥材種植品種比較多,有的縣種植藥材品種僅有2~3種,例如淶源縣就僅種植黃芩和柴胡(表1)。
1.3保定道地藥材情況
在《中藥材重點縣分布20180228(征求意見稿)》中,列出了全國100種道地藥材以及所分布的重點縣。在這100種道地藥材中,河北省有10種,但是只有知母是河北特有品種。保定地區道地藥材有5種,分別是天花粉、菊花、柴胡、知母和防風;道地藥材分布比較集中,主—分布在安國、定州、易縣和博“[2]。
2保定市中藥材扶貧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貧困縣鮮有道地藥材
在全國100種道地藥材分布重點縣中,保定共有5種中藥材入選,涉及到4個縣,其中只有易縣是貧困縣,其他貧困縣都沒有道地藥材的產出。易縣種植的道地藥材有柴胡和知母2種,而且知母是河北特有品種。保定市藥材種植在666.67hm2以上的貧困縣,即阜平縣、淶源縣、淶水縣和望都縣都不產出道地藥材,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貧困縣中藥材產業的競爭力,效益少,扶貧效果不明顯。
2.2中藥材品質不高
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由于貧困戶對種植技術不了解,導致種植的中藥材品質不高。在選種時,由于不懂專業知識,盲目選擇的品種往往不是最優品種,不適合本地生長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藥材品質。在藥材生長過程中,為了提高產量,往往增加化肥、農藥的用量,甚至有的藥農為了防止根莖藥材的腐爛,直接澆灌農藥,在產量增加的同時造成了農藥殘留超標,藥材品質下降。
2.3中藥材加工程度低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中藥材加工程度比較低,在貧困地區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設備落后,中藥材以初加工為主,缺乏高級加工產品,難以分享產業鏈高端收益。保定貧困縣中的貧困戶進行中藥材銷售,其實是等著有人上門收購,收購價格低廉。中藥材原材料的銷售,獲取的收益并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藥農種植的積極性。中藥材加工程度低,不能獲得增值收益,帶來的扶貧效益不明顯[3]。
2.4缺乏資金技術
在貧困縣,有適宜中藥材種植的環境,種植的中藥材品種也比較多,望都縣就達到10種之多,但是除了荊芥之外,其他中藥材種植面積都比較少。這是由于缺乏資金技術,很難進行大規模中藥材種植,只有荊芥在2017年的種植面積達866.67hm2,其他藥材品種種植量都不多,難以產生規模收益。另外,大多中藥材種植是以家庭為主的分散種植模式,沒有專業的技術指導,造成中藥材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低,競爭力低下。由于缺乏資金技術,難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優勢,中藥材產業發展緩慢,在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過程中沒有有效地發揮作用。
3保定市中藥材產業發展對策
3.1提升產業優勢
阜平縣屬于保定地區的貧困縣之一,在《2019年河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中將阜平縣歸入了太行山中藥材產業帶中。太行山中藥材產業帶主—發展柴胡、連翹、酸棗、王不留行、知母、丹參、紫蘇、皂角等品種,2017年阜平縣柴胡種植面積只有40hm2,而黃芩的種植面積有3333.33hm2。阜平縣可以大力發展黃芩中藥材產業,從選種、種植、采收、加工等各環節進行科學管理、質量管控,提升黃芩中藥材的優勢,創造優勢產業區,以黃芩產業的發展實現持續脫貧,帶動貧困地區貧困戶脫貧致富。
3.2提高中藥材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中藥材,中藥材的品質高低與否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為了提高中藥材的品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選擇優良品種,如在安國市場上黃芩種子就有3種,分別是張家口種子、山東種子和承德種子,在選種時一定—選擇適合該地區的品種,以種制勝。保定地區貧困縣中阜平縣、淶源縣和淶水縣黃芩種植面積都在666.67hm2以上,根據各地的區域特點選擇優勢品種,才能提高產品質量。二是進行科學種植,各貧困縣藥材種植戶—與科研機構、高校建立對接,科學防治病蟲害,減少化肥、農藥的用量,科學進行采收和加工,保證中藥材的品質,以質量取勝,為貧困戶創造更多收益[4-5]。
3.3搭建中藥材服務平臺
為了實現中藥材生產和產后順利銷售的問題,可以搭建一些服務平臺。通過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可為中藥材提供生產、銷售信息,促進中藥材的順利銷售,避免銷路不暢帶來的問題;建立技術服務平臺,為中藥材種植、采收、儲存、加工等環節提供技術保障,促進中藥材產業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讓貧困戶種植的中藥材采收時不會出現銷售難、價格低的局面。
3.4發展優勢品種
在全國100種道地藥材中,只有知母是河北特有的品種,而且種植知母的縣中有3個屬于保定,保定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加快道地藥材基地建設,促進知母中藥材的發展,形成道地中藥材產業,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戶的脫貧致富。為了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政府應該從政策上大力支持,從項目資金上重點傾斜,為優勢中藥材扶貧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保障;各貧困縣—依據自己的地理優勢、資源稟賦,選取具有優勢的藥材品種,以品種優勢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務:扶貧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Z].2019-09-04.
[2]河北省十大道地中藥材產業縣名單[EB/OL].(2018-08-14)[2019-04-15].
[3]黃依依.精準扶貧背景下甘肅岷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8.
[4]李穎,李曉琳,楊光,等.關于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1):9-12.
[5]王太吉.定西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5.
作者:程玉英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商學院